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周,富士,连发了三张海报,这意思,我感觉是X-Pro3快要发布了,先给市场预预热。

很多人一直奇怪,富士何德何能,在今天这样激烈的市场,还能站稳脚跟?我总结了一下,坚持!尤其是把一些摄影最原始的东西传承下来。

就像,上面这张海报说的,电子时代续写光学与机械之美的工匠传奇。富士真的是在用工匠精神造相机(怎么有一股子锤子文案的感觉)。很多人以前问过我,究竟是光学取景器好,还是电子取景器好?

一年以前,哈苏也问过大家同样的问题。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复杂,又很简单的问题,谁也不要说服谁。

我想先说一点。对任何人来说,手持用取景器取景拍摄,绝对比用屏幕取景来得稳,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这些从胶片玩到数码,从单反玩到微单的,深知这一点。传说中的三点支撑。

关于原理,光学取景器是通过机身内置的五棱镜结构来实现的,把镜头前的景物未经处理地直接通过光线反射,传递到取景器上,而电子取景器则是经历了光电信号的转换过程,就像看电视一样。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仅仅是外形有些相似。

电子取景器的优势是百分百视野率,所见即所得。借助局部放大和峰值对焦,能够实现高精度对焦,还能从屏幕中直接看到曝光、白平衡设定后的效果,心里对曝光是有底的。即便在较暗的环境下,也能看明亮的画面。误差极小。

光学取景器的优势呢?无延迟。不耗电其实也算一个。

光学取景和看到的实物在颜色、亮度上基本一致,而电子是比较接近最终成像的效果。就凭这一点,我肯定的说,光学取景肯定没有电子取景方便,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光学取景有一种玄学上的舒适感,老摄影人懂的。只是随着这几年高端微单机身上的电子取景器参数越来越变态,才让很多用户开始改变想法。

注意,是高端!中低端微单机身上的电子取景器,无论精度还是刷新率,都不能让人满意。

当然,像富士X-Pro3这样的旁轴,也有独到之处,能提前预判快要进入画面的物体,特别是提前把眼睛往另一侧稍稍移动一毫米的时候,抓拍神奇。

一直以来,旁轴是想好了拍,单反是看准了拍。

我反正很少看到旁轴用户取景,几乎都是取景器,这就是传说中的仪式感吗?其实旁轴相机取景和拍照是用的两个不同的镜头,可以这么理解,取景光轴和成像光轴平行,但是不是同一条,有视差,所以所见非所得(取景范围通常大于真实拍摄画面范围)。不过,也就是这样的设计,早就了一个优点,按下快门的瞬间,眼前不会一黑,要拍的东西不会消失。

之后,厂商也有一种妥协,就是推出了混合取景器,光学、液晶合二为一,又一分为二。真香。

摄影是一件随意且有趣的事情,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限制了,但必须清楚,你当前使用的技术,是不是你需要,特别是当你有更好的选择时。不能因为有一个传统,我们坚持了上百年,就坚定地认为它有某些突出优势,且无可取代。

回到开头,很多人还是想我表明态度,“喜欢光学取景器,但是好用还是电子”。

你喜欢光学取景器还是电子取景器? 单选

0人

0%

光学取景器

0人

0%

电子取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