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志祥 图/张曦 王佐雄

从擂鼓台下来向西一里路到达塔庙村,由村中丁字路口转折直向南行走一公里就到达秦岭泥峪口了,初入峪口,道路略显狭窄,草高树茂,野花艳丽。突然,群蜂乱舞,嘤嘤作响,路旁草地上有数箱蜂,蜂农戴面罩正忙于工作,我们好奇地站在旁边观看,他们先把需要取蜜的巢脾拿出来,然后把封盖蜡平整割开,最后放在摇蜜机里面摇。他们走南闯北,追赶花期,居住简陋的帐篷,风餐露宿,他们是甜蜜的创造者,却是苦涩的收获者。感叹之余每人买了两瓶山花蜂蜜以示对辛苦劳动者的尊重,便告别蜂农,继续向深山前行。伴着潺潺的流水声,车子在山间缓缓行进,满眼是盈盈的绿色,绿的山、绿的树、绿的草,浓淡相宜的绿色,装满了泥峪沟,上半山是深绿,下半山却是一种嫩绿,车前方是碧绿,车后方是翠绿。熏风习习,不觉躁热,到有几分凉意,此时的山外却是40度的高温酷暑。群山重叠,层峰累累,山山竞秀,峰峰溢彩,峥嵘险峻。满山翠绿的花卉草林,深邃幽静的沟谷岔道,千姿百态的河石流水,如画般的奇峰异石构成了泥峪沟谷的风貌,一条沟峪就是一座植物基因宝库,一条沟就是一个绿色的画廊。

周至新开的旅游景点(环山旅游公路之五)(1)

车始终沿河岸曲折前行,泥峪的河水终年流畅,流量流沛,曾经修建过水库,后因种种原因半途而废。河水清澈见底,清泉石上流,形态各异的的小石头,静静地躺在水底,终年沐浴。流水缓急顿挫,时而成潭,水草缕缕,时而成溪,溪水咏唱。山影倒悬,水天一色,人在景中醉,河在山中幽。石生苍苔,沙里有金,野草见缝插针,长于怪石之间,小鱼游弋,蜻蜓点水,水鸟啁鸣,声色可盈耳悦视,动静可养神沁脾。日光不烈,微风扑面,野草的清香直钻鼻腔,入心沁肺舒适惬意,赤足行于河里,顿觉清爽,让人忘记世间一切烦恼,悠哉游哉。

周至新开的旅游景点(环山旅游公路之五)(2)

泥峪河内并没有大开发大建设,原始自然景点有龙潭、双龙洞、仙人墓、石门一线天、石林等景点,还有一个半成品水库的出水涵洞。石门和仙人墓是泥峪河著名景点。仙人墓是一个酷似墓穴的自然景观,传说是唐玄宗爱将的墓穴,高大的山洞和长约10米的巨石“棺材”合为一体,完全是自然的不朽杰作。而石门是周人用“火烧水激”法开凿而成,是打通南塬进出南山的通道。根据《周至县志》记载,“周亶王,入泥峪,凿石门”。南塬一带还有”周亶王,占龙脉,这里将出三石六斗菜籽颗的官”的传说。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组合在一起,让泥峪石门成了峪沟中的翘楚。石门高约8米,宽1.5米,长10米有余,如一座关隘封锁着一处险要,顺着台阶往上爬,感觉好像上云天,汗流满面,两股颤颤。寸步每千虑,举动如蹒跚,这样的感受只有走过石门才能体验到。站在石门口,手扶岩石,呼呼的火焰,叮叮咚咚的凿石声,仿佛回到三千多年前火热的施工现场。石门就是一幅大写意的画,酣畅淋漓,一首意识流的诗,以惊天动地的韵仄,把雄浑和瑰丽铺向天地之间。是一条连接古今的纽带,从原始走向现代文明的穿越门智慧门。

周至新开的旅游景点(环山旅游公路之五)(3)

周至新开的旅游景点(环山旅游公路之五)(4)

坐在泥峪河农家乐门口,与老板拉起家长,纯朴憨厚的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泥峪河有天然的青山绿水,一河水给泥峪带来生机和活力,围绕”水”做文章,一定是一篇佳作。游客欣赏着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吮吸着含泥草味的空气,品味着乡野慢悠悠的生活节奏,享受着惬意的无喧嚣的世外桃源生活,这种集休闲,观光,旅游,餐饮于一体的旅行体验将会吸引大批中外游客。

周至新开的旅游景点(环山旅游公路之五)(5)

出了泥峪河口,又一次来到塔庙村,这里是进入泥峪的唯一必经之路,必经之村,自古就是交通要道,人称“旱码头”,它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历史上曾经的繁华和辉煌。从清到民国,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这里一直很热闹,在不到百米长的丁字街上有客栈、饭店、商店、药铺,磨坊、铁匠炉子,杂货铺子等,他们的存在为从泥峪口跑南山的客商和脚夫提供食宿和歇息方便。方圆百里那些为了生活跑南山扛木头的、扛板的、烧炭的、割柴的、挖药的,走到这里天黑了,人困马乏,就地住宿歇脚,吃一碗热乎饭菜,睡一宿暖暖热炕,养足精神天亮继续赶路,憨厚、大方、纯朴的塔庙人给外地跑山的穷苦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文友王先生是南西沟人,祖上就有长辈民国时期搬迁到热闹的塔庙村开过铺子,为跑山人舍汤舍饭,寄存车辆,排忧解难,从不欺负穷苦人,广结善缘,还救助过跑南山扛板摔伤人的命,每每忆起,对祖上厚德唏嘘不已,荫及后辈。时过境迁,古道废弃,封山育林,这里虽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今又成了旅游出入的隘口,车水马龙,游客不断。塔庙如果能抓住旅游人气旺的机遇,搭上这辆“顺风车”,整修美化街道,开办高档次民宿客栈,打旅游服务这张“王牌”,那么塔庙二次腾飞指日可待。

周至新开的旅游景点(环山旅游公路之五)(6)

漫步塔庙村,村子不大,由三四块居聚区组成,这里依山傍水,村子东南西三面都有水渠,灌溉非常方便,还有一个小型水库。水,能孕育生命,水能促进发展。村里蔬菜长势喜人,黄瓜翠绿、架豆葳蕤,樱桃红艳,毛桃丰硕,美丽的风景与丰硕的果蔬遥相呼应,一阵轻盈的凉风,夹带着清新纯净的泥峪氤氲味道,杂念荡然遁去,让人心旷神怡。

周至新开的旅游景点(环山旅游公路之五)(7)

从塔庙村向北又一次沿环山公路到达东寨村,两村土地连畔,水利设施完善,借助泥峪河水,喷灌遍布田间地头,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真应了毛主席的话“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东寨村和塔庙村一样也是竹峪的蔬菜基地,这里土地平畴肥沃,人勤春早,市场经营意识强。下车观之,信步公路两旁,架棚整齐,翠茎遮天,碧叶覆地,碧波绿浪蜿蜒至塔庙泥峪口,犹如黄绿交织的巨幅地毯。红椒炫靓颜,绿笋新妆嫩,豆荚累累满枝头,竹篱翠滴隐青瓜,满园碧影飘清香,千家万户餐桌丰。东寨村还是远近闻名的樱桃基地,樱桃成熟时颜⾊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营养丰富。樱桃它可是水果中的贵族“王子”,身份高贵,价格自然不低。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勤劳聪明的东寨人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栽培成功,他们紧盯市场,升级换代,樱桃成了村里群众脱贫的玛瑙宝贝。

东寨村历史悠久,村里的文物古迹中有个天地庙,相传是周文王姬昌当年在这里召开万人西征犬戎和东灭商纣的祭天兴兵的祭台遗址。而东寨、西寨等地名就是周文王、周武王蓄养甲兵的地方。

出了东寨村向北就到了竹峪谭家寨村,这里环山旅游公路又回到东西走向的省道107上。夜色渐渐降临,路灯像无数双眼睛亮了起来。谭家寨村是西安市的西大门,周眉交界的缓冲地带,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村人张光天是建国后周至县首任县长;崇祯年间秦腔张家班就已组建,是周眉两县最有名气的秦腔戏班。该村交通方便,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优质猕猴桃基地享誉周眉两县,样板果园比比皆是,可惜天色已晚没有时间去访问和欣赏。

周至新开的旅游景点(环山旅游公路之五)(8)

一整天的旅游结束了,一路走来,听不见嘈杂声,看不见工厂高烟囱,闻不到刺鼻的污水味。乡间有风景,村里有乡愁,田间有产业。环山抱水,气候湿润,树绿欲滴,翠色怡目,百花争艳,馨香染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我深刻感悟到:多给大自然留绿,多给好生态留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给人生留美好!

周至新开的旅游景点(环山旅游公路之五)(9)

环山旅游公路上有:清凉古寺、骆河风光、史务英烈、青山叠翠、周城揽胜、槐树沟鸟园、擂鼓台遗址、泥峪山水等八大景点。这些景点蕴藏在村落之间,点缀在塬梁之上,徜徉山水,饱览风光。五步一景,十步有感叹!赏景如同修行,远离人群的清净之处,才能静静地观山、听风、看水。在环山旅游公路上行走,你会觉得空气都少了世间的浑浊,山清水秀有着洗净心头杂芜的神奇本领。仁厚的山沟土梁孕育了优美的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丰茂的植被形成独特的绿色养生天堂。静谧的时光仿佛在这里重新排序,陡然放缓脚步。

绿水青山成就周至发展底色,美丽富饶的西南塬区,是上天馈赠给我们这一片区老百姓的无价之宝,是周至的不动产,产权没有期限。守住生态美, 换来产业兴。它的存在推动了塬区乡村休闲游、农业观光游、宗教寺庙游、民俗风情游等,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是金周至的又一条脱贫路,致富路。(完)

周至新开的旅游景点(环山旅游公路之五)(10)

(后记:情系环山旅游公路系列共五篇,由于道路没有完全连通,走访挂一漏万,难免遗忘景点,加上作者水平有限,拙笔难以书写西南塬区胜景,难免词语重复,思路落入俗套,随后将继续走访、挖掘、完善续写大美环山旅游公路,宣传家乡山水,讲好周至故事。再次感谢在系列活动中帮助我的人,他们是:同事吴俊刚、张曦、肖勤劳、司海荣、范敏敏、陈洋洋、王佐雄、马新建,文友王军强、赵科弟、丁炜平、王卫东、杨春成、范琼飞、候万龙,镇村干部苏海利、李景谊、段恒国、杨小权、宋小斌,同学田香蕊、王佑民、王向民等以及无数不知名的省内外微信平台的转发者,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简介:魏志祥,哑柏中学教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周至县作协、李二曲关学思想研究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青山镇》、《昌公塬》,近年来在各类微信平台发表散文八十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