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汤好喝字难写,写sa愁煞状元爷!先来一句绕口令开开胃。

虽然比不上陕西biangbiang面的笔画繁杂的那么夸张,但是每次想在键盘上敲出这个字来,那是痴心妄想。

形容羊肉汤的诗(怎能不喝一碗热腾腾的sa汤)(1)

两种特色家乡味用到的生僻字

冬天的早晨很美好,如果趴在被窝里睡懒觉,以致于上班来不及吃早餐,或者送孩子上学慌慌张张,又或者孩子赖床,家长大呼小喝,最后拳脚相加,鸡飞狗跳,那么,这冬天早晨的美好就被辜负了。

冬天的早晨,或许你刚从暴走团回来,或许刚跳完广场舞回来,或者出去散步回来,嘴里哈着白茫茫的雾气,路上碰到外出锻炼回来的老友,招呼一声:

“吃了吗?”

“没呢,走喝sa汤去不?”


形容羊肉汤的诗(怎能不喝一碗热腾腾的sa汤)(2)

sa汤和很多传统美食一样,有着它的传奇故事,sa汤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安徽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获得山东省十大金牌旅游小吃等,所以关于它的传说也有各地的不同版本。有说跟乾隆爷有关,有说跟康熙帝有关,总之,汤喝下去,顿觉肠胃熨帖,神清气爽,龙颜大悦。问是啥汤,但是这汤没有名字,借皇帝金口玉言,从此就叫sa汤。

我到郑州安徽永城等地去,早餐也去喝sa汤,但是那些地方的sa汤都与夏邑的不同。

夏邑的sa汤也是用老母鸡肉加上麦仁、葱、姜、佐料,在特别垒制的圆筒大锅里熬上一夜,第二天早晨,锅下面仍然没有熄火,把汤给顾客盛到碗里,滴上芝麻油,撒上芫荽末。有特别需要的,就在碗底磕一个生鸡蛋,用筷子打散了,把滚烫的汤浇在碗里,金黄的蛋花便从碗底翻上来,与青青的芫荽末互为映衬。

形容羊肉汤的诗(怎能不喝一碗热腾腾的sa汤)(3)

所不同的是,夏邑的sa汤是肉汤不错,但肉不是肉块,也不是肉条,它是绵软柔长发丝一般的丝丝缕缕;这肉丝不是浮在表面,也不是沉在碗底,它是悬浮在稀稠正恰当的汤里。在喝的时候,不能用筷子搅动,一搅肉丝就都卷在筷子上,汤也会变稀薄。最好撮着嘴,“哧溜”喝一口,绵软的细丝便随着汤拉成直线,被吸到嘴里去,口感滑腻,鲜咸甜辣,舌下生津。

喝的时候也不能贪快,因为太烫,碗也往往是下尖上广,要转着碗,沿碗边喝,所以文雅先丢到一边去,长长的一声“哧溜——”,又长长的一声“哧溜——”,早餐就在这一声声长长的“哧溜——”中,吃得热火朝天,鼻尖上也沁出了汗,热气腾腾地这么喝下去,抹抹汗站起来,心满意足地离开,该干嘛干嘛去。

形容羊肉汤的诗(怎能不喝一碗热腾腾的sa汤)(4)

喝sa汤还有个必须的搭配,就是水煎包。生的发面小包子在煎锅里煎成一面金黄,滋滋的冒着油,吃的时候蘸一下sa汤,另外用小碟子盛上店家自己做的小咸菜丁,就上一口,要的就是这个味!当然,同样是sa汤,正宗的店里,味道才更正宗更可口。

只要是有亲朋好友从外地回来,早饭一定给他们尝尝这个汤。一次我妹从外地回来,本来说是不住下的,我说住下我们明早晨去喝sa汤,她忽然孩子一样雀跃起来,说我要喝sa汤,我还想吃煎包!然后姐妹俩一起走遍童年走过的每一个街巷,聊不完关于过往的回忆!

形容羊肉汤的诗(怎能不喝一碗热腾腾的sa汤)(5)

写不完sa汤的味道,sa汤的情思,还没来得及写怎样读懂思乡诗。西晋文学家张翰一日见秋风起,想到故乡吴郡莼羹、鲈鱼脍,写下诗句:“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因为思乡,怀念家乡的美食,竟然辞官回乡了,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

古代的思乡诗,又叫羁旅思乡诗。有的诗人,长年客居在外,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无辜遭贬,或久戍边外,或探亲访友。山长水阔,岁月更替,举目思乡,却是归家无期。何以表达这绵绵情思?

“一切景语皆情语”,抓特殊意象,特别行为:望月,倚楼,饮酒、望归雁(家信)。

“每逢佳节倍思亲”,抓特别季节,特别时间:重阳节(九日)、除夕夜、岁末、日暮。

“举杯浇愁愁更愁”,抓复杂愁情,知人论世:凡此种种。

形容羊肉汤的诗(怎能不喝一碗热腾腾的sa汤)(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