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方法,备考讲策略,我是橙哥!敬请关注@学习那些事情

今天聊聊粗心的问题:

这些粗心的毛病已经如影随形伴随你十多年了。数学老师也曾痛心疾首反复告诫,物理老师每次看到你的答卷页脸色都变了,你也曾下定决心,一定要痛改前非;可是年年岁岁题不同,岁岁年年错依旧,粗心的毛病,我改得掉吗?改粗心毛病,就和老班减肥一样难呗!

瓦伦达效应使用方法(粗心毛病改不了)(1)


小贝是一个女孩,却天生对数学敏感,那些让男生都抓狂的难题,她却三下五除二就写出解题过程;然而却少了女生的细腻和缜密,这大概和她古怪精灵的气质相符合吧!本来小贝挺看得开的,粗心就粗心吧!反正在班里也在前十,自己就没打算争第一。不过期末考试后她不开心了,一向自以为傲的数学竟然才考了100,而平时总问自己问题的同桌却考了113分,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最令她崩溃的有一道题还是数学老师讲过的,竟做错了,她觉得很对不起数学老师。

小贝成绩提升遇到的瓶颈就是粗心毛病,平时还好,一到考试就错得一塌糊涂。

瓦伦达效应使用方法(粗心毛病改不了)(2)


1.粗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粗心:先天气质和后天习惯共同作用。既和先天因素有关,也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关。

先天因素就是气质。心理学上将人的气质分为四个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抑郁质(和抑郁症没有任何关系)和黏液质类型的人更细心一些。我们看看抑郁质适合的职业:校对、打字、排版、检察员、雕刻工作、刺绣工作、保管员、机要秘书、艺术工作者、哲学家、科学家,就能说明这一点。当然气质不像性格那样,不太容易改变,而且气质无优劣之分,也不需要去改变。任何气质类型都有优秀和杰出的人。

后天则是是性格使然,习惯使然,习惯固化后又会成为性格的一部分。一般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从行为习惯上改变粗心。

瓦伦达效应使用方法(粗心毛病改不了)(3)


2.如何改变粗心的毛病?细心:细致、严谨,少出差错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细致:避免瓦伦达效应,平和心态、改变患得患失的焦虑状态。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心理学家把这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

当你我们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就不要再考虑与这件事无关的事情,不要让功利心干扰你的行动。就像小贝一样,之所以发挥失常,错误连篇,首先是太看重这次考试了。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这样,老师强调:这次考试很重要,结果全班考得很糟,不是不重视,而是太重视了。

小武16年考上了南京大学,他给橙哥说:"老师,您知道我什么时候发挥的最好吗?就是考试生病的时候,这时我告诉自己考不好我就可以对我妈说,感冒了没发挥好。结果却往往考得很好。"

洋洋高考时放了一颗卫星,看到自己的成绩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因为考数学时,她一看题就觉得好难,自己与清北没有什么缘分了,反而心态特别平和。第二天的理综、英语做题时都没有任何压力,结果总分考了673,顺利进入清华。

专心去做那件事的时候,就不会再考虑成功或者失败。没有了成败的忧虑,人就自然变得轻松自如。考试也一样,不用关心别人做得怎么样,只需要把自己会的题做上就行了。患得患失,太关心题目以外事情,就容易掉入瓦伦达旋涡中去

瓦伦达效应使用方法(粗心毛病改不了)(4)

(2)严谨:在关键程序上打磨细节。

这个假期橙哥负责做早饭,稀饭的东西很多,大米、小米、薏米、绿豆、红枣、芡实、赤小豆。这些物料全在一个橱柜中。第一天早晨的稀饭,赤小豆、芡实没煮软,吃起来有嚼石子的感觉。晚上橙哥提前将这两样硬货泡在水里,想着第二天一定煮得软软的了。结果第二天只煮了米和其他的,忘了放在窗台上的硬货了;第四天又忘了泡豆子,直到第六天我这样安排:

晚上洗碗,泡豆子。

将豆子碗放在正对杂粮物料的橱柜上,保证第二天一进入厨房就可以看见。

就是这么简单的两步就保证每天都可以吃到美味的稀饭了。

您发现了吗?这中间什么最关键,做事的正确程序。你需要分析出问题的环节在哪里,总结反思然后改进,在关键的程序上反复打磨细节。

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后,记者问他,点火前的几秒钟,你在想什么?杨利伟凝重地说:"我在想发射前的程序。"反射前的程序,杨利伟应该已经烂熟于心了,为什么还要去想呢?因为只有按照程序去做,才能将可能错误减少到最低。

飞机上的乘务员,为什么他们的提示语都是一样的,因为这是培训后的程序,只有大家都按照程序来,错误就最少。

高考监考的时候,考点主任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只有规定动作,没有创新动作。橙哥给你说,高考的题目是创新的,但审题、做题的必要过程不可省略,否则就会出各种差错。当然做题的技巧,题目设错的坑,干扰项如何排除更多的时候需要你的老师引导;但是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意识:为什么这类题我总是错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如何改进细节就能避免重复犯错?

瓦伦达效应使用方法(粗心毛病改不了)(5)


(3)习惯:打磨审题、做题、检查的关键环节。

做题习惯包括几个基本的步骤:

审题。审题时须要圈住条件、问题、干扰因素。

小北高考结束后,心情低落,不是因为分数低,而是有一道物理题没有做出来,原因是考场上在圈关键词的时候漏掉了一个条件,结果怎么都求不出来。

做题。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步骤来,重要过程一定不能省略。

高考阅卷,如果得数正确,对步骤还能宽容,最终结果错了,对步骤要求极严,如果步骤不全得分就很低了。

检查。应该是做一步,查一步,而不是最后再检查。除非你是超级学霸,否则做不完数学题

在每一个步骤中都有很多细节需要总结,橙哥在这里就说说做题过程中数学草稿纸的使用问题。很多同学在考试时,非常着急,拿到卷子,铃声一响,立刻答题,选择题干脆就在空白处划一划,没有地了就挤一挤;大题要用到草稿纸,从哪儿开始呢?中间最宽的地方开始,正面写满了就从反面开始。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

当发现运算结果有点离谱时,已经找不到每一步的结果了,只好重头再算两遍,两遍,两遍,不是一遍,因为你不确定那遍是错的,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此一来考试时间便不够用了。如何做呢?(如下图)且听橙哥道来:

瓦伦达效应使用方法(粗心毛病改不了)(6)


(4)改变僵化思维:桑代克的猫,"尝试-错误"理论。

粗心不仅仅是计算的问题,更多的是思维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刷题而刷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思维僵化,缺少思考与总结。如果说预习、听课、做题、改错、复习的过程,每个环节我们都要打磨才能更严谨,那么做题的过程我们则需要改变定势思维,需要总结反思在审题、做题环节中的问题所在。那么如何总结反思呢?

我们先来听听桑代克的故事。他将饿猫关入笼中,笼外放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的鱼,但是要想打开笼门,饿猫必须一气完成三个分离的动作。首先要提起两个门闩,然后是按压一块带有铰链的台板,最后是把横于门口的板条拨至垂直的位置。经观察,猫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时,拼命挣扎,或咬或抓,试图逃出迷箱。终于,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在这些努力和尝试中,它可能无意中一下子抓到门闩或踩到台板或触及横条,结果使门打开,多次实验后,饿猫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最后一入迷笼就会立即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触及机关打开门。以致到了最后,猫一进迷箱内,即去按动踏板,跑出迷箱,获得食物。桑代克把猫在迷笼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排除错误最终学会开门出来取食的过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并提出了学习的"尝试-错误"理论。

我们经常说,题海战是必要的,那么你刷题对你的成绩提高起作用了吗?下海之后,有没有游回岸边来?橙哥问你,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刷题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仅仅是为了做对一道题?有没有记住数学中更多的二级结论,让选填速度更快?你在刷题的过程中有没有总结这类题的方法,做一道顶十道?有没有总结出命题人设错的规律,跳出题目的陷阱?你有没有据此而总结少犯错的规律,拥有自己的学习经验?

我们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总结规律,总结用什么样的步骤和顺序,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错误就最少。就如橙哥上文所说的熬稀饭的过程,其实只需要两步就可以做到完美了。

瓦伦达效应使用方法(粗心毛病改不了)(7)


我们总结一下:如何解决小贝的粗心问题

第一:消除沃伦达心态。淡定、从容专注于试题本身,不想题目以外的事。

第二:打磨关键细节。做题时注意审题、做题、运算、检查的每个环节。

第三:改变僵化思维。在刷题过程中总结方法,多注意每类题型的设错点、干扰项,多比较多总结做题规律。

学习有方法,备考讲策略,我是橙哥,欢迎一起讨论,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