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我有幸观看了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电影家协会举办的云南省本地题材优秀电影展中,根据我省作家沈洋的中篇小说《易地记》成功改编的电影《安家》,在影片尾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豪迈欢乐的歌声中走出影院,被感动的心潮仍在不停地涌动,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电影这一年线上公映聚焦脱贫攻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电影这一年线上公映聚焦脱贫攻坚(反映边疆脱贫攻坚的好电影)

电影这一年线上公映聚焦脱贫攻坚

来源:昭通新闻网

我有幸观看了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电影家协会举办的云南省本地题材优秀电影展中,根据我省作家沈洋的中篇小说《易地记》成功改编的电影《安家》,在影片尾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豪迈欢乐的歌声中走出影院,被感动的心潮仍在不停地涌动。

这部反映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脱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存史的优秀电影,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的节点,在云南首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电影《安家》正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电影艺术这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反映了乌蒙山贫困乡村累马寨村,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中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实现精准脱贫,让乡亲们走上小康道路,建设美丽乡村的时代巨变;热情呈现了走过百年辉煌历程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塑造了以赵卫国为代表的农村基层干部,为了贫困山区农民早日脱贫,千方百计化解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各种矛盾,克服自身困难和病痛,无私无畏,为贫困群众“安居乐业”办实事,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带领贫困农民走上小康之路,平凡而真实的感人形象。同时,还塑造了贫困山区底层农民形象,是一部接地气,有温度,充满了生活气息,可观可思的好电影。该影片是以边疆贫困农村党的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为主要人物形象,真正为农民群众服务的优秀电影。

《安家》让我感动,这部电影的主创人员,从导演金琛到主要演员娜仁花等,都是艺术成就硕果累累的著名艺术家,娜仁花荣获过电影金鸡奖。他们成功拍摄出一部反映边疆乌蒙山贫困农村精准脱贫的好电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存史倾注了满腔热情和艺术才华。他们不辞辛劳,不畏艰苦,在昭通市大山包镇艰苦环境下体验生活,在还原曾经的贫困环境下,去感受贫困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精神上的种种贫困,为他们成功拍摄这部优秀影片奠定了坚实基础。娜仁花饰演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朴实无华,情感真挚,一举一动都体现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的本色与担当。该角色是在查出患了严重胃病并已出现癌症病灶,急需切片确诊的关键时刻,为了山区贫困农民早日脱贫,放弃治疗,听从党的召唤,到累马寨村上任的。该角色在两难面前的内心矛盾、取舍和决断,表现得真实可信。在累马寨村遇到各种矛盾和阻拦,内心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但到大山包镇凤凰岭高峰上,一阵发泄的怒吼后,在党和人民利益面前,又回到艰难的战斗岗位。演员的表演,真实可信,美好而矛盾的人性最终统一在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上。看到这里,我深受感动,流下了热泪。当然,作为电影基础的剧本创作,让演员身心投入,演员与剧本人物融为一体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部电影的剧本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的矛盾冲突所创作的故事,有不少精彩之笔。像几口“猫尿”就胡言乱语,坚决反对搬迁的醉鬼李有光在故事中的穿针引线及转变,农村外出行骗的假商人祖拱嘴的煽风点火和被识破后的情节走向,教山村儿童唱歌学知识的女农民和丈夫带头搬迁的榜样作用等,这些故事中的农民形象,真实生动,为塑造作品主人公赵卫国的形象,起到绿叶衬红花的作用,也为主要演员融入剧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看这部电影,让我身临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脱贫的现场。来自贫困山区群众演员生活化的真实表演,也使该影片接地气,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让农民观众喜欢,为农民服务的一个亮点。

电影《安家》作为云南省本地题材优秀电影,首映后受到不少电影业内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这除了该影片题材重大,导演与演员在艺术上的成功创作外,离不开该影片改编自优秀的原著小说。作家沈洋根据他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经历的真实故事,创作出的优秀中篇小说《易地记》,为该影片打下了文学基础。我认为,沈洋的小说《易地记》也可称为这部电影成功的“一剧之本”。2018年底,这部中篇小说创作出来并发表在《昭通创作》上。我当时一读,认为是反映脱贫攻坚战中易地扶贫搬迁较早的优秀作品,人物和故事非常典型,就立即写了评论,很快这篇小说就在《边疆文学》的“边疆开篇”头条发表,随即被《小说选刊》转载,并获该刊的年度大奖,又以这篇作品作为书名,入选《小说选刊》的作品选。接着,这部作品又列入云南省文联和省扶贫办联合召开的云南省扶贫题材优秀作品研讨会的作品,我被指定就《易地记》发言研讨。发言稿立即被《小说选刊》微信公众号发表并被中国作家网转发。我对发言稿和原评论进行综合修改后,《云南日报》“读书”版全文发表,《云南老年报》“文化周刊”摘要转发。我认为,这部《易地记》小说,为电影的改编提供了优秀的文学元素,为电影的成功拍摄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影《安家》,沈洋也是编剧之一。我认为改编是成功的,既忠实于原作,又在满足电影观赏性的需要上有所拓展,特别是在赵卫国这个人物的塑造上所增添的患病内容很有看点,最后落脚在易地扶贫搬迁人物看望住院的赵卫国,为她唱响《大中国》的歌曲,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境界。

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重要的“一剧之本”,而电影又扩大了优秀文学作品的受众面,二者相辅相成。作家参与影视作品的创作,大有可为,也是这部优秀电影给我的一个启示。

作者:张永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