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为何坚持自我,把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论东京汴梁的功与过

开宝九年,北宋朝廷发生了一次争吵。这次争吵的主题是:应该把都城设在哪里?在此前一年,随着灭亡了南唐,宋太祖赵匡胤命人到唐东都洛阳查看。此刻的洛阳由于战乱的影响,破烂不堪。当年的宫殿、城防早已损坏,城里的人民也都走散,至于官衙宫庙,更是不见了踪影。太祖命人赶快对宫殿进行了抢修。

宋太祖为什么没先攻打太原(宋太祖为何坚持自我)(1)

宋太祖石像

第二年,太祖率领群臣从汴梁来到洛阳。汴梁是前朝的首都,也是宋太祖暂时的都城,而洛阳是他心仪的想要迁都的地方。但在洛阳,人们纷纷进谏宋太祖不要迁都。其中起居郎李符的上表最为具体,他总结了迁都洛阳有八点难处:京邑凋敝、宫阙不备、郊庙未修、百司不具、畿内民困、军愿不充、壁垒未设、盛暑扈行。还有人提出,汴梁是各大运河交汇的所在,由于交通方便,粮食不会匮乏,如果迁都洛阳,则意味着要改造运河系统,工程量大,劳民伤财。甚至连太祖的弟弟、后来的太宗赵光义也说不便迁都。

宋太祖为什么没先攻打太原(宋太祖为何坚持自我)(2)

古城洛阳

但宋太祖不为所动,甚至认为,迁到洛阳只是第一步,等以后还要想办法迁到长安去。如果太祖能够活长久一些,那么迁都也许会成为事实。但随着对北汉战争的准备,迁都没有成为现实,当年太祖就死去了,迁都的争议也正式被搁置。

宋太祖为什么没先攻打太原(宋太祖为何坚持自我)(3)

宋太祖(当代剧照)

那么,为什么宋太祖坚持要把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呢?这要从开封的地理位置说起。在历代古都中,北宋首都开封的命运最为曲折。现在如果前往开封,会看到巍峨的城墙和雄伟的开封府,将人们带回北宋当年的繁华。但这只是幻象,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产物。事实上,与洛阳、西安等相比,开封很少有宋代的遗迹保留下来。现在人们看到的城墙是清代后期修建的,那座巍峨的开封府更是现代人的产品。至于宋代的开封,只存在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中,以及十多米深的地下。

宋太祖为什么没先攻打太原(宋太祖为何坚持自我)(4)

北宋清明上河图

“开封城、城摞城”的历史,也反映了这座古老都市的命运:它处于河南东部的广大平原之上,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也是数条河道交汇之处,最著名的是汴河。这条河流早期是战国时期魏国开凿的鸿沟,一直是沟通淮河和黄河的人工运河,之后的隋唐大运河也是就着汴河的河道开掘的。除了运河,这里还有淮河支流涡河,以及改道之后的黄河。河流环绕,没有险阻,使开封成了一个经济富裕却四方争夺的地方。所以这里本来是不应该成为都城的。

宋太祖为什么没先攻打太原(宋太祖为何坚持自我)(5)

开封府

战国魏曾把大梁(开封)作都城,但魏国随后成了齐国、楚国、秦国争夺的战场,不管从北、南、西方,都可以轻易地到达开封,这导致了魏国后期的孱弱。 战国魏之后,开封一直作为一个重要城市,却非战略城市存在。直到唐代末期,后梁太祖朱温做节度使时,由于封到了汴州,在开国之后,就把首都定在了这里。后唐灭亡后梁后,又跟随当年唐朝的做法,把首都迁到了洛阳,成了五代时期唯一把都城设在洛阳的朝代。后唐被契丹人灭亡后,洛阳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后晋、后汉、后周三代只好跟随后梁的做法,将首都设在了汴梁。北宋又取代了后周,开封就这样阴差阳错成了这个著名王朝的首都。

宋太祖为什么没先攻打太原(宋太祖为何坚持自我)(6)

古城洛阳

宋太祖统一全国之后,意识到五代之所以短命,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定都不当。除了后唐是内乱之外,其他朝代由于都城在汴梁,几乎都无法经受北方的打击。只要契丹人从北方而来,一路上经过的全是华北的广袤平原,几天之内就可以到达黄河岸边。而黄河作为防卫开封的唯一屏障,由于过河地点多,线路复杂,需要大量的士兵来守卫,一旦疏忽,就会被攻破。如果要让朝代稳定,必须将首都迁出开封,到一个有险阻可守的地方。不幸的是,在整个华北地区,除了北京有险阻可守之外,其余的地方都不够险,而北京还被割让给契丹人了。

宋太祖为什么没先攻打太原(宋太祖为何坚持自我)(7)

契丹祖源

洛阳算是一个不坏的选择,它四面环山,又有黄河之险,中国古代许多朝代选择洛阳,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但洛阳周围的山并不算高,到了宋代,随着游牧民族充分发挥了机动性,洛阳也并非不可攻破。

宋太祖认为洛阳至少比开封强,他甚至想最终迁往长安,就是担心洛阳也不够稳固。但长安也有长安的问题。从地理上讲,长安的确是四塞之地,但由于陕西的经济落后,这里已经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口。如果说,开封是在战争时期无法承担首都的职责,那么长安是在和平时期都无法承担首都的职责。毕竟和平的时间更长,因此,长安也不再符合要求。

宋太祖为什么没先攻打太原(宋太祖为何坚持自我)(8)

长安

总结

总结而言,在华北地区,每一个城市都不是完美的,但相比较而言,还是洛阳的优势最大。在与弟弟的辩论中,宋太祖提出:之所以要迁都,是为了利用山河的险固,来减小军队的规模。军队规模减小了,又可以减少财政需求,从而刺激民间的发展。最终这次迁都未成,宋太祖因此发出感慨,定都汴梁,未来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冗兵问题。果然,终宋一世,冗兵一直如同鬼魅一般缠住了北宋王朝。由于北方没有燕云十六州的险阻,宋代与辽国的边境几乎是顺着平原上的几条小河划界;又由于首都无险可守,辽军可以随时进军,所以为了对付辽国,宋代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堡垒,构筑了三条防线,这就需要庞大的军队。而士兵太多,又对财政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维持军费,宋代开始从各个方面找钱,建立国有企业、开展特许经营、搞金融投机等,最后拖垮了社会经济秩序。

更可怕的是,即便有如此众多的士兵,仍然没有办法解除北方的威胁。金国灭亡北宋之前,著名将领种师道曾经提出了汴梁的危险性,认为这里无法抵御金国的进攻,宋钦宗必须立刻离开汴梁,迁到长安固守。在当时由于洛阳也成了前线,同样不安全,将首都迁往长安是个保险的举措。但种师道的提议被宋钦宗的大臣们否决了。于是,在下一轮战争中,金人长驱直入进攻汴梁,宋钦宗开门投降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从这个角度看,当年决定定都汴梁时,就注定了北宋最后的命运。虽然过程充满了曲折,但只要北宋无力抵抗北方进攻,对方迟早会赶到汴梁城下,演出擒贼擒王的历史大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