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很厉害,但他不是天生就会写小说。他成为小说家,是因为得益于一个圈——文学圈。

莫言21岁当兵,在部队时发表过几部中篇小说和七八个短篇小说。对于这些早期作品,他后来评价说:“那些小说有些可以存在,但有一些作品明显有时代的局限性。”

这当然是莫言委婉的说法,说得直白一点,他当兵时写的小说不咋地。他当时也只能算是一个部队业余作家,寂寂无名。

莫言最励志的十句话(莫言的成长经历说明一个道理)(1)

部队时期的莫言

转折发生在1984年,也就是莫言28岁那年。

那年秋天,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建文学系,心怀文学梦的莫言立马报考,虽然期间发生了一些波折,但他最终还是被录取了。

开过年来,也就是1985年莫言就因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那年暑假,莫言又一口气创作了《爆炸》《球状闪电》等中篇小说,并连续发表。王蒙说:“看了莫言的作品,我发觉自己老了。”

1986年,莫言在军艺的第二个学年,他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长篇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轰动。莫言就像闪电一样爆发了,那时他还不到30岁。

莫言之所以能爆发,因为他在军艺的文学圈里,每天都能跟高手过招。

你只有跟高手在一起,才会成为高手。

2019年1月份,莫言出席北京“文学雅会”时回忆了军艺生涯。他说:“在军艺读书两年,这对我走过的人生都有重要意义,或者说是我文学创作的重要转折。”

莫言在军艺期间发表的众多作品,只是他的第一次爆发,再过几年他还将迎来更大的爆发,因为他进入了更大的文学圈。

莫言最励志的十句话(莫言的成长经历说明一个道理)(2)

军艺时期的莫言

短短两年的军艺学习很快结束了。莫言后来回忆说:“毕业后我很失落,没有课可上了,没有同学在一起切磋了。”

毕业后,有一两年的时间,莫言住在厂桥那边。每到星期六,就骑着自行车跑到魏公村去,在魏公村马路对面的新疆烤羊肉串摊位上,吃羊肉串。

他到学校里去也没什么意思,因为没有熟人了。吃几串羊肉串,在周围转几圈儿,就回去了。心里依靠没有了,这种感觉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那时的莫言一门心思只想继续上学,他不愿脱离文学圈,他知道一旦脱离,就意味着进步的停止,于是想方设法要再回到圈中。

到了1988年,命运再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那年秋天,鲁迅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联合举办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莫言得知后立即报名,并顺利被录取。

与他一起进入这个班学习的,有:刘震云、余华、严歌苓、毕淑敏等40多人,他们都是当年乃至当今文坛上数一数二的人物。

在鲁院首届创作研究生班学习和毕业后,莫言的创作进入了一个井喷期。

这时期,他创作了《檀香刑》《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他代表作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的面世。

正是这部小说,一举奠定了莫言不可撼动的文学地位。

莫言最励志的十句话(莫言的成长经历说明一个道理)(3)

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

1991年春天,莫言毕业了。毕业前夕,他在总结中写道,两年半的研究生班学习是“人生道路上,很重要的一步”。

重要在哪里?重要在圈子!当年莫言所在的这个圈子只能用豪华来形容。

对于文学,莫言曾说:“文学确实是孤独的事业,搞文学的人互相交流切磋非常有必要!”

什么是切磋?切磋不是为了相互抬杠,证明自己的作品有多好,而是去看不同的作品,然后促使自己反过来再思考,思考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

就像柏拉图说的,人只有通过和别人的讨论,才能知道我们自己的经验是不是真实的。

就是在这样的顶级圈子中,莫言有机会与各路高手交流切磋、精进技艺,终成一代大师。

所以啊,不要小看圈子的力量。你想成功,最好加入一个“圈”。

过去,我们常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圈子的角度看,或许应该倒过来讲——

独善其身则穷,兼济天下则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