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众所周知,毛泽东天纵奇才,不仅是无与伦比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革命家,还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诗人、词人。

毛泽东的诗词,意境博大、气势磅礴、景物明丽、富含哲理,有中国古典诗词最后的高峰之誉。

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只有16个字(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只有16个字)(1)

毛泽东

在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他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词。

除了《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卜算子·咏梅》、《清平乐·六盘山》、《长征》等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经典之作。

比如,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十六字令三首》,就是其中的代表。

01、小令

词是古代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被称之为曲子词、近体乐府、长短句、诗余等称号。

词最早萌芽于南北朝的乐府诗,兴起于唐朝,最后兴盛于宋朝,最终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格局。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一千多个格式(律诗只有四种),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句式参差不齐,有长有短。

不过,词一般有固定的词牌,但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而且词的字声配合比诗更严密,声韵的规定也比诗更加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词牌直接限定了词的格式、字数。

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0字以上)。

我们熟知的很多经典名词都是中调,但小令也有很多经典之作。

小令字数最少的应该是《竹枝》,只有14个字,

比如唐朝皇甫松的《竹枝》,

芙蓉并蒂,一心连。

花侵槅子,眼望穿。

不过,《竹枝》每一句都有其他人唱和,算上唱和字则有22个字。

再以唐朝皇甫松的《竹枝》为例,加上唱和,这首词完整就有22个字。

皇甫松·《竹枝》

芙蓉并蒂(竹枝),一心连(女儿)。

花侵槅子(竹枝),眼望穿(女儿)。

02、《十六字令》

除了《竹枝》外,还有一个词牌,只有区区16个字。

这就是《归字谣》,又名《苍梧谣》、《归梧谣》、《花娇女》。

这个词牌只有两个格式,正体三平韵,第一、二、四句押韵,用平声韵;变体两平韵,第二、四句押韵。

《归字谣》是单调四句十六字,因此又名《十六字令》。

如果《竹枝》加上唱和字,《十六字令》就是字数最少的词。

《归字谣》本是湘中民间乐曲,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宋朝词人蔡伸之作《苍梧谣·天》

蔡伸·《苍梧谣·天》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由于字数的限定,很少有词人会尝试写这个词牌,目前见于记载的写过《十六字令》的宋朝词人也就只有蔡伸、张孝祥三人而已。

也正因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十六字令》其实只是中国古代文人玩的一种文字游戏,很少有人将《十六字令》写成了经典之作。

数来数去,可能也就只有张孝祥的《十六字令》算得上佳作。

张孝祥·《归字谣》

归。十万人家儿样啼。

公归去,何日是来时。

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只有16个字(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只有16个字)(2)

毛泽东手书《十六字令》

直到毛泽东横空出世,才打破了这个空白。

1934年至1935年,中央红军进行伟大的二万五千里时期,毛泽东在戎马倥偬之余,写下了三首《十六字令》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03、《十六字令》详解

第一首《十六字》是毛泽东在1934年12月写的。

当时中央红军正在翻越老山界越城岭,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位于广西区东北部至湖南省西南部,跨越桂林市的全州、资源、兴安、龙胜、灵川、临桂六县。

红军翻越的山脉处于资源县至新宁县之间,海拔2123.4米,是广西第二高峰。

当地百姓流传了“马过要下鞍”、“离天三尺三”等民谣,形容此山之高。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曾记载道:

“至绝顶,丛密林中无由四望,登树践枝,终不畅目。已而望竹浪中出一大石如台,乃梯跻其上,则群山历历。”

大军翻越此山,难如登天,当时很多红军战士和战马都跌落悬崖。

然而,天性乐观,雄心壮志的毛泽东却苦中作乐,写下此词鼓舞士气。

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只有16个字(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只有16个字)(3)

“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根据民谣,反其道而行之。

毛泽东表面借用民谣夸张手法,写山之高,实则

是以山高,描写红军之勇。

毛泽东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气魄表明,老山界虽然很高,但在红军面前,也不算什么。

毛泽东只用了十六个字就形象地写出了脚踏此山的红军将士的高大形象。

第二首《十六字令》具体写作时间已经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写于1935年2月红军二渡赤水期间的娄山关战役之后。

此役,中央红军取得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战役结束后,毛泽东曾写了一首名词《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而这首《十六字令》极有可能写于四渡赤水之后。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传奇神作。

毛泽东根据战场形势变化,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将蒋介石数十万人马玩弄于股掌之间,跳出了敌人包围圈,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写下此词,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一句,毛泽东化静为动, 把群山比作倒海翻江的巨浪。

“奔腾急” 一句,毛泽东又把群山比作奔马。

“万马战犹酣”则写出了中央红军在战争年代的大志, 这句诗可以启发人作多种想象。

第三首《十六字令》写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翻越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

毛泽东曾写了一首名词《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中的天,指的其实就是蒋介石的统治势力,而在这首《十六字令》中,毛泽东用了两个比喻。

“刺破青天锷未残”,这是将山比喻为刺破青天”的而剑锋不折宝剑,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这是将山比喻为天柱。

毛泽东的意思是说,红军一定能像宝剑一样推翻蒋介石腐朽统治,又能像天柱一样,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毛泽东有句名言: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 我们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语出毛泽东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只有16个字(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只有16个字)(4)

长征胜利剧照

这首词表达的正是毛泽东这个坚定的信仰。

04、毛泽东的大志

毛泽东这三首《十六字令》,短小精悍,却令人回味无穷,热血沸腾。

寥寥数语写尽了经历过长征的开国元勋们的切身感受和豪情壮志,很多人对此推崇备至。

尤其是朱德和周恩来,更是赞不绝口,牢记在心,如数家珍。

1954年8月,北戴河,狂风肆虐,大雨滂沱,洪波涌起,银山万叠。

毛泽东突然不顾身边工作人员的反对,毅然决然,乘风破浪,下海游泳。

工作人员吓坏了,赶紧通知周恩来、朱德等人。

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只有16个字(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只有16个字)(5)

毛泽东在北戴河

在众人提心吊胆的关注下,毛泽东畅游北戴河了一个多小时,这才上岸。

当朱德关心地责备他不顾危险,下海游泳时。

毛泽东哈哈一笑,精神抖擞道:

“秋风萧萧,洪波涌起,算不了什么……征服急难险恶,你强它就弱,不能怕,一怕,喝上几口水,就胆怯了,就被海水制服了你!大凡世界上凶恶的东西也是这样的,你表现得怯懦,你就会遭到凌辱。世界上一切反动派看起来样子是可怕的,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朱德闻言,马上就想起了毛泽东所作的《十六字令》,他接过毛泽东的话,笑道:

“主席善于联想,当年你骑在马背上,就一步三叹: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这时,周恩来也附和道:

“还有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这两位亲密地战友,下意识地想到了毛泽东之前写的《十六字令》。

毛泽东颇为自得,喊出了心中的呐喊:

“那是过去,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大志。”

不久,诗兴大发的毛泽东又写出了一篇经典传世佳作——《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只有16个字(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只有16个字)(6)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人组:周恩来、毛泽东、朱德

实际上,这首《浪淘沙·北戴河》,正是《十六字令》的继承和发展。

诗以言志,毛泽东在词中表现的雄心壮志是一脉相承的。

05、一山更比一山高

1958年,毛泽东给《忆秦娥·娄山关》作注时说:

“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毛泽东所说的“以下诸篇”就包括这三首《十六字令》 。

后来在出版时,毛泽东特意将三首《十六字令》放在了一起。

实际上,这并不是毛泽东兴血来潮,而是因为这三首《十六字令》,每一首单独拿出来都是一篇佳作,但又层层递进,联为一体,

第一首,表现了毛泽东以及中央红军不怕困难,不怕挑战的战斗精神;

第二首,表现了毛泽东以及全体红军将士战胜困难,打败强敌的乐观自信。

第三首,表现了毛泽东自信率领红军推翻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雄心壮志。

这正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只有16个字(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只有16个字)(7)

毛泽东

PS:

当我看到毛泽东如此磅礴恢宏,睥睨六合,气雄万古的诗词时,真的很难想到这都是毛泽东在困难重重、九死一生的险境下写的。

而且,纵观毛泽东诗词,他在长征时期写下的诗词,无疑是是水准最高的,每一篇都是不朽的千古名词。

这样的诗词,千百年来,唯有他才能写出来。

每当读完这些令人热血沸腾的诗词,我只想说,请收下我的膝盖。

另外食堂再多说一句,毛泽东向来主张诗以言志,他写的每一首诗,都不是无病呻吟,都不是强行遣词造句,我们从他的诗句中,都可以领略他的心路历程、伟岸人格和光辉思想。

要真正读懂他的诗词,必须要了解他的写作历史背景。

比如,要解读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长征》、《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念奴娇·昆仑》等诗词,就必须知道长征的历史。

某种意义上来说,毛泽东诗词不仅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红军长征的战斗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