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波浪理论,相信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艾略特波浪理论”,这套理论曾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发现。因为它是自然界波动规律的一种近似“数学表达模型”,基本上,它和其他股市分析方法不处在同一个层次上。

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1871—1948)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玛丽斯维利镇。1927年也就是在他56岁退休前一直辗转于多家公司任职会计工作,退休后他回到了加利福尼亚的老家养病,正是在这段漫长的休养期间他通过对道琼斯工业指数的研究发现了股市的行为理论,他认为波浪理论是对道氏理论的必要补充。

1939年也就是艾略特68岁这一年,他陆续开始在自己任总编辑的《金融世界》杂志上发表了12篇有关波浪理论的文章,在1946年也就是艾略特75岁的时候,他完成了关于波浪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自然法则——宇宙的奥秘》。

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基本波动结构

黄金波浪原理(黄金波浪理论的原理)(1)

艾略特波浪理论的浪型结构

了解艾略特波浪理论的朋友都清楚,这套理论将波动的基本单元划分为上升五浪和下跌三浪,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还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各种周期波形,可以说波套波,波连波,最多可以划分出144个小级别的波动单元,研究起来非常烧脑,并且每个周期很难划分,所以才有了“千人千浪”的普遍现象。

我本人独创的“黄金波浪理论”和“艾略特波浪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都是以“波动”作为研究市场的方式,但是这两套理论的基本原理完全不同,其次对波动单元的划分方法也截然不同,另外“黄金波浪理论”可以通过自身的计算公式精准计算出每一个波动单元的上升目标区域或者是下跌目标区域,这样一来就使得每一个波动单元都被量化了,更容易区分出波动的结构。

黄金波浪原理(黄金波浪理论的原理)(2)

我本人独创的“黄金波浪理论”认为“波动”本身并不产生能量,它只是能量存储和能量传导的一种形式,就像电路学中的“电容器”一样,电容本身并不会产生电能,它只是电能存储和电能释放的一个容器而已,“波”也是如此。

在证券市场中真正的能量源是“大资金的持续推动力”,咱们都知道,大资金持续净流入市场就会涨,大资金持续净流出市场就会跌,对吧?

由于“资金”是由投资者来操控的,所以“投资者的决策”就会受到以下四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不仅仅是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影响:

1、技术面

2、政策、消息面

3、基本面

4、投资者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市场中很多人选股或者分析市场的时候仅仅侧重于“技术面”或者“基本面”又或者是其中的某一个层面的因素,这种方法本身就是“片面”的,是不严谨的。

如果咱们把市场看做一辆汽车的话,那么,

“波动”就相当于汽车的“油箱”;

“资金”就相当于“燃料”;

“成交量”就相当于“油门儿”;

“主力”就相当于“司机”,具有主观能动性(震仓、压盘、骗线做假动作等等);

“黄金波浪理论”就相当于“导航仪”;

“基本面”就相当于车辆的配置、性能等。基本面良好,就好比是车子配置高、性能优良,司机开起来很顺畅。基本面“暴雷”就相当于车辆突然“熄火”或者“爆胎”等;

“政策面”就相当于“交通管制”,管理层就如同“交警”;

“消息面”就相当于“路况信息”和“天气预报”,是刮大风、下大雨,还是晴天呢?是道路畅通还是交通管制、亦或是道路塌方等;

“黄金波浪理论”并不等同于“艾略特波浪理论”,这两套理论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黄金波浪理论认为“波动”是“能量存储”和“能量传导”的主要方式,波动本身并不会产生能量,它只是能量存储和传导的形式而已。比如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波、水波、声波、电磁波以及各种各样的机械波等等,它们都是能量存储和传导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举两个栗子:

例一,如果我们想要出拳更有力道,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先把拳头收回来然后再用力打出去呢?

例二,如果跳高运动员想要跳得更高,那么是不是要先用力下蹲,然后再向上跳起来呢?

以上这两个例子其实都是完成了一个机械波的“能量存储”和“能量传导”或者说是“能量释放”的过程,例一中收回拳头就是在“存储能量”(存储势能),这是“蓄势”的过程,然后将拳头打出去就是将存储的能量释放出去的过程;例二中的下蹲也同样是机械波的“能量存储”过程,也同样是在“蓄势”,存储了足够的能量(势能)以后再向上跳起来将能量释放出去,这样跳高运动员就会跳得更高了。

在物理学中我们都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吧?能量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凭空消失,只会在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比如当我们向空中抛出一个小球之后,就可以根据小球的动能计算出小球被抛向空中的高度,对吧?

假设小球的质量为m(单位:kg),被抛向空中的初始速度为v(单位:m/s),那么我们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就可以通过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来计算出小球的高度h(单位:m)了,其中g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9.8n/kg)。如下所示:

动能=重力势能

½ (mv²)=mgh

h=v²/(2g)

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原理,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出股市交易中某一个波动单元所存储的能量,然后再计算出这些能量完全转化以后能将股价或股指推升到多高的位置附近(这个位置就是“价值”)。

在经济学中,我们都知道“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是可预测值,而商品的“价格”则是围绕着自身“价值”上下波动的,受“供求关系”所影响,是“随机值”,不可精准预测。关于“价格和价值关系”方面的知识朋友们可以参考我的文章《“黄金波浪理论”中的价值中枢是什么》来具体了解。股票同样具备“商品”的属性,而股市中的价值则是由“资金”来决定的。

黄金波浪原理(黄金波浪理论的原理)(3)

经济学中商品价格与自身价值的关系

正是由于“商品价格”和“自身价值”之间的波动关系,所以我本人独创的“黄金波浪理论”在预测目标价值的时候通常会预测出“三条价值线”,分别为“价值中枢”,“波动上沿”和“波动下沿”,其中“价值中枢”就相当于磁场正中心的位置,“引力作用”最强。

当股指或者个股股价在下跌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触及到“价值中枢”后止跌回升,在上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触及到“价值中枢”后滞涨回调,及时由于惯性杀跌或者惯性冲高跌穿或者突破了“价值中枢”,也会很快被“价值中枢”附近的强大引力作用牵引回来,也就是在短时间内的整体趋势上是围绕着“价值中枢”上下波动的。待下跌的惯性或者上冲的惯性被波动消化掉以后就会发生趋势转向。

黄金波浪原理(黄金波浪理论的原理)(4)

黄金波浪理论中的三条价值线

在下跌过程中,如果市场在“波动上沿”附近止跌企稳回升了,那么就表明当前市场多头力量较强,做多意愿积极,市场偏于强势格局;如果市场在“价值中枢”附近止跌企稳回升了,那么就表明市场是正常运行的,多空双方此时基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动态平衡阶段;如果市场在“波动下沿”附近止跌企稳回升了,那么就表明市场多头力量较弱,市场恐慌氛围较为浓厚,市场偏于弱势格局。

同理,在上升过程中,如果市场在“波动下沿”附近滞涨回调,那么就表明市场偏于弱势格局;如果市场在“价值中枢”附近滞涨回调,那么就表明市场是正常运行的;如果市场在“波动上沿”附近滞涨回调,那么就表明市场偏于强势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