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南端,东望恒山之险,南扼雁门之要,北连大同煤海,西依朔州电都。全县国土面积1708平方公里,辖3个镇、9个乡:金城镇、南河种镇、下社镇、镇子梁乡、义井乡、臧寨乡、大黄巍乡、杏寨乡、下马峪乡、南泉乡、大临河乡、白马石乡。共有10个居委会、321个行政村,391个自然村,共计33万人。

朔州市山阴县管辖区域(朔州三县应县右玉)(1)

全县平面图呈平行四边形,东邻浑源县,西向平朔邻山阴县,北邻怀仁市,南毗繁峙县、代县。境内气候寒冷,年均气温7℃左右,年降水量360毫米。初霜期为九月下旬,无霜期100至140天。南部恒山山脉,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山势陡峭,植被稀少,一般海拔在1000米至2300米之间。著名山峰有卧羊场、跑马梁、关帝庙梁、鹰家梁等,其中以卧羊场最高,海拔2333米。

朔州市山阴县管辖区域(朔州三县应县右玉)(2)

县城北部有世界著名的木塔,应县木塔也叫佛宫寺释迦塔,它和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交通以公路为主,山阴至应县、应县至左云、应县至怀仁、应县至砂河等省级干线公路构成了全县交通网的骨架。此外还有多条县、乡级公路、简易公路和大车路多条,连接县内乡镇村庄。

朔州市山阴县管辖区域(朔州三县应县右玉)(3)

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北与西北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的凉城、和林格尔县毗邻,东连大同市左云县,南与山阴县、平鲁区接壤。四周环山,南高北低,苍头河纵贯南北,东西宽45.7公里,南北长67.7公里,辖一个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4镇6乡1个风景名胜区,288个行政村,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2017年末总人口)。

朔州市山阴县管辖区域(朔州三县应县右玉)(4)

右玉县为古北方要塞,尤以古关杀虎口为“咽喉之地”。北部以外长城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凉城县为邻,西与平鲁区接壤,南与山阴县毗邻,东临左云县。东距大同市80公里,南距朔州市110公里,北距呼和浩特市150公里。

朔州市山阴县管辖区域(朔州三县应县右玉)(5)

右玉区位优势突出,交通网络发达。地处晋蒙两省“三市五县”交汇处,毗邻蒙晋冀长城金三角经济合作区,是晋蒙经济文化汇通的重要通道,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境内109国道、241国道、大呼高速、准池铁路纵横贯穿全境,县城距离呼市白塔机场、大同云冈机场只有一小时车程,已经形成北连呼和浩特、包头,西跨鄂尔多斯,南接太原,东达大同、北京、天津的交通路网格局。

山阴县位于山西省北部,东邻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右玉、怀仁接壤。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以煤炭为主,是产煤大县,有“煤乡”之称。全县辖4镇9乡,总面积1651平方千米,总人口24.1万人(2018年底年)。

朔州市山阴县管辖区域(朔州三县应县右玉)(6)

县境内有恒山山脉,洪涛山脉以及黄花岭。境内南北高,中间低。西北有洪涛山、高汉梁,其中以洪涛山最高,海拔1947米。南为恒山支脉翠微山,其主峰馒头山海拔2426米,中部为大同盆地的一部分,地势平坦,桑干河、黄水河贯穿其间,渠道密布,灌溉方便,但部分低洼区土壤盐碱化较严重。

境内北同蒲铁路、大(同)—运(城)二级公路、(大)同—太(原)公路纵贯全县,交通条件便利。阳方口至集宁、应县至山阴、山阴至朔州等干线公路南北贯穿县境,还有多条支线公路有县城通往各乡镇。

朔州市山阴县管辖区域(朔州三县应县右玉)(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