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体中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8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钙、镁、锌、铁等;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科普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锶”,它在人体中含量很少,它不仅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而且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有着很大的用处。

含锶的矿石(元素锶)(1)

表面氧化的锶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锶的基本知识

含锶的矿石(元素锶)(2)

锶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锶(英文名称Strontium,锶最早发现于铅矿石中,因开采出这种铅矿石的村庄名为Strontian而得名),化学符号Sr,原子序数38,属碱土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硫化物、天青石或碳酸盐、菱锶矿中,含钙或钡的矿石也有少量的存在。纯锶是银白色金属,暴露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并自燃,所以纯锶一般保存在无氧的液体中。

锶的发现历史

1790年,英国物理学家Adair Crawford和他的同事威廉·克鲁克香克在对来自苏格兰的矿石研究中发现,一些来自Strontian矿场的矿石与其他常见的“重晶石”有着不同的特性,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并没有继续深入地对这些矿石进行研究,但是这却是人类首次发现锶化合物。

1808年,英国的汉弗里·戴维爵士通过电解法成功地从氯化锶和氧化汞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纯锶,并在同年的6月30日宣布了这一研究成果,并将其命名为strontium(锶)。

锶的用途

“锶”最初的用途是用于从甜菜中提取糖,而基于“氢氧化锶结晶法”的制糖工艺,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一直是欧洲制糖业使用最多的制糖工艺,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欧洲制糖业每年大约需要消耗10-15万吨氢氧化锶。

锶被广泛运用于制造硫酸、二硫化碳、亚硫酸盐、杀虫剂、塑胶、珐琅、金属-玻璃接合剂、合成染料、炸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锶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沉积学各领域的研究中,目前我国主要是利用锶同位素进行物质来源分析、海相地层定年、古气候与古环境分析、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等。

含锶的矿石(元素锶)(3)

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方团队研究出用于食品溯源的“锶同位素检测法”,并将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地球化学学报》,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锶同位素作为“特征指纹”,用来追踪化学物质的来源并以此判断原产地。目前该方法已运用于追踪中华绒螯蟹(大闸蟹)真实地理起源上,其原理是通过对阳澄湖、太湖、固城湖等湖区的中华绒螯蟹锶同位素成分进行分析,因不同湖区的大闸蟹的锶同位素成分不相同,从而可以有效锁定大闸蟹的原始产地,并且该方法不受投喂饲料的影响,即使是“短期洗澡蟹”和本地饲料饲养,也不能改变蟹壳中锶同位素的特征。

锶的矿产分布

含锶的矿石(元素锶)(4)

自然界中的锶主要以混合物的形存在于天青石(SrSO4)和菱锶矿(SrCO3)中,目前人们主要是从天青石矿中提取锶。目前世界上第一大锶生产国是中国,其次是西班牙、墨西哥、阿根廷、摩洛哥,锶矿资源虽然广泛分布于美国,但美国从1959年起就不再开采本国的锶矿。

本文系郑州市首届少儿科普征文大赛投稿入选作品

作者:蒋杨杨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