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商鞅变法的重点题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商鞅变法)(1)

七上历史商鞅变法的重点题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商鞅变法)(2)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

指导思想:法家理论 宗旨(目的):富国强兵

性质:一场最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变法运动。

特点: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可概括为“重农”和“法治”。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1、经济: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

②生产关系的变化: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阶级:新兴地主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自耕农出现。

3、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坏乐崩

4、军事:诸侯争霸(春秋)、兼并(战国),战争频繁

5、思想文化:①出现百家争鸣

②法家学说合乎时代需求,成为思想理论武器

6、社会条件: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7、秦国自身:

内因:①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秦孝公决心变法 ②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来到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变法。

有利条件:①国君集权,守旧奴隶主贵族势力弱

②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易被国民接受

③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外部机遇:①长期扼制秦国晋国已分裂成魏、韩、赵三国,力量大大削弱 ②中原地区众多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功名,为秦招贤变法创造可能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

三、商鞅变法内容:

1.经济上:①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③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政治上:①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巩固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②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③制定秦律——有利于加强统治。

3.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扩大了统治基础。

4.文化上:①焚烧诗书——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实质是文化专制。

②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农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征收、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四、商鞅变法的结局与评价

1、结局:秦惠文王即位,商鞅被杀(前338)

原因:①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被贵族保守势力破坏

②商鞅实行的酷刑也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

③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被诬谋反。

※历史作用: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改革。

①政治上——打击了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地方上推行县制等措施,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发展了封建地主经济,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强了国力。

③军事上——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公元前343年,秦国成为富强之国

总体评价:①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在政、经、军、思想等领域的全面改革。②废除了旧的奴隶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封建专制新制度。③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④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成功: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商鞅变法是成功

成功的原因:①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崩溃和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 ②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

③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

④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

⑤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

⑥良好的历史机遇:晋国分裂,士人、说客追求建功立业

3、局限: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

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

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②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压迫 如:连坐法

③改革不完全彻底,奴隶制残余 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④重农抑商: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⑤焚烧诗书,蔑视文化: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五、商鞅变法对现今改革的借鉴意义:

①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

②改革必须坚持不懈

③改革应该重视人才

④改革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强化以法治国

六、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

背景:前者是奴隶主贵族政治下,平民贵族矛盾尖锐,后者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

主要目的:前者是解决社会危机,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后者是富国强兵,赢得兼并战争

主导力量:前者是工商业奴隶主、平民,后者是新兴地主

核心内容:前者是扩大平民政治权利,打击贵族特权,后者是确立封建私有制与中央集权,奖励军功

性质:前者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后者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结果:前者是奠定雅典及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和传统,后者是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使中国走上封建制道路

七、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历代统治者在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的时候,仍然推行此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明朝中期后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历史上往往因为政策上的原因、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一定消极影响。如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启示:商品经济、农业经济都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任何一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应该人为地禁锢它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商品经济前途广阔,随着现代化步伐加快,它将居于主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