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夕阳下的北京站。 马建福摄
1959年9月14日的人民日报第六版。
清晨7时,金秋的阳光洒向北京站,整点报时钟声响起,又是一天繁忙热火的客运景象。
在很多人记忆里,北京站是北京的地标之一,北京站的钟楼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北京时间”。1959年9月14日,人民日报第六版刊发消息《我国最大客运车站建成》,并在同一版面配发通讯《首都的大门——北京车站》。
“对!对!这就是北京站建成时的样子。”看到记者手里的人民日报老报样,当年北京站建设总指挥李岳林之子安建武一眼就发现了版面上的照片,“刚开始,‘北京站’三个字在玻璃幕墙上。后来,毛主席亲笔题字‘北京站’,被制成新的金色大字,挂在车站大楼最上面的两座钟楼之间,一直保持到现在。”
据安建武介绍,作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工程,北京站不仅有毛泽东题写的站名,建设中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特别关心。审查设计方案时,周恩来提议,在车站大楼主体两侧增加两座角楼,由此形成了今天庄重雄伟又具民族风格的北京站主体建筑。周恩来还叮嘱,将塔钟的分针向内弯折一个角度,以便人们从广场仰望时减少视觉误差。
自1959年1月20日动工,至1959年9月10日竣工,8000名建设者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建成了当时国内水平最高、功能最完善的客运火车站,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人称奇。北京站也成为当年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
从建成之日起,北京站就是热门“打卡”地。“以前车站不需要持票进入,好多市民茶余饭后都喜欢来北京站遛遛,体验一下乘电梯、吹空调。”在北京站站史馆,讲解员丁然告诉记者。
翻开珍藏的相册,安建武如数家珍:一楼候车大厅的4架自动扶梯,是当时全北京“独一份”;中央大厅上方约1225平方米的双曲扁壳穹顶,既方便采光又节省材料,是国内首创;进站大厅东西两侧及候车室的自动电话,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十分罕见;还有候车厅的名家画作、实木包边的座椅和餐厅里的银质餐具……一个现代、先进、温馨的“新京门”跃然眼前。
谈起如今的北京站,安建武兴奋地说,自己每次来这里,都会感受到一个“熟悉又更加新鲜”的北京站。
说“熟悉”,是因为60多年来北京站主体建筑基本没变。2019年10月,北京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开始“在文物里运营一座车站”。在北京站,“一砖一瓦一盏灯都是经典,一桌一椅一幅画都是文化”。
说“新鲜”,则是北京站为适应不断升级的交通需求,持续改造更新:1983年北京站将站台“东扩西延”,1984年增建两座进站天桥,1995年首次采用微机售票,1999年使用LED客运引导系统,2016年启动自助验票系统提供“刷脸”进站,2019年首次开行“复兴号”……
记者遇见来自黑龙江的宁先生一家三口,他们出站后,乐呵呵地摆好姿势跟北京站合影。“我第一次认识北京站是小时候,家里有父亲在北京站拍的老照片。2008年我来北京看奥运会,是第一次到北京站,就在这儿跟福娃合了影。”宁先生说,“出行越来越方便啦。今天送女儿来京上学,我们全家在北京站拍张纪念照!”
变化中的北京站,见证着全国铁路系统的历史性跨越。
在首都,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现代化车站相继建成,铁路出行网络越来越四通八达。现在的北京站主要承担东北及华东线路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任务,还有开往平壤、乌兰巴托、莫斯科的国际联运旅客列车。
在全国,“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到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4.63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3.79万公里。今年6月,川藏铁路拉林段开通运营,复兴号动车组实现了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含城际铁路)5万公里。
“今年1月22日,京哈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作为始发站的北京朝阳站,由北京站负责运营管理,北京站踏上时速350公里高铁时代新起点,中国铁路将续写‘金名片’的辉煌。”北京站党委书记徐刚说。
记者走出北京站时,又逢钟声响起,伴着新中国几代人熟悉的《东方红》乐曲。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就镌刻在那一列列疾驰的火车上,也映照在北京站来往旅客的笑颜里。(记者 严 冰 叶 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9月28日 第 01 版)
“来这里打卡”系列报道
【来这里打卡(42)】“把‘两弹一星’精神传下去”
【来这里打卡(41)】守护好这颗“绿宝石”
【来这里打卡(40)】“蔡家崖号”开上快车道
【来这里打卡(39)】南泥湾,还是“陕北的好江南”
【来这里打卡(38)】“东方红”奔驰在广袤田野上
【来这里打卡(37)】井冈翠竹依然挺拔
【来这里打卡(36)】追赶时间,“海鸥”展翅翱翔
【来这里打卡(35)】“为人民的宪法而由衷欢呼!”
【来这里打卡(34)】造大船,开出国门去!
【来这里打卡(33)】五星红旗,飘扬在地球之巅
【来这里打卡(32)】“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来这里打卡(31)】“有路的地方就有解放车”
【来这里打卡(30)】腾飞在辽阔的天空
【来这里打卡(29)】三河村,两次“一步跨千年”
【来这里打卡(28)】光影长河映射新中国巨变
【来这里打卡(27)】黄河奔向“幸福河”
【来这里打卡(26)】“共产党让平头百姓都能学文化”
【来这里打卡(25)】“我们的第二次命是共产党给的!”
【来这里打卡(24)】羊八井石峡,天路开通幸福来
【来这里打卡(23)】为你骄傲!“万里长江第一桥”!
【来这里打卡(22)】“中国第一展”打开一扇大门
【来这里打卡(21)】“铁人精神,永远都不能丢!”
【来这里打卡(20)】石河子有了新标签
【来这里打卡(19)】火车头,带我们驶向交通强国
【来这里打卡(18)】樱桃红遍厉家寨
【来这里打卡(17)】“金珠玛米,让我们见到了光明”
【来这里打卡(16)】红色血脉,在湘西热土流淌
【来这里打卡(15)】“工业中国”奋起的缩影
【来这里打卡(14)】雄赳赳!丹东英姿更昂扬
【来这里打卡(13)】“只有共产党把淮河治好了”
【来这里打卡(12)】幸福生活“铿铿”而来
【来这里打卡(11)】三亚,椰风海韵处处春
【来这里打卡(10)】体育强国梦,从这儿开始
【来这里打卡(9)】“现在的日子,攒劲得很!”
【来这里打卡(8)】看!这颗璀璨的“丝路明珠”
【来这里打卡(7)】 “新生活就从那时候开始”
【来这里打卡(6)】功业长永,红旗自有后人擎
【来这里打卡(5)】“阿拉幸福感老浓了!”
【来这里打卡(4)】北大荒,已成货真价实的北大仓
【来这里打卡(3)】“赵光腚”们如今过得有滋有味!
【来这里打卡(2)】这张考卷,历史给出了答案
【来这里打卡(1)】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责编:安再尔江•艾合买提
本文来自【海外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