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最后一段大合集(芒种前后割麦种豆)(1)

芒种前后,割麦种豆(大散文)

作者 崔洪国

“芒种前后,割麦种豆”,当那千万重金黄的麦浪在自己面前铺展成金山银山,心里还是对粮食充满了说不出来的那种美好感觉—再穷的日子有了粮食也饿不死人,再富的日子没了粮食钱也就是一张纸,你有钱不一定能买到粮,百姓都明白这个理,所以千百年了,唯独对地和粮食始终不渝地深爱着。

——题记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将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间变得青葱。就好似农夫的手,将它染绿。天空中,飘洒着朦胧如烟的细雨。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无边无际的稻田。白鹭飞来,望着那无涯的青翠,竟找不到落脚的地。这是号横溪真逸的南宋诗人虞似良写的一首著名的《横溪堂春晓》,画面鲜明,语言优美,情趣盎然,顺着诗歌铺展开,但见天上细雨霏霏,地上绿茵一片,农民们正在弯着腰插秧,田野上白鹭飞翔,好一幅秀美的江南田园风光,一个“青”字,一个“染”字,展示了春风春雨的蓬勃力量。

其实在北方,春脖子很短,春天过得很快,像今年一样,这样的轻烟漠漠,春雨冥冥我就没怎么见到,没来得及和春天说再见,转眼就过了五月端午,节气就到了芒种了。朋友圈里有朋友转发了芒种的诗和文章,有公众号分享了关于芒种的短视频,女儿在高铁上微信了外面疾驶而过的田园里已经金黄的麦浪和精心制作的芒种海报,央视新闻联播每天都在播放着跨区作业的机械在广袤的平原上收割的欢快场景,我知道,今年的芒种真的到了。按照时令和节气,田野里到处都要忙碌开了。

芒种最后一段大合集(芒种前后割麦种豆)(2)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公历6月5日至7日交节,最早见于《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因为芒种是交节,从北国到江南有着不同的时令变化和秀美风光,在我鲁北的家乡,就是蓝蓝的天空飞翔着无数洁白的云朵,少雨的日子,麦子一天一个样,大地一片金黄;江南雨量日渐充沛,芒种过后,就到了梅子黄熟,细雨绵绵的时节了,所有的人们开始为着不久后的夏收忙里忙外做着准备,所以关于芒种的故事和说道就很多。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割,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庄稼要管理,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在我老家的农村中就长期流传着“芒种前后,割麦种豆”的谚语。今年的芒种之前正好赶上端午节放假,不少的朋友都从城里回了乡村的老家与家里老人团聚,有几位好友通过微信给我分享了她们回到老家后“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的感人片段,有的带孩子到村外的田野,望着一望无际金黄的麦浪,留下了无数美丽的影像,期许和祝愿着今年丰收的年景,我保存了不少,和那些朋友一起分享了他们回家的那份欢乐和温馨。

像我一样50岁左右年纪的人,一说芒种,都能下意识地就想起上个世纪70到90年代初夏季麦收的情景。那时不像现在的大型机械一体化作业,还是用镰刀收割,芒种前后,农人们就开始把割麦的家伙什拾掇出来了。镰刀打磨得锃亮,有需要重新添置的就到小张(我老家的乡镇政府驻地)集上买几把,刚买回来的镰刀开了刃寒光闪闪,真得如小说中说的明月弯刀。

草月子捆也都买好了,事先也都在家里手编了不少,用来捆麦个子。小推车也都整修一新,有的刷过了新漆,有的换了新襻,碌碡也都从墙角翻腾出来,晒场用的木叉,木锨,簸箕也都准备好了,各家的场院也都打扫一新,就等着新麦子上场,忙一年,又一年,等着新麦上场是农人最期待的事情。

芒种最后一段大合集(芒种前后割麦种豆)(3)

到了芒种,也就真的入夏了,日头高得快,日子长得快,地里的麦子熟得快。有一阵子,春风特别有劲,随便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春风如哨的声音,加之雨水少,所以麦子很快就熟透了。老家是无边无际的辽阔大平原,除了金黄还是金黄,春风吹过,一地金黄的麦浪似翻卷的波涛在广袤的鲁北平原上由近到远平铺着,气势壮观。无数麦芒尖尖地,直直地立着,麦粒颗粒饱满,随了风摇曳着,熟透了的麦穗有的已经沉下来,垂下来,静待着“开镰”。

割麦那几天,人们最盼天晴,那段时间的天公也作美,几乎每天都是湛蓝湛蓝的天,偶有几天白云飘飘,也是白如雪,在无边的天空飘来飘去。日头就高高地挂着,地里到处都是人。村里的劳力都下地了,家里的老人在家烧水做饭,白天上午下午的间隙妇女们就把烧好的水和做好的饭担到地头。水都加了绿豆,甜丝丝的,熬熟了的绿豆特别好吃,绿豆水也很解渴,每个人都碰了大瓷碗咕咚咕咚喝。干起活来用力气大,所以老人们做的饭菜吃起来也特别香,吃的也多,有时拌点辣椒丝,有时炒点茄子,有时炸点耦合,最是开胃,因为是在大田里劳动,所以很咸的菜一般是很少做的,吃了要一个劲喝水,影响割麦,所以老人做饭时也很会调剂。

这割麦是很有技术含量的活,不会割的,一趟下来不仅汗流浃背,手上也都起了燎泡,累得也是腰酸腿疼。会割的,镰刀握到什么分寸,攥多大的把,多长时间直起腰来透口气,多大的麦个子合适,多久住下来喝点水,都拿捏的很在时候,所以一趟下来,不仅割得很快,还感觉不出多么累,手脚麻溜利索,比起其他的人能多出不少的活。

芒种最后一段大合集(芒种前后割麦种豆)(4)

刚找了媳妇的年轻小伙是很看重到岳父大人家里割麦子这件事情的,这是自己的把式和手艺在岳父家人面前的一次展示和亮相。也是,没过门的媳妇在地里看着,岳父村里的人在田间地头品头论足着,这割麦的事说小是小,说大那可是影响和媳妇终身大事的事情啊!

所以,年轻小伙子到了岳父家的麦田里,都要好好表现,草月子在腰上缠了一圈又一圈,有心的媳妇给自己选一把又快又亮的镰刀,和岳父家里的舅哥,小妹一人选好了一畦,“刷刷刷”就割开了,岳父家里的人也不欺生,割得快的就故意放慢一下,给新上门的女婿留足了面子,小伙子也很争气,占了一畦闷着头一住不住就到了田间地头了。那没过门的媳妇也是心疼,赶紧地拿了毛巾帮着擦擦汗,把水递过去,其他的人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农村,谁也都会有这个过程,这一季麦子割下来,女婿就算考试过关了。

割麦子是很辛苦的事,但是苦在其中,乐在其中,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囤里装满粮食,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是最踏实的事,千百年了,所有的朝代,哪一年老百姓都要与这粮食打交道。不管心里嗔语狗日的粮食,还是可爱的粮食,当那千万重金黄的麦浪在自己面前铺展成金山银山,心里还是对粮食充满了说不出来的那种美好感觉—再穷的日子有了粮食也饿不死人,再富的日子没了粮食钱也就是一张纸,你有钱不一定能买到粮,百姓都明白这个理,所以千百年了,唯独对地和粮食始终不渝地深爱着。手割麦子在我成年后不久就成了历史,镰刀逐渐被大型联合收割机取代了。

割完了麦子,上场之前都要在麦田里守望和看护。有时就在麦子个旁边铺了一条毯子,枕着温热的土地,守着可爱的麦子,头上是皎洁的月光,地头水沟的青蛙鸣叫着,树上的鸟们在夏天的傍晚静息得也晚,每天醒得很早,大清早就在那些枝头欢快地鸣唱着,叽叽、喳喳、啾啾,清脆、婉转、悠扬,所以在地里守望麦子的也睡不了多少觉就让这些蛙儿,虫儿,鸟儿吵醒了。也罢,这样美丽的田园交响可不是每天都有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邂逅的。夏天的夜里干燥清爽,地气也不潮湿,夜又短,望着丰收的年景在地里看麦子是一件很心怡的事情。

芒种最后一段大合集(芒种前后割麦种豆)(5)

割完的麦子不能久在地里,要抓紧抢收到麦场上,在有雨来临之前就晒干晒透打出来,颗粒归仓才算一个完整的年景。早年从地里往场院里运麦子都是独轮小推车,那装车也是很有技巧的,左边右边一个一个的麦捆摞上去,能摞得很高,最后前梁处还要摞上几个大的麦个,中间不能摞得太多,否则会影响视线,摞得好的每次都能多摞七八个麦个子。推车的也是一把子力气,架起车辕,套上襻,推起就走,从地里到场院也不是很远的路程,每天能来回10多趟。后来家家户户又有了地排车,拖拉机,运起来省事多了。

麦子到了场院里,心里就有了底了,偶尔有场雨,也不怕,拖了大塑料步盖起来就是。天打起来,戴了红头巾的妇女们就在自家的场院里不停翻动着,等到焦干了,男人们就套了碌碡,很快就碾出麦粒了。再到后来家里地多了,家家户户的麦子丰产了,几家几户就合伙买了脱粒机,每家每户出了帮工,从东家开始到西家,一两天的时间就脱净了粒,再晒个几天,就能入仓了。

芒种最后一段大合集(芒种前后割麦种豆)(6)

给自己干完活的脱粒机也不闲着,邻里之间就互相帮个忙,农家人还是很讲究守望相助的,邻村有联系的,就人机一起去,主家有的管饭,有的实在过意不去非要给钱,就多少收点,大家谁还能用不着谁呢,从镰刀到收割机到脱粒机,从小推车到地排车到拖拉机,收麦的过程折射着时代进步的脚迹。几千年我们都用刀割磨碾,短短的时间里就被铺天盖地,漫山遍野的机械代替了,这世界真是变化够快的。

芒种过后,夏天说来就来了,人们真得就都忙了。我曾经割麦的那个年岁,到了芒种人们就说“开镰了”,约定俗成的日子就都奔赴到金黄的田园里去,如今不说“开镰了”,看到听到的是“开机了”,说的是那些大型机械开足了马力跨区作业了。

“让丰收的麦子颗粒归仓,把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里。”就在刚才,我还看到了一则新闻:6月2日上午,一字排开的10台联合收割机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的麦田里摆开了擂台,山东6003万亩小麦自南向北,由西向东陆续开镰收割。夏播也同步展开。山东承担着150万亩大都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截止到6月5日,已收小麦775万亩,播种玉米202万亩,6月下旬收获完毕,6月底前完成播种。

芒种最后一段大合集(芒种前后割麦种豆)(7)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芒种前后,割麦种豆”最具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诠释吧,只不过换了人间,新了时代,镰刀早就成了过往和记忆,那无边金黄的麦浪里,人们触目所见都是崭新的联合收割机,用不了多久,那么多可爱的麦子就要入仓了。

这么说来,芒种还真是个好节气!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图片来自笔者和亲朋好友行走中的美好发现,在此一并致谢!

芒种最后一段大合集(芒种前后割麦种豆)(8)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烟台作协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在报刊、媒体、平台发表散文、书评300余篇,作品多次在省市征文大赛中获奖。散文《济南的桥》入选齐鲁晚报“青未了”优秀征文荐读篇目,《四哥走了》被齐鲁壹点评为月度“爆款文章”,《在农村吃大席》《崔健,让我想起歌声里的过往》收录于壹点号3月,4月电子月刊《清泉录》“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获评优秀散文。

壹点号 风过林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