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至21日,第六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

大会以“视界触手可及”为主题,涵盖媒体融合、视觉人工智能、5G与高新视频、电视广告市场等话题在内的十一场专题峰会,精准聚焦特定领域,探索新时代电视行业发展成果,展望未来电视行业前沿趋势。

在11月20日下午召开的“广电 数字城市:应急广播的担当与公共服务的责任”峰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信息与安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晓鸣以《应急广播技术研究进展》为题,发表了演讲。他表示,现在的应急广播电视对我们的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

应急广播发展历史(应急广播技术研究进展)(1)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信息与安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李晓鸣

在应急广播系统里开辟一个专用快速通道,实现端到端快速信息转发作用,这和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有所不同,把信号简单了,不对内容进行审核,也不做节目,直接播发指令和信息,这和以前的应急广播内容处理,文章或节目制作思路是不一样的,把这步给跳过了。

传输的是地震三要素信息,终端进行计算。目前这个思路可能要进行调整,引用另外的思路,要播发预警区域,列表下去之后,终端自己匹配区域,自己响应。这两个方式的核心,共同点都是平台不做节目处理,内容处理,直接指令转发,这样才能达到平台减轻计算压力和实现的效果。

优化精简数据提高效率。我们希望通道一是减少指令数量,二是缩短指令长度,三是增大指令发送的频率,从这三个方面去降低指令在通道中传输的时延。

终端优化预置规则统一展示,终端是固化操作,匹配之后直接提取或固定预置预警音进行播发,这样才能实现全通道的快速播发。

我们做的是全通道方式,也就是说除了卫星,我们在有线、中波、大喇叭、DTMB各通道传输协议实验,想构建什么呢?国家平台是通过直播卫星播发,地市、省级、省以下通过有线、中波、大喇叭这些系统去播发。各层级播发的通道是不一样的,但都要达到秒级响应的效果。

现有系统对接、平滑过渡。标准的思路是基于2008年标准扩充,对以前的标准不推翻,但进行扩充和延伸。以前建设的大喇叭系统怎么办?我们采用的方案是在乡村两级进行信号匹配,比如以直播卫星通道过来的信号,我可以把信号转换成以前已经建完的大喇叭系统指令,在乡村两级直接插入,这样它就可以就近激活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大喇叭终端,这是我们现在应急广播方面,快速通道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