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子里但凡没有光亮的地方,都给我点起火把来,一个贼人也不准放进来;马厩前面的库房打开,你们年轻少壮的,都给我取上一把家伙,若是有人敢破门,就给我砍!”——《知否》张桂芬

知否里张桂芬最后结局(知否张桂芬父母之爱)(1)

每当我看一遍《知否》的电视剧和原著的时候,我就越发地喜欢一个角色,那就是英姿飒爽的张桂芬。上面那段台词就是出自张桂芬之口,当时,太后为了夺取政权,想要扣押朝臣的家眷以胁迫大臣站队,因此,太后派了人去进攻大臣的府邸。这个时候,盛紘感到了慌乱,张大娘子却拿着一把剑站在门口,指挥着家丁应对敌人。

霸气的命令、临危不乱的作风,张大娘子真不愧是将门虎女。

对张桂芬而言,她的一生既是幸运的也是充满波折的。出身英国公府,作为英国公的爱女,她深受父母的宠爱,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等她长大了之后,皇帝为了巩固皇权,要与旧势力结亲。无奈之下,英国公把爱女嫁给了皇后的弟弟为妻。

可是,张桂芬的丈夫沈从兴是个念旧的人,他一直对自己的亡妻念念不忘。为了纪念亡妻,他居然娶了自己的妻妹做贵妾。

小邹氏作为一个妾室,却得到了诰命,加上姐夫对姐姐的深情,让她做事情起来有种有恃无恐的感觉,她不仅处处跟张大娘子作对,而且在张大娘子怀孕生产之际起了谋害之心。直到事发,沈从兴依然护着小邹氏。

知否里张桂芬最后结局(知否张桂芬父母之爱)(2)

后来,英国公挺身护女,沈从兴才意识到问题所在。随着皇后脱簪请罪,小邹氏被幽禁、沈从兴多次道歉,才把张大娘子给请了回去。

根据原著剧情,刘贵妃之乱结束之后,张大娘子的日子变得无比顺心了起来。她不仅生了好几个孩子,享受着天伦之乐,而且她也得到了沈从兴的爱和尊重,府里的下人见到她大气都不敢出,再无人敢在她面前耍花招。

张桂芬之所以能把一手烂牌打好,不仅是因为她为人善良、聪慧,也是因为她有经营好婚姻的底气。她经营好婚姻的底气不是来源于丈夫的爱,而是来源于自己的家庭。父母之爱,是女人经营好婚姻的底气。

知否里张桂芬最后结局(知否张桂芬父母之爱)(3)

01 父母恩爱,会给女儿树立好经营婚姻的榜样。

根据原著来看,张桂芬是英国公的老来女,英国公夫人也提到自己是老蚌生珠。英国公和夫人极其地恩爱,让张桂芬拥有了一个幸福无比的童年。看到恩爱的父母,看到父母幸福的婚姻,张桂芬的心都是温暖的,自然也会有经营好婚姻的底气。

父母恩爱,会让女儿产生了两种想法。一种是,我日后找男人一定要找个像我父亲这样的,既疼老婆又能庇护全家的。另一种就是,作为女儿,我理应青出于蓝,比我的母亲更加优秀。既然妈妈都可以经营好自己的婚姻,我没道理经营不好婚姻。

孩子有着模仿、学习父母言行举止的天性,如果父母婚后十分恩爱,作为女儿,她们会模仿自己的妈妈,会学习妈妈经营婚姻的成功经验。因此,要想让女儿懂得经营婚姻,敢于面对婚姻里的挑战,妈妈就要在女儿小时候给她灌输正确的经营婚姻的理念。爸爸就要付诸实际行动,好好地爱妻子,让女儿看到真正值得女人托付终身的男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知否里张桂芬最后结局(知否张桂芬父母之爱)(4)

02 父母对女儿的疼爱和支持,让女儿在经营婚姻的时候无后顾之忧。

张桂芬难产之际,可能是感到自己不行了,对外面大喊了一声:“爹娘,女儿尽孝了。”从外地赶回来的英国公听了这句话之后,差点就摔倒在地。

之后,对沈从兴不抱希望的英国公抱着女儿要回娘家,遭到了沈从兴的阻拦。当时,英国公是这么回答沈从兴的:“你拦我一步,我就慢一步,我慢一步,芬儿就会受颠簸一步,疼一步,你若还有良心,就滚开。”

在英国公的强势态度下,沈从兴和皇后不得不退让。邹家不仅受到了严惩,皇后都得脱簪请罪。

知否里张桂芬最后结局(知否张桂芬父母之爱)(5)

父母对女儿的疼爱与支持,是女儿经营好婚姻的底气。因为有着父母的疼爱与支持,因为有娘家作为自己的后路,所以女人敢放开手地去经营婚姻。在面对婆家的刁难的时候,有娘家做后盾的女人丝毫不会惧怕。对她们而言,即使指望不上男人,她们也可以过好自己的日子。因此,她们何必要为了不美满的婚姻忍气吞声?

作为父母,在女儿出嫁的时候,你一定要秉着娘家永远是女儿后盾的想法,而不是有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想法。对女人而言,父母的支持是她们坚强的动力,也是促使男人好好对待你女儿的催化剂。

知否里张桂芬最后结局(知否张桂芬父母之爱)(6)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