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质量近几年成为义务教育的讨论热点,关于作业我们也并不陌生,我们往往把它认为是教学常规的一个步骤,在2022年新版课标里明确提出了学业质量和作业设计两个新概念,二者有什么关系?我们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把他们落到实处,本次讲座将从理解概念、回应政策、模型建构、实践举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核心概念
学业质量从字面上来看,是关于学业的教育质量或者说是对于学业的质量要求,也就是说理解学业质量离不开我们的教育质量关,从立德树人到高质量发展,我们知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生变化做出的科学判断,教育也不例外。十四五期间,我们的教育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什么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简单一句话就是:打好基础,就是基础教育的高质量。
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要培养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指向的,就是高质量的基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全面发展以人为核心,包含三个大方面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学业质量和教育质量一样指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具体到每一门课程所承载的核心素养。
2022版的课程方案有三大变化,课程标准有五大变化,其中一大变化就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如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的描述是:基于真实的生物学问题情境,描述生物学现象或与生物有关的特征,运用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生态观等生命观念解释产生的影响,针对生物学相关议题进行科学论证与合理决策,并尝试探究生命活动过程、人体健康、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学业质量是在每个学段学习结束后,对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应达到的学业成就及表现特征进行的整体描述,是考试评价的主要依据。
作业是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领域,是教育领域中熟悉的陌生人。作业和教学、评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广义而言,作业指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前学习、课堂任务和课后作业。狭义而言,作业是指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目的布置给学生并且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任务,也就是“家庭作业”,课程标准中更倾向于广义的概念。作业的内涵是:依据目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设计,由学生完成,是一种学习任务,在非教学时间完成。从新版课程标准中我们发现作业的特征是:1.作业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作业在课程中的价值主要用于评价;3.作业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4.作业是教学评价中的一项内容或一个环节。
二、现有政策回应
关于作业近几年政策总体概括起来整体指向为:提质、控量。
三、系统设计模型
从三维模型来看,坐标原点为核心素养,在作业设计时核心素养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具体到每一门课程的素养表现就是这门课程的学业质量,再分解到每一个单元或者某一个模块,是这个单元或者这个模块的学业要求,需要我们从课程标准文本中理解应用。坐标的水平向代表了设计要素,这些设计要素包括目标、内容、结构、维度、差异性、评价实施等,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这些要素的一致性;坐标的垂直向代表了管理层次, 包括区域、学校、年级等,无论在哪个层次上,都需要考虑设计要素;另外一个维度是纵深向上考虑作业类型。作业目标不等于教学目标,应该是兼容互补,共同完成课程目标。
四、实践路径举例
区域层面-宏观指导
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2021年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作业三十条”,其中包括作业设计十项原则,优秀作业十条标准及作业评改十条策略。这三十条对于潍坊市中小学作业设计、好作业的标准以及评改做出了基本规范,用简约、可操作的方式指导一线教师遵循原则设计、评改出好作业。
区域层面-宏观指导与微观引领相结合
2022年2月,上海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发布的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给予我们很好的引领和启发,前言中着重体现三方面:
第一,倡导高质量的作业设计,高质量的作业要体现正确的育人价值,类型要多样,时间要合适等。另外,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可以在认真研究学科典型作业设计案例的基础上,根据指南提供的质量标准进行设计。
第二,强调校本化的实施保障。作业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这就需要在作业设计和实施中考虑校情和生情,意味着作业实践是校本化的。以校为本的作业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本校生情调整完善,逐步建设好一套适合学生的作业内容。与此同时,还应建立起学校作业管理、教师研修、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机制,保障。
第三,探索体系化的建设路径。作业设计要关注年级、学段间的纵向衔接,形成各学科作业体系,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更好地实现减负增效。要从教考关系的角度来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如何提升作业品质,以期最终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小学语文为例作业体系流程图
阅读类修改前案例
阅读类修改后案例
区域层面-特色保障
以潍坊市坊子区学生项目化学习立项为例,考虑到学生素养发展的需要,结合区域的基础对应相关的如机器人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平台,结合学校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开通学生项目立项,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加强对于以学生为主要实施者的优秀项目进行重点关注。
学校层面的系统设计是作业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可以更科学评估学生需求,保证育人目标的实现。潍坊市坊子区第二实验学校做了尝试,对教育目标做总体描述,对活动目标做具体安排的基础上把学校所有的活动资源做整体的统筹安排。在落实步骤环节遵循几个原则:1.进行系统规划2.设计活动主题方案3.进行活动培训4.全学科协同推进5.家校社协同指导6.组织成果展示。
在学科层面的作业设计避免不了跨学科内容,设计原则如下(1.0版):1.依据单元目标,融合核心能力2.对应学习目标,合理设计作业3.教学评一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架4,关注个体差异,分层分类设计作业。在设计作业时要指向学业质量和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对于跨学科作业设计2.0版,以超越具体学科的概念为载体,长周期作业,普遍实行的是项目式学习、研究式学习、社会实践性活动等。
总结来说,指向学业质量的作业设计需要素养本位,质量先行,过程诊断,教学补充。是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整合实践,意义创生。要求提质控量,统筹系统,具有反馈优化,评价赋能的功能。
作者:吕雪梅(华师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硕士,高级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