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白粬香 文/罗蘅

日子一礼拜一礼拜地过去了,转眼间又是一年盛夏。走在炎炎烈日里皮肤烫伤般灼热,嗓子直冒烟,很是想念以前经常食用的消暑良品绿豆汤和白粬汤。物以稀为贵,绿豆汤随处可见,而白粬汤可是永春特产,别的地方不能轻易吃到。

白粬,闽南话称为“白壳”。顾名思义,外壳洁白如雪,因形状为圆形,大小类似银元,许多人干脆称之为“白银”。当然,它之所以令人怦然心动,主要是因为风味独特,清凉解渴,是解暑消夏的好食品。在永春,一直以来,白粬备受欢迎,是一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其制作历史已有数百年,知名度不亚于榜舍龟、金桔糖和橘红糕。

永春名小吃在哪里(永春名小吃浓浓白粬香)(1)

小时候旮旯里一听到挑担的卖白粬的吆喝声,我们便闻风而动,非得缠磨着家人买上数斤不可。煮白粬时,得将白粬在冷水里略浸一下,再放进烧开的水里翻滚几分钟,白粬浮出水面即熟。加上适量的白糖,舀上一碗白粬汤,热气中散发出阵阵浓香,令人喉舌生津。几片白粬在汤里浮浮沉沉,润泽微红如琥珀,迫不及待地夹上一片,轻咬一口,爽滑香甜;喝一口汤,清凉解渴,甚是清爽。虽然一次只能吃上几片,以喝汤为主,我们都心满意足。

永春名小吃在哪里(永春名小吃浓浓白粬香)(2)

白粬虽然好吃,但是制作起来不易,据说得经过十几道工序,哪一道出现问题便会影响外观和口味。可以说是步步精心,时时注意。

首先要精选上等的晚米,于清水里浸透,磨成米浆,装入浆袋,栓紧袋口,挂于高处渗滴两三个小时,再解下来压以重物,挤干浆水,接下来取出米浆搓揉至全部松软均匀。这些步骤跟制作榜舍龟(鼠曲龟)是一样的。然后把成团的米浆挤进专用竹筒里,制成银元的形状。紧接着把“白银片”上下两面都蘸上干粬粉,发酵成优质白粬,发酵时会散发出阵阵白酒味般浓郁的白粬香。发酵过程是制作白粬的关键环节,这可是技术活。如果发酵不够,酒香味少了,吃起来没有味道;如果发酵过了,会发白毛,吃起来太酸。发酵后还得风干暴晒。这可得把握好时间,晒过了白粬会裂开,影响外观;晒不够则不易保持。

晾晒白粬的场面很是壮观。一圈圈“银元”铺排在圆形的大竹筛上呈螺旋状,密麻麻白花花。一竹筛一竹筛排放在空地里的长椅上,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如同白银般晃眼,煞是好看。

永春名小吃在哪里(永春名小吃浓浓白粬香)(3)

最体贴的是,白粬对一些不宜不喜吃糖的人(如糖尿病患者)也是呵护备至。母亲患糖尿病已有多年,喜欢吃白粬只能放盐。我以为这是一种无奈之举,谁知母亲却吃得津津有味,她说甜有甜的风味,咸有咸的味道。

现在很少听到叫卖白粬的吆喝声了。由于手工作业,工序复杂,利润不高,做白粬的人越来越少了,要买白粬经常得寻访到家庭手工作坊去,实体店一般看不到,外地人得交代亲友购买。好在它已被列入永春县级非遗,属于保护对象。在永春,在盛夏,还可以经常吃到它。

来源:永春乡土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