1912年4月10日,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客运轮船——有着“永不沉没”美誉的泰坦尼克号,从南安普顿港的海洋码头启程,驶往纽约。
没人会想到,这艘世界瞩目的邮船的“处女航”,竟成为了它的最后一次航行。1912年4月14日23时40分左右,泰坦尼克号与一座冰山相撞。不到三小时后,这艘庞然大物船体断裂、沉入了大西洋底。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带走了一千五百余条生命,却也留下了困扰百年的未解之谜:这场事故,到底因何而起?有没有一种可能,可以阻止惨剧的发生?今晚即将播出的纪录片《建筑惊世探秘:泰坦尼克号》中,与冰山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极地航运设计顶尖专家克劳德,希望能通过现代科技的实验与模拟,找到问题的答案。
疑问1:泰坦尼克船身包裹的钢板厚达两公分,冰山真的能通过撞击撕破船身吗?
在实验室的撞击模拟中,泰坦尼克“同款”钢板似乎足够抵御冰山正面撞击。那么,是因为泰坦尼克号的行驶速度过快吗?
是因为有着特定的撞击角度吗?
疑问2:事故当夜的海面平静无波,但从瞭望台发现冰山到船身与之相撞,却仅仅留给了船员们37秒的反应时间。这真如电影中所描绘的一般,是瞭望台的失职吗?
那一夜无星无月,这样的天气状况又在这场悲剧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克里斯赫船长用航海模拟机尽可能还原当时的视野:也许,是这座冰山太善于隐藏了。
疑问3:即便撞上冰山、数个防水舱进水的事实无可挽回,泰坦尼克号也理应能在海面漂浮一阵子直到救援赶来。为何它只坚持了不到三小时就整个沉入海底?克劳德再次在实验室中模拟了泰坦尼克的防水舱,不同的设计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当防水舱的隔舱较低时
当防水舱的隔舱较高时泰坦尼克快速沉没的背后,难道是这艘惊世巨轮的设计缺陷?关于泰坦尼克沉没事故的细节,如今依然众说纷纭。纪录片《建筑惊世探秘:泰坦尼克号》不断抛出疑问,也不断通过有趣的实验去验证猜想。且不说最后克劳德交出的答案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但这个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有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