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渐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以其直观快捷、容量丰富、教学互动、易于创设声情并茂的情境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主流。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现就多媒体运用对教师产生的种种不适作以简要分析。

怎样做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之怪相)(1)

一、“迷乱”了眼睛

如今的语文的课堂,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优质课的评选,似乎无课件不能成课。在许多运用多媒体的课堂上,教师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播放卡通,让人眼花缭乱。有许多教师课文也不再范读了,放录音,播音员的标准;板书也不写了,放投影,打印的字体比手写的规范;该讲的也不讲了,看屏幕,图文并茂,直观形象……

这样的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被过多的信息充斥。由于一些无用的信息干扰,学生分不清教学的重点。这样的课不仅没起到强化刺激、巩固识记的效果,相反地却更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使教学流于形式。

怎样做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之怪相)(2)

造成多媒体运用过多过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形式化的管理制度造成的。为了推进多媒体、网络的普及,部分单位简单地出台了“添加式”的制度,无论是评课、评职称,还是评先进,都将是否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为评价的标准,不管运用是否恰如其分,只要用此手段就可以。许多教师为了争优秀、评先进而将多媒体硬“塞”进了课堂。

第二,过分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认为多媒体能取代任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包治百“病”,比任何手段都先进。

第三,对新的教学理念的错误理解。新理念提出增加阅读量的要求,于是盲目地从量上增加,缺乏对质上的分析和对学生接受能力的思考。

怎样做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之怪相)(3)

解决过多过滥的问题,必须删繁就简,突出实效。现代教学手段无论多么丰富、生动,也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运用不当反而添乱。笔者听了两节《爬天都峰》,对多媒体的运用有了更深的体会。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再看看笔陡的石阶,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第一位教师用课件播放了录像,将巍峨险峻的天都峰、陡峭的台阶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二位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后,用笔在纸上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天都峰,在小组内互相评议,全班交流后朗读体会。虽然第二位教师用的时间长了些,没有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他通过引导学生潜心读书,组内交流,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朗读效果非常好。

二、捆住了“手脚”

许多教师因为运用了多媒体,只是按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不敢有一点儿的调整,因为他的课件是这样设计的。许多时候,课文的内容已经解决,教师仍要把自己精心做的课件展示出来。有些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任何的异议,对课堂出现的问题不敢解决,鼠标不停地点击,匆匆忙忙地进行下一个环节,因为他怕完不成自己的任务。

怎样做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之怪相)(4)

造成教学缺乏灵活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掌握不熟,平时教学不用,偶尔派上用场,为了防止课堂上出现问题,课件采用线形设计,只要点点鼠标即可,这样的情形,教师怎么会有灵活性。二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不明确。没有了目的,任何方法的运用都是无意义的。教师要对课深入研究,明确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目的,增强多媒体运用的针对性。

要想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认真备好课显得非常关键。教师平时要注意学习,用好用熟现代化教学手段,心中有底,教学时心才能不“虚”。要做好结合文章,不仅要掌握好技术,还要时刻想到教学的目的,关注学生,以人为本,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敏锐地审视课堂的变化,和他们一起思考,这样的课才能上得游刃有余。

怎样做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之怪相)(5)

三、冲昏了“头脑”

由于多媒体具有精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教师很容易被课堂教学的这种“热闹”所蒙骗,以为是多媒体的运用产生了好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但我们也常常看到类似这样的场面:在一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课上,教师放着哀乐,投影上播放着电影片断,教师很投入,泪眼朦胧的,听课的教师也被感动了,但学生就是不领情。有一名学生悄悄对同桌说:“总理一定是很大的官,要不咋有这么多人陪着哭呢。”可能有人会说,这只是个别现象,学生缺乏对生活情感的积淀。可即便学生真的缺乏感情,也似乎有些荒唐。对一个模糊的认识投之以感情,不能不让人觉得有些糊涂。正如在大街上见到有人哭得伤心,自己也潸然泪下,的确让人觉得可笑。另外,我们再细细琢磨,这种情感是如何调动起来的,是音乐、画面还是课文本身的感染?这是语文课吗?有感才能有情,语文教学的情感应来自文本,不是来源于文本之外的东西。这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熏陶。

怎样做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之怪相)(6)

有位教师执教《军神》一课,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由于学生对刘伯承的事迹了解不多,农村的孩子收集信息的渠道又少,在开课以后的四五分钟里,教师用课件了播放了电影片断,生动的画面配上解说词,向学生介绍了刘伯承的戎马生涯和取得的赫赫战功(这些都是课文中所没有的)。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刘伯承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就?认真默读课文,你一定会从课文中寻找出答案的。”由于开课铺垫得好,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书中探究,最终教学水到渠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列出了不恰当运用多媒体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并非想阻挡教学发展的滚滚潮流,只是借只言片语引发大家认真思考,做好新理念与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结合,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推进课改的顺利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