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1)

昨天

是第36个教师节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

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2)

这一主题正在被广大教师践行

让人欣慰的是

作为在校师范生

他们已经在思考

咋样正确看待教师职业?

咋样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咋样为成为未来名师做准备?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3)

河南教育时报社与河南师范大学

联办未来名师班的学员们

围绕“教师节里话恩师:

从‘老师好’向‘好老师’转变

这一话题,结合个人学习成长经历

展开了线上沙龙研讨

来看看他们都在聊些啥——

谢谢您,让我看到

未来理想模样!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4)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5)

“一提起老师,我最先想到他”

教育时报:

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会遇到很多老师,他们传授我们知识、引领我们成长,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那么,在你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哪位老师最难忘?有哪些动人故事?

王梦瑶(未来名师班首期学员、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张琦老师是一位平凡的小学乡村教师,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张老师有一个女儿,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女儿的开学报名她从没去过、家长会也总错过,她把更多的爱给了班里的留守儿童。一次暴雨,小路不畅,水漫到了小腿。但还有一个孩子没走,这个孩子的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不能接送。张老师就牵着他的小手,用树枝当拐杖送他回家。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6)

王梦瑶和她的“张老师“

今年9月,张老师就要退休了,但疫情期间,仅会使用微信的张老师为了不耽误毕业班孩子的课程,还是学习上直播课。这个影响了我22年的平凡的乡村小学教师,就是我的妈妈。

秦道阳(未来名师班首期学员、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我上大学后,遇见了我的未来名师班校外导师郑美玲,一生难忘。

郑老师很美——在2019年教育时报新年书会上,她婉拒多位老师的合影、交流邀请,专门腾出时间为我们的读书学习做指导。她的一句“我有三个学生在等我,我来和他们交流交流”瞬间让我感到很温暖。那一刻,我知道了我们在她心中的分量。交流结束她离开时说:“我下午有课,我的学生在等着我上课。”那一刻,我知道她是时刻记挂着自己班里的学生的,无论是学校的学生,还是我们未来名师班的学生。我把这些记得很牢。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7)

秦道阳的校外导师郑美玲(右二)正在和她心心念念的未来名师班学员深入交流

刘佳佳(未来名师班二期学员、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读高二时,我遇到一位对我影响深远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教师陈俊燕。

我是一名文科生,理科成绩不理想。学业水平考试时,一些同学作弊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也变得有些灰暗。英语老师了解情况后,在班里说了这么一句话:“Wrong is wrong, even if everyone is doing it. Right is right, even if only you are doing it.”当时听到这句话,我鼻子一酸,眼眶胀胀的,感觉我的世界突然明亮了。如今,这句话仍时时激励着我、感动着我、温暖着我。

刘春雨(未来名师班二期学员、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遇见我的高中班主任、开封求实中学的胡俊华老师,大抵是我求学生涯中最大的幸运了。

他吵人很凶,但是奖惩分明,他的奖惩从不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而是是否具备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在一次班级总结中,他问我们:“大家知道班里的桶装水都是谁辛苦搬到五楼的吗?”然后他一一说出了几位男生的名字。他说:“也许,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但是他们心中有集体、有责任感,这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一次简单的总结,带给我太多感触。

刘燚飞(未来名师班二期学员、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每当我回忆起中学生活,脑海里最先浮现的是我的班主任郜应新老师。他是新乡县大召营中学的一名教师,一位结结实实地参与了我整个成长过程的恩师。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8)

刘燚飞说,郜老师主动帮自己修眼镜,虽是一件小事,却足以铭记一生

我想分享的这件事不大,但永远记得。那就是郜老师在我焦急万分的时刻,主动帮我修好了眼镜。他的温柔、细腻,于细节中彰显出的师爱,点燃了我成为一名像他一样的教师的梦想之火。

黄一行(未来名师班首期学员、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于我而言,最难忘的老师是初中班主任——新蔡县明英中学教师刘芳。

有一年端午节,刘老师早早地起床,在家里煮好鸡蛋和粽子并装进袋子里,路上用衣服裹着,带到了班里发给大家。啊,真的太感动了!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9)

“他点燃了我的梦想之火”

教育时报:

大家分享的老师的故事有温度、有感动、有敬仰、有传承,都从一个个侧面彰显出师者对学生的爱和师德。接下来,请大家结合分享,谈一谈故事中彰显出的师德,对你的成长产生了啥影响!

秦道阳:郑美玲老师丰富了我对名师的认识,让我明确了要成为的模样,提高了我的成长标准。一是对教育真正的热爱与来自心底的认可,这是最基本、必要的立足点。二是把教育教学做好,是最大的师德。三是学生在不断成长,教师也必须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10)

未来名师班的学生们与自己的校外导师郑美玲在河南教师新年书会上

刘佳佳:陈俊燕老师的那句话点醒了我,让我明白了:在没有能力改变周围环境的时候,不管别人怎么做,我们首先应该做好自己、坚持本心,维护好内心的诚实与善良,然后再去感染周围的人。正是在她的影响下,高考报志愿时,我毫不犹疑地报了师范类大学。大学期间,我曾多次参加支教活动,也渐渐明白了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老师。

刘春雨:在人的一生中,18岁是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我非常幸运在18岁时遇到胡俊华这样的恩师。他在思想上正确指引我、在学习上积极鼓励我、在生活上细心关照我,特别是他立德树人、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更是让我明白了教师的意义、教育的内涵。没有遇见这位老师,就没有现在积极乐观的我。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11)

刘春雨心目中的好老师——给予他积极乐观的力量

刘燚飞:如果说郜应新老师的教育热情和情怀是我选择教师职业的初心和底色,那他身上彰显出的师德是开启我教育理想的第一把钥匙。

我迫切地希望将郜老师给予我的教育力量传递下去,大学期间,在参与“三下乡”支教、疫情“手拉手”线上辅导、“小时光”公益课堂等过程中,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教育信念,我愿尽所学给我未来的学生以正向引领,用奉献传承教育的温度。

黄一行:我觉得刘芳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也是我一直不曾注意到的,就是在学习师德概念的时候,脑海里就自觉地有了这一概念的具体形象——那就是刘老师的样子,她是我选择教师职业的引路人。

王梦瑶:小时候的我,总抱怨妈妈不能来开家长会,不能接送我上下学,抱怨她时常忽视我。但有次在路上,听到一个三四十岁的阿姨叫妈妈“老师”时,看到她领着的儿子也是妈妈教过的学生时,我似乎明白了妈妈坚守的意义。

如今,我有幸成为未来名师班的一员,并通过《教育时报》看到了更多像妈妈一样坚守一线、改革创新且拥有热忱的老师,我明白了传承的意义所在:等妈妈退休了,我将接过这一棒,继续在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追寻教育幸福。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12)

“我这样看待教师职业”

教育时报:

很多时候,师德并不抽象,就是这样具体的存在,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举动……不管是哪种,都会像一粒粒精神的种子种在我们的心田。你现在是咋看待教师职业的,对这一职业有啥期待?

刘佳佳:我想说,教师这个职业注定不能让人暴富,那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一直在坚守?我想最大的原因是:热爱,喜欢看到学生真挚、纯洁的眼睛,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更多的人。对于这一点,我在亲身经历的支教活动中也有深刻感受。教师的幸福在于,能在世界上最纯最真的人的陪伴中走过自己的一生。

刘春雨:是的,教师这个职业面对的是可爱的学生,是充满希望的未来。教师是能给更多人温暖和力量的职业,在学生时代,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力量和温暖。如今,这神圣的接力棒也将传到我的手里,我将秉持我的初心和信念,把这份温暖和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13)

未来名师班的学员和班主任王彩琴在一起

刘燚飞:我认为教师是平凡但不平庸的职业,忙碌成诗、繁琐当歌。它并不轰轰烈烈,与学生的爱就体现在平时琐碎的小事中,教育的力量无形,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生。

我一直记得在第二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育人物颁奖盛典上杨卫平老师说的:“师生情是由一幅幅画绘写的,教育本身如此简单。日日年年,点滴时光中、琐碎日子里藏着职业敏感和生命追求,还有教师的人生幸福。”是啊,师爱无声、大爱无言。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14)

刘燚飞:教育的力量无形,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生

黄一行:我对教师职业的期待还是很高的,从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概念理解出发,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答学生疑惑的人,不过现在也被赋予了其他属性:知识的创造者、德育的施加者、社会良知的最后守望者等。整体来看,我认为教师职业声誉好、成就感高,未来我希望这个职业的工资再提高一些、专业性再加强一些、素养能更高一些。

王梦瑶:我认为教育的幸福之处、神圣之处在于,作为一名教师、启蒙者,能有幸参与孩子们的一段人生,陪他们走一段小小的旅途。人生漫漫,何其有幸地参与到他们的人生,又何其有幸地成为那个“扣扣子的人”!虽然老师的一生会教很多学生,但是在某个阶段,你就是孩子们的唯一。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15)

秦道阳:教师职业是令人崇敬的、令人感激的,因它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重任。我希望当我们成为教师的时候,更能秉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耐心培养,无论是乡村里的教师还是城市里的教师,无论是乡村里的孩子还是城市里的孩子。

“我将这样成为好老师”

教育时报:

通过大家的分享可以看出,恩师对我们的影响是深刻的、生动的,大家现在虽是学生,但已经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无限的向往。最后,请大家谈一谈自己的成长规划呗,打算怎么由“老师好”向“好老师”转变?

秦道阳:我的成长规划主要有两点:一是不断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理念,将其体系化。教育理念的体系化,能使教育行为具有方向性、有效性、连续性。二是保持成长状态的开放性,多方位学习、不间断学习,向老师学习、向身边人学习,也向接触到的学生学习。

刘佳佳:作为一名“准教师”,在成长路上,我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是在“思”中探索、感悟、进取。不惟书、不惟上、不盲从、不轻信、多思考,这样才能使所学转化成真实的智慧。三是在“做”中开拓、创新、发展,更加积极地参加支教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16)

刘佳佳一直保留着英语老师陈俊彦写给她的毕业寄语

刘春雨:我认为从“老师好”到“好老师”,不仅仅是从学生到老师这一角色的转变,更是内心的蜕变、责任感的转换。无论是现在专业基础课的扎根,还是教师道德素养的提高,我都要努力走稳每一步。接下来,我将带着恩师们对我的谆谆教诲,带着自己“把能做的事做到最好”的信念,带着想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初心,坚定地走下去!

刘燚飞:“老师好”这三个字,简单、平凡,但能真正让学生从心底说出来的老师才称得上是好老师,这是一位老师付出心血后赢得的尊重与荣誉。从“老师好”到“好老师”这条路很漫长,作为未来名师班的一员,我将朝着“毕业即能站稳讲台”的目标前行,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期在未来成为一名有思考力、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有决策力、有组织力的教师。

黄一行:我认为个人的专业成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准备期(大学四年,亦是职前的四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科基础知识、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及相关知识。第二个阶段是在职适应期。这个阶段一般会持续一到两年,甚至更久,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第三个阶段是专业成长期。这是最长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从适应期结束后到教育生涯结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反思,形成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每一个阶段,我都会好好走。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17)

王梦瑶:成为“好老师”,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积淀,就像我们的校外导师赵方强,各种历史典故他总能张口就来,关于新乡的所有名胜古迹、乡土历史他都知道,很佩服。然后是多实践,我第一次上讲台时很紧张,以后要加强锻炼。

总之,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老师”,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我的学生想起我时,也能感之、念之。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18)

未来名师班的学员到河南教育时报社学习

教育时报:大家讲得都很好,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希望大家都能以让我们尊敬的恩师为榜样、以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榜样,不断修炼技能、提升素养,以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践行师德师风,成为更多孩子成长路上的明灯。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19)

未来名师班的学员们

已经对未来的教师生涯有了理性思考

相信不久的将来

他们能成长为中原教育的发力者

走向更广阔的教育高地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20)

未来名师班的学员到河南教育时报社学习

这群娃,未来可期!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21)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王帅民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22)

喜讯通知栏:

获得8月25日“河南教师读书会《只要初心不忘》赠书”的以下20位朋友请提交个人信息:

1.林夕 2.虹艳 3.乐乐 4.最后一滴水 5.海.明月

6.青青园中葵 7.心雨 8.任过过 9.杨利伟 10.春园之草

11.莺歌 12.木子 13.李经银 14.阳春三月 15.南方椰林

16. 裴凌霄 17.三花 18.梅子黄时 19.党玲芬 20.黄宝剑

恭喜这20位朋友,请在9月18日中午12点之前(过期视为放弃)用微信给“河南教师”发信息,告知个人中奖序号、详细地址、姓名和电话。请注明“《只要初心不忘》”字样。地址一到,我们将统一邮寄,请耐心等候!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23)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24)

未来要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做未来名师)(25)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