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则新闻备受家长们关注,一个是安徽师范大学合肥校区,位于方兴大道和金寨路交口东南角的校园总体规划修编服务近期正式启动采购。根据规划,这里拟建设一个高等研究院、四个学院,学生规模8000余人。

合肥有什么好的一本学校(多所名校在合肥设立校区)(1)

另一个是日前,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支持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在合肥建立高等研究院。

上面两个新闻提到了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等三个省属一本院校在合肥设立校区的。安徽省属一本招生院校到底有多少,在安徽各地市又是如何分布,今天万民说带大家一探究竟。

合肥有什么好的一本学校(多所名校在合肥设立校区)(2)

首先看一看校区在安徽境内的一本招生院校都有哪些?总共有19所。

中国科学院所属1所:中国科技大学。

教育部直属1所:合肥工业大学

江苏省属院校1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位于滁州天长市金牛湖新区茉莉花大道以南。

安徽省属院校16所: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工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庆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

下面我来看看这19所在安徽省内的一本招生院校,在安徽各地市分布情况。

(1)合肥(8所)

目前8所,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学院。预计到2025年可能会增至11所。按照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目前在芜湖的安徽师范大学、蚌埠的安徽财经大学、淮南的安徽理工大学都将在合肥设立校区。

安徽理工大学目前正在全球招聘院长,工作地点在合肥,年薪百万,这是下定决心在合肥发展了。未来安理工估计要走位于开封的河南大学的路子(目前位于开封的河南大学法人地址都变更注册为郑州),先在省会建立校区,待时机成熟搬迁到省会。安财和安师大估计合肥校区和本部之间下一步可能并驾齐驱。

合肥有什么好的一本学校(多所名校在合肥设立校区)(3)

(2)芜湖(3所)

作为安徽的第二经济大市,芜湖的一本高校数量在省内处于第二,目前有3所,分别是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和皖南医学院。

(3)蚌埠(2所)

尽管2021年蚌埠的经济是零增长,但不得不说因为历史的原因,蚌埠的高校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目前一本高校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三,分别是安徽财经大学和蚌埠医学院。

(4)马鞍山、淮南、淮北、安庆、阜阳、宣城、滁州(各1所)

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

淮北:淮北师范大学;

淮南:安徽理工大学;

安庆:安庆师范大学;

阜阳:阜阳师范大学;

宣城: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滁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

宣城和滁州真的不容易,宣城经济总量和人口都排名省内第十一名,总体靠后,能够让合肥工业大学在宣城设立校区,时任市领导确实费了不少心血。

合肥有什么好的一本学校(多所名校在合肥设立校区)(4)

滁州作为安徽经济前三甲的地市,在高校资源上还比较贫瘠,本科院校只有两所二本院校:滁州学院和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徽京”的后花园,“徽京”没有忘记这位一直跟自己同心同德的异性小弟弟,关键时刻还知道拉一把,双一流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滁州天长设立分校区,彻底解决了滁州境内没有大学只有学院,更没有省内一本招生院校的历史。

(5)宿州、铜陵、池州、黄山、亳州、六安(0所)

宿州、铜陵、池州、黄山、亳州和六安,这六个地市还比较悲催,连一所在省内一本招生的院校都没有。每个地市仅有一所二本招生的学院,分别是宿州学院、铜陵学院、池州学院、黄山学院、亳州学院、皖西学院。不知道这些学校何时能够升格为大学,也不知道省内双一流高校和一本院校何时能够在这些地市设立校区?

安徽省内的高校分布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更多的也是国内的一个缩影,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北上广名校云集,但一亿人口的河南只有1所211,拥有很高战略地位的河北,却只有一所211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但校址却在天津境内。

不过这几年,这种现存有所缓解,以兄弟省份苏大强来说,高等教育资源发达的南京,在过去10多年,却在江苏省内其他地市设立了17个校区。甚至还有四所大学直接在县(区)一级设立校区,分别是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搬到镇江丹阳,南京理工大学则在无锡江阴和淮安盱眙分别成立了新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常州溧阳成立了天目湖校区。

合肥有什么好的一本学校(多所名校在合肥设立校区)(5)

因为历史、政策和地域的因素,安徽整体优质高校教育资源在长三角地区还比较落后,只有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合肥之后,才能在长三角有立足之地。“先富带后富”,我们相信合肥做大做强之后,才能辐射全省,合肥的优质高校也会反哺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地区,在这些地区建立校区也是时间早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