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帝朱翊钧的生母李氏的一生,简直就是小说剧本一样的大女主经历。

万历皇帝及其两位皇后的尸骨(两宫并立的典范)(1)

明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孝懿庄皇后李氏

李氏的人生路是从王府的宫女开始,逐渐坐到侧王妃、再至皇贵妃,最后坐上太后之位安享晚年。

李氏的剧本人生,母以子贵,一路开挂

明嘉靖帝朱厚熜驾崩后,他的第三子朱载垕继位为隆庆帝。在朱载垕还是裕王的时候,他的王府中收了一名姓李的小宫女。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位小宫女得到了王爷的宠幸,怀孕生下了王爷的第三个儿子朱翊钧,她也摇身一变成为了裕王的侧妃。

李侧妃的人生晋级之路才刚刚打开!隆庆元年(1567年),因为朱载垕的前两个儿子早夭了,李氏所生的朱翊钧成为了皇长子,母以子贵,朱载垕亲御皇极殿,遣英国公张溶、镇远侯顾寰持节,大学士高拱、陈以勤捧册宝行礼,晋封李氏为皇贵妃。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十一日,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李氏坐上皇贵妃的位置之后,没有恃宠而骄,依然保持温和敦厚,与中宫陈皇后关系融洽。陈皇后因病别居时,李贵妃教育自己的儿子依旧去请安。小朱翊钧每天早早起来,先去给隆庆帝和李贵妃请安,然后去看望嫡母陈皇后,宽慰道:“娘娘寂寞,礼不可旷。”陈皇后听闻感动不已,每日早晨听到朱翊钧的脚步声,强撑着病体也要坐起来,问问他学习情况,朱翊钧对答如流。李贵妃听闻皇后很高兴,心中也大喜。

两宫太后并尊,拿定主意,掌握实权

隆庆帝朱载垕信任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与蒙古议和,促成“隆庆和议”;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称为“隆庆开关”。隆庆一朝及万历初年的明朝国运中兴,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海内大治,史称“隆庆新政”

可惜,隆庆帝朱载垕没能在皇位上多执掌些年头,因为他沉迷媚药,最终一病不起。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万历帝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万历皇帝及其两位皇后的尸骨(两宫并立的典范)(2)

孝安陈皇后

万历皇帝及其两位皇后的尸骨(两宫并立的典范)(3)

孝懿李皇后

小皇帝继位后,嫡母陈皇后和生母李贵妃都成为了太后,两宫并尊。陈太后居慈庆宫,李太后居慈宁宫。内阁首辅张居正以“视帝起居”为由,请李太后从慈宁宫徙居乾清宫,为了方便照顾监督小皇帝,等万历帝成年大婚之后再请搬离。

由于万历帝年幼,明朝又一次面对“主少国疑”的政治局面,李太后深知自己不能违背祖制——“垂帘听政”,必须依靠一位衷心不二的大臣辅佐幼帝,她联合张居正和大太监冯保,罢黜了权臣高拱,保证了皇位更替期间的政治稳定。此后,事实上朝廷大政多取决于李太后、张居正和大太监冯宝。

两位王皇后,生前不得宠,死后不安生

陈氏成为太后以后,身体渐渐康复了,在慈庆宫悠闲地生活了25年。万历帝朱翊钧为了哄两位母亲开心,设了“四斋”专门上演百戏,演职人员多达200余人,简直是一个大型歌舞团。一到节令,会在乾清宫大设两宫宝座,使贵嫔前导,朱翊钧则一早在云台门下,面北拱手而立。陈太后至景运门,李太后至隆宗门,万历帝居中向北面跪。不一会儿,两宫太后凤舆一齐来到乾清门,万历帝起身,于是宫中王皇后扶陈太后凤舆,皇贵妃郑氏扶李太后凤舆,引导而入。稍微休憩之后,又请升座,万历帝亲自为两位太后献上美食。

两位太后享受着皇帝儿子的孝顺,可是与万历帝合葬在一起的两位王皇后,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没能获得幸福。

后妃人生:42年在位最久的皇后,禁止出境的凤冠承载此生代价

后妃人生:临幸开启不幸,从未见过的凤冠是皇孙送的二次入葬随品

万历皇帝及其两位皇后的尸骨(两宫并立的典范)(4)

王皇后(王喜姐)

万历皇帝及其两位皇后的尸骨(两宫并立的典范)(5)

王皇后(王恭妃)

在万历帝后入土后300多年之后,他们的地宫被打开了,三人落得尸骨无存的悲惨境遇。1956年,考古工作者欲发掘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为了积累发掘经验,决定在其余12个陵墓中选一座进行试掘,选来选去,万历帝的定陵成为了目标。通过对定陵地宫的发掘,发现地宫后殿摆放着三口巨大的棺椁,万历帝居中,孝端王皇后居左,孝靖王皇后(光宗朱常洛的生母)居右。帝后三人尸体均完全腐烂,仅存骨骼。

1966年8月,因批斗活动,万历帝后三具尸骨被砸得七零八落,又被点火焚毁。三口金丝楠木制成的巨大红漆棺椁被附近农民拾去,还闹出了不少人命。

定陵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此后国家不再允许主动发掘帝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