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曲折经历(平凡的世界赏读)(1)

该书背景是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城乡交叉地带”,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出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曲折经历(平凡的世界赏读)(2)

主人公孙少平,出身贫苦但心地善良,自强不息。高考落榜之后回乡务农,务农期间依然不放弃读书学习。还曾在市县报刊上发表过作品。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曲折经历(平凡的世界赏读)(3)

《平凡的世界》剧照 孙少平农闲时读书

后来在村小学当代课教师,过上一段理想生活。无奈学校撤散,又打破了孙少平美好。不安于现状的孙少平决意离开家乡,到外面大城市闯荡。

他离开家乡去黄原揽工,每天做最辛苦的苦力活,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就算这样,他也婉拒哥哥邀请他一起经营砖厂的提议。即便辛苦,他也渴望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生活,改变农民的身份。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曲折经历(平凡的世界赏读)(4)

后来,经好心人介绍和帮助,通过矿物局招工来到煤矿当上一名工人。在煤矿孙少平勤劳守纪,扎实苦干,多次冒着生命危险维护矿区利益,受到矿区表彰,当上“班长"。在煤矿上班期间,孙少平爱读书的习惯依然不改,与田小霞合作完成的新闻调查发表引发轰动,让孙少平成为矿区名人。

应该说,孙少平在煤矿干得很好。但结局依然不算完美,因为至小说终止,孙少年依然没能改变底层劳动者的身份。最后,还选择与矿区遗孀惠英母子在一起,孙少平下半辈子也就哪样了。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曲折经历(平凡的世界赏读)(5)


这种结局对于孙少平,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因为当年孙少平的高中学历也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且身上始终有一种书香气息,他骨子里向住的不是这种生活。

那么,问题来啦,如果孙少平在代课教师失业后,不去揽工、不去煤矿。会有哪些好的选择和出路呢?

一是可以参军。孙少平有高中学历且有文学素养,作品曾在市县报刊发表,这是先天优势。加之,勤劳朴素善良能吃苦,是当兵的好品质。如果去了部队天地广,能够发挥其特长,说不定能提干成为职业军官。

二是可以在县城电视台、文化馆等单位,找个如现今的事业编干干。只要愿意,田小霞父亲先后担任县革命会副主任(相当于今天县委副书记)、地委书记,出手帮忙协调一下,不是难事。只是孙少平心性孤傲,不愿这么干。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曲折经历(平凡的世界赏读)(6)


三是去广东深圳闯荡。上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建立,百废待兴,集中精力搞建设;招商引资,新型工厂遍地开。孙少平若是到深圳,凭他的能力和品性,若在工厂干,做个企业经理人不是难事;若发挥写作专长,找个从事文化事业的工作,也未可知。毕竟当时的深圳,机会是比家乡黄原多太多。这条路应该符合孙少平的性格,只可惜没选择。

各位网友怎么看,欢迎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