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威尔·史密斯饰演的父亲对儿子说,“you got a dream,you gotta protect it,if you want something,go get it!”如果你有梦,就好好保护它,如果你想要一样东西,就去搞定它!

一部热血沸腾的电影,一句热血沸腾的话,让我们看了也不禁热血沸腾。然而沸腾过后,我们不得不继续面对这个问题:梦想和现实之间,总是隔着千山万水,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夹在其间,不知作何选择。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探讨,这本书豆瓣评分8.8,是一部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同时也饱受吐槽的长篇小说,虽然书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答案,但它塑造了一个不顾一切追逐“月亮”的人,读完他看似荒诞不经的一生,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月亮与六便士教会我们要忠于自我(豆瓣8.8月亮与六便士)(1)

令人费解的“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说实话,刚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便士”是英国的一种货币单位,1便士=0.087584元人民币(2019年9月27日牌价),六便士就相当于今天的五毛钱。可是“月亮”与“六便士”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看完书后终于明白,月亮其实是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六便士代表的是眼前的世俗生活。换句话说,月亮就是诗和远方,六便士就是眼前的苟且。

人人都羡慕诗和远方,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跳出眼前的苟且,一腔孤勇的追逐远方呢?

还真有这样的人。“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教会我们要忠于自我(豆瓣8.8月亮与六便士)(2)

故事:原本生活舒坦的中年大叔突然抛家弃业流浪天涯,沉迷画画无我无他,最终燃尽生命走向艺术巅峰

一位家庭美满、工作体面的证券经纪人,一夜之间突然抛弃一切,远走他乡,从伦敦去了巴黎,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画画。

是的,你没听错,一个没有画画基础的人,放着舒适的日子不过,突然要去画画呢。

他在巴黎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差点死掉,所幸得到一个铁粉儿的精心照料,不抛不弃,才好歹捡回一条命。可是病好以后他非但不感恩,还把人家老婆收入囊中,好好的一个家被他拆散,女人后来也因他而死。

他对家人、朋友和一心爱他的情人都非常残忍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得冷嘲热讽、傲慢不屑,但他对艺术有着一种本能的、无法抗拒的追求。

最终,他厌倦了文明世界,来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丽岛屿,娶妻生子,与世隔绝,尽管眼睛失明也坚持画画,终于创作出了改写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但在临死之前,他叮嘱妻子一把火烧了房子四壁上的画,将一件惊世杰作付之一炬。

毛姆以他一向辛辣犀利而又略带讽刺与怜悯的笔锋,塑造了斯特里克兰德这样一个极端地追求纯粹理想的狂热分子。

实际上,斯特里克兰德并非是毛姆完全虚构的人物,他的原型是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高更在立志从事绘画前也做过经纪人;高更一生也非常坎坷、贫困;高更最后也到了塔希提并埋骨于一个荒凉的小岛上。

但除了生活的大致轮廓外,毛姆创造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人物。

月亮与六便士教会我们要忠于自我(豆瓣8.8月亮与六便士)(3)

“我对他们没有特殊感情”:甩开各种身份,六亲不认,真正为自己活一次

“简直太混蛋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心里有无数个这样的声音在骂斯特里克兰德,甚至有时候搞不清楚是在骂小说的主人公还是在骂毛姆。斯特里克兰德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没有责任心,不屑和社会发生任何关系。

“我”问他:“难道你不爱你的孩子们吗”?他说:“我对他们没有特殊感情”;“我”再问他:“难道你连爱情都不需要吗”,他说:“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

不得不承认,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那些身份让我们不得不在为别人而活。所以斯特里克兰德突然“觉悟”,他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他抛妻弃子,抛开世俗的一切,奔赴心血澎湃的远方。

月亮与六便士教会我们要忠于自我(豆瓣8.8月亮与六便士)(4)

“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遵从“宿命”的召唤,奔向心中的日月

斯特里克兰德的确可恶,但同时他也无辜,因为他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从另一个角度说,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成为“天选之人”。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没关系,反正他得挣扎,不然就得淹死。

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别人更服从宿命,奋不顾身的去追求那个突然抓住他的艺术理想,就是他后半生的宿命。

宿命论听起来有些玄乎,应该说,当他平庸地走过半辈子生涯时,在他四十岁的某一天,突然被什么东西击中一样,一下子“觉悟”了,像是大梦初醒,突然觉得人生不能再这样平平庸庸不痛不痒的过下去,应该果断地挣脱俗世的枷锁,于是他一骨碌爬起来,以梦为马,奔向心中的日月。

他上路了。忘掉食不果腹,忘掉寒风冷雨,忘掉肉身,全然投入到画画之中。

这不仅是艺术的感召、生活的呼唤、原始的回归,更有一种莫名其妙、难以说清的精神诉求,可以让一个人不惜任何代价,铤而走险,他的激情驱使他像朝圣者一样艰难跋涉,不远万里,去寻找心中的圣地。

现实世界中,不乏有辞掉工作卖掉房子出去环游世界的人,不乏有放弃优渥体面的生活追寻心中所爱的人,但像斯特里克兰德这样冷血无情藐视一切世俗的纯理想家,几乎很难找到,我想毛姆也正是想通过这样一个个性极端、鲜明刺目的人物形象,在读者的视觉、思想和心灵上形成巨大的冲击,从而引领人们对现实和理想、对生活和艺术的深入思考。

月亮与六便士教会我们要忠于自我(豆瓣8.8月亮与六便士)(5)

“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不大对劲儿”:不能整天埋头寻找六便士,要常常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斯特里克兰为什么突然就着了魔一般甩下一切“奔月”了呢?毛姆在书写写到:

“我总感觉,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不大对劲儿。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渴望一种桀骜不驯的旅程。这样的安逸总让我惊惧,我的心渴望更加惊险的生活。”

斯特里克兰德内心一直积蓄着一股蠢蠢欲动的力量,而且在他的灵魂中,也许本就潜藏着深层的创作本能,尽管他的生活遮蔽了它,它却无情地疯长,像癌症一样扩大到细胞组织,直至占据了他整个人,使他无法抗拒,必须采取行动。

我毫不怀疑我们每个人都存在这样的“本能”,而作为社会有机体中的一名成员,我们必须警惕被彻底吞噬进这个巨大的整体中而埋没个体的本能,从而丧失自我发展的其他可能。

所以,咱们不能湮没在俗世中整天只顾埋头寻找“六便士”,要经常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给理想一个破土而出的机会。

月亮与六便士教会我们要忠于自我(豆瓣8.8月亮与六便士)(6)

只要我能有所改变,我将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险滩”:如果你有梦,不妨大胆一些

追求诗和远方,倒不必做那个抛妻弃子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斯特里克兰德,但当理想突然击中你的时候,我是说如果真有一件你特别特别想去做的事情,那个时候,你不妨可以勇敢一些。

而究竟选择六便士还是月亮,是甘于眼前的苟且还是大胆追逐诗和远方,我毕竟也没有答案。

正如小说第五十章中所说:“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每个人看待生活的意义各不相同,一百多年前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我想,这才是对待人生该有的态度。

最后,借用电影《大鱼海棠》里的一段独白,与诸君共勉:

人生是一场旅程,我们经历了几次轮回,才换来这个旅程。而这个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胆一些,不妨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有很多事我都不明白,但我相信一件事,上天让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让我们创造奇迹。

月亮与六便士教会我们要忠于自我(豆瓣8.8月亮与六便士)(7)


>作者简介:

90后值夜读书人。以冷峻而又温柔的目光审视大千世界,以犀利而又善良的文字讲述芸芸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