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独孤岛主

陈小春是一个很难用既有的香港电影演员谱系去归纳的表演者,当然,他的演出成果远远不至于令他成为一位「表演艺术家」,但他也并没有被湮没于香港娱乐圈瞬息万变的喧嚣之中。

尽管他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但仍然在笼罩于未来之不可测的今日活跃在华语娱乐业,似乎任何对于他过往成绩的总结,在今天都面临失效的窘境。

陈小春有什么不为人知道的一面(陈小春只有两个代表作)(1)

如果从他入行源头开始追溯,无疑要将这样的无力归因于香港电影在1990年代的盛极而衰,然而吊诡的是,陈小春生于1967年,并不比演艺生涯从1980年代延续至今的梁朝伟、刘德华、梅艳芳等年轻多少,甚至也比王菲、李克勤等要大上一点,在公众的印象中,他却是一个活跃在1990年代、比上述诸人要低一辈半辈的人物。

这便是陈小春的独特之处,一方面,他在影视表演领域入行相对要晚,另一方面,香港电影步入下坡,也令他失去了许多得以迅速走红的机会,在剑走偏锋的路数上,他反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举个例子,同样是在无线电视演《鹿鼎记》,梁朝伟出演韦小宝的1984年,正是香港新浪潮电影方兴未艾,TVB剧集制作逐渐步向规模化、成熟化阶段,梁朝伟本人其时也不过二十岁出头。

而陈小春在1998年出演新版《鹿鼎记》时,已经是31岁「高龄」了,而他其时所处的时代,正是香港电影最阵痛的低谷期,因此,这两部剧中表现出来的演员状态及对他们个人事业发展的影响,都不可同日而语了。

陈小春有什么不为人知道的一面(陈小春只有两个代表作)(2)

《鹿鼎记》

有一条魔咒,套在香港50-60年代出生的演员身上,至今仍然箍得很紧,那就是他们虽然仍然活跃至今,但各自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品,基本上都是上世纪80-90年代拍摄的,偶尔有《无间道》这样的例外。陈小春虽然并不如那些当年一线的演员那样辉煌,但这条规律似乎也在他身上得到应验。

今天回看陈小春的表演生涯,真正能够被公众视野认为具有非常突出的代表性的,电视剧首推《鹿鼎记》,电影首推《古惑仔》系列,后者甚至成为他和片中合作伙伴郑伊健、林晓峰等人得以长期绵延在香港观众心中的集体记忆。

陈小春有什么不为人知道的一面(陈小春只有两个代表作)(3)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除此之外,在同一年为陈小春带来两个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的《晚9朝5》(最终获奖)和《金枝玉叶》,成为其表演生涯初期生猛姿态的代表,而正如之前所说,这两部电影身处的1994年,正好是香港电影由黄金时代走向下坡的分水岭。

陈小春有什么不为人知道的一面(陈小春只有两个代表作)(4)

《晚9朝5》

怎样用看上去实在有些过分成熟的外形诠释好外化程序鬼灵精怪的韦小宝,能够非常看出陈小春的表演功力。与梁朝伟一半依仗年轻「本色」、一半走体验派路线轻松而缺乏灵动之气的韦小宝不同,陈小春在《鹿鼎记》中的发挥,虽然天然地屏蔽了少年的机灵一面,但却用一种颇具岭南文化精神的坏笑与蔫坏微表情呈现角色身上极富聪慧,又极尽小市民性格的一面。

从少年陈小春与他许多同代人一样社会底层的背景、以移民背景而经历1970-80年代香港社会百态的丰富经验来看,到达而立之年之后,反而得以将更多源自外部经历的人生体会融汇到角色之中。

陈小春有什么不为人知道的一面(陈小春只有两个代表作)(5)

《鹿鼎记》

如同他在剧集主题曲中亲口所唱:「随时随地誓神劈愿,哪理结果亦无打算,江湖情,再讲当年情,始终太难取舍」,98年版本的韦小宝,褪去了容易被观众误解为插科打诨的青葱顽劣气,却更接近原著精神地加重了角色置身复杂官场、江湖中多面玲珑的气兴,令他成为一个深谙世事又同时希望兼顾所有世间情的「小流氓」。

剧中,陈小春除了以特别具有外化功能的憋屈情态应对一时一刻的困境,更以大开大阖的肢体语言、摸头、辅助对白内容的戏曲式动作等方式结构人物的整体情态。这样完全通过表层流露情感的表演方式,挣脱了缠绕在陈小春身上的「本色」束缚,反而收获了相当好的效果,令他的韦小宝成为多年来观众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版本之一。

陈小春有什么不为人知道的一面(陈小春只有两个代表作)(6)

《鹿鼎记》里的陈小春,给人的感觉是动用了夸张的表演外化方法,将角色推赶到观众面前,似乎不是一般意义上比较「高级」的处理方式。但几乎拍摄于同期的电影《古惑仔》系列中,陈小春饰演的山鸡,所调动表演方法完全不同于《鹿鼎记》,令这个堪称陈小春电影表演领域最有典范意义的角色更为生动鲜活,甚至如同置身观众生活的日常场景中。

这当然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导演刘伟强采用的颇有新现实主义美学意味的处理方式,以小成本前提处理改编自漫画的素材,尽管在《古惑仔》片集中,存在所在多见的脸谱式人物,比如东兴耀扬等,但从几位主角的表现看来,尽管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存在漫画赋予的刻板性格光环,但无论是长发飘扬的郑伊健还是低调市井的陈小春,都在试图将角色还原为穷街陋巷中真实存在着的人。

这不仅在香港电影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像身体记认意义,更为身处「回归」「金融危机」等一系列转折性背景中的香港城市打下了一笔世俗的记认。

陈小春有什么不为人知道的一面(陈小春只有两个代表作)(7)

《古惑仔之猛龙过江》

尽管在世纪之交,山鸡拥有了聚焦他个人的外传电影《友情岁月山鸡故事》,但在《古惑仔》正传问世的1996年-2000年间,山鸡其实是人物群像中的一环,陈小春在早期几部影片中表现出颇有「本色」意味的面懵心精姿态,与后两部在面对具体的存亡危机时所表现出来的沉稳镇定,贯穿着一系列的角色惯用动作,比如若有所思其实具有一定讽刺意味的点头。人物的心境也在其中步步进阶,并不是一般短平快的情节剧处理方式。

尽管陈小春在此中的表演算不上进入了多么高深的境界,但主动调适成为一个符合现实社会的市井角色样貌,本身代表着一定程度上诚恳的对待表演的态度。

陈小春有什么不为人知道的一面(陈小春只有两个代表作)(8)

《友情岁月山鸡故事》

莽撞的社会人/边缘人形象几乎贯穿了陈小春迄今的表演生涯,甚至在《春风得意梅龙镇》这样的合拍制作中,他的演出也带有这样的影子。

陈小春有什么不为人知道的一面(陈小春只有两个代表作)(9)

《春风得意梅龙镇》

与此产生比较鲜明对比的是,在流行歌坛活跃的陈小春,在世俗眼光中的「首本名曲」几乎都是《神啊救救我》《没那种命》这样的「伤心男」主题,仿佛是他在影像世界之外另一个分身,直抒胸臆地倾诉着对爱情的渴慕,这自然与引领一时风潮的神情偶像或凄凉都市人等形象拉开了相当大的距离。

归根到底,因为陈小春和他的同代人一样,来自市井,但又并未与他同代人彻底分享黄金时代的行业成果,因此他的戏路先在地受限,歌路亦然,随着产业重心北移,不能免俗地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合拍片风潮。

与同时代的顶流明星不同,他所参与的合拍片,大多属于中小制作,并不具备最具号召力的轰动效应,但仍然可以凭借一些类型优势以小博大,比如《孤岛惊魂》。在经历了港台文化洗礼、电影产业飞速发展、流量明星时代以及「疫情进行时」冲击的中国内地电影文化图谱中,陈小春的形象,始终在场,终究有些落寞。

陈小春有什么不为人知道的一面(陈小春只有两个代表作)(10)

《孤岛惊魂》

场景不由得要回到最初,曾经给罗文担当过伴舞的陈小春在他初入电影行业的《金枝玉叶》中饰演的袁咏仪闺蜜,在一场反复教学袁咏仪假扮男人的「抓痒」戏中,尽情发挥着他不动声色的「生活状态」魅力,这是最原初的陈小春,与一切痞气、深情、窘迫都没有关系的银幕角色。

陈小春有什么不为人知道的一面(陈小春只有两个代表作)(11)

《金枝玉叶》

这样的轻松姿态,不知不觉他默默地也保持了很多年,即便不被记取,也同样是因为不需要被定义,正如他是一个一直都在的好演员和不算一线的好歌手,这样的存在已经被时间证明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