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

朱翊钧的爷爷是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帝),父亲是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帝),母亲是孝定皇太后李氏。在朱翊钧的成长过程中,这些亲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深远的。而朱翊钧的性格也决定着他最后执政风格的形成。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不上朝(从孩童走来的一国之君)(1)

朱翊钧 像

朝史暮想和大家聊了太多的帝王权术,朝臣纷争;也看了太多的丰功伟业,民乱兵祸,却还没有一起坐下来探讨帝王性格的养成和其对朝局的影响。这次,我们一起走进朱翊钧的童年,看看作为皇家子弟的朱翊钧有着怎么样的成长心路。

爷爷的冷漠,即是对权力的渴望

朱翊钧出生在嘉靖四十一年,爷爷是明世宗朱厚熜。这一年,距离朱厚熜走到生命的终点还有四个春夏。朱厚熜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早年两次立太子,两个儿子都先一步逝世。白发人送黑发的痛苦,朱厚熜应该是刻骨铭心。

所以朱厚熜就开始觉得是自己克死了两个儿子。这种想法被他身边的道士抓住,便编出“二龙不相见”的理论:大龙和小龙走得近,大龙对小龙不利。随着年岁的增长,朱厚熜对此更加深信不疑。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朱厚熜对自己的孩子们非常冷漠。所以朱翊钧的父亲,明穆宗朱载垕的日子也不好过。朱载垕的两个哥哥死后,本应该按照长幼之序,自己做太子,却因为“二龙不相见”的理论,朱厚熜迟迟不肯立。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不上朝(从孩童走来的一国之君)(2)

代表天子的 神龙

作为第三代的朱翊钧,境遇就更差了。朱翊钧的名字,居然是到了五岁才起的。也就是说,五岁之前,朱翊钧是没有名字的。没有名字,小朱翊钧就无法被礼部登记,就不能进入皇家家族族谱,就不算是皇室成员。

在讲究家世传承的年代,被当成了一名“黑户”,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奇耻大辱,更不用说是大明第一家族了。

朱翊钧的爷爷朱厚熜相信这套“二龙不相见”的理论,表面上为了避免犯冲,为了子嗣后代着想,骨子里却暴露了朱厚熜极端自私,和对权力的执著。朱厚熜迷恋炼丹修道,不就是为了能让自己能够长生吗?

而一个新的生命降临,无疑就是昭示着朱厚熜的衰老,昭示着新老交替,天道轮回。而这无疑和朱厚熜的长生之道相背。所以在有生之年都没有给朱翊钧取名字。甚至都不允许周围的人提起朱翊钧的存在。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不上朝(从孩童走来的一国之君)(3)

皇家族谱 玉牒

《万历野获编》有如下记载:

今上以癸亥八月生于裕邸,时世宗惑于“二龙不相见”之说,凡裕邸喜庆,一切不得上闻。……至穆宗即位,大臣以立太子请......始以元年正月赐今御名......从来朱邸皇孙,未有愆期至此者。

五岁才有名字的朱翊钧,懵懵懂懂地知道,自己有一个很厉害的爷爷,并且这个爷爷不喜欢自己。而自己的姐姐一出生,就得到了名字,得到了爷爷的封赏。这个时候的朱翊钧,也许正在苦恼为何自己是男儿之身吧。

长大后的朱翊钧,顺利地成为了太子,也顺利地接过帝国最高的权柄。这个时候,也许他才开始慢慢明白爷爷的对于长生的追求,是对权力的执著。小时候也许还不明白没有名字背后的含义,也不懂父亲卑微和忍受的屈辱。但当朱翊钧自己站在权力的最高点时,他终于看清了事情的全貌。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不上朝(从孩童走来的一国之君)(4)

朱厚熜 像

爷爷对权力的渴望和执著,自然也影响到了朱翊钧。于是,当知道自己当年的老师兼内阁首辅张居正,在自己年幼的时候,是如何地把持朝政,如何地以“摄政者”自居,如何地号令天下的时候,他开始感受到深深的愤怒和屈辱。这股消极的情绪也使得他对张居正采取了极端的清算手段,连张居正的坟都差点刨开。

我们从朱翊钧之后的执政生涯来看,张居正的问题几次被“有心人”提出来,而朱翊钧每次都会中着,被人利用。由此可见其对于维护自己权力的变态执著。

我们只能一声叹息,爷爷朱厚熜对朱翊钧的消极冷漠,成为了朱翊钧对于权力追求的触发点。

父亲的溺爱,促成了他的放纵

朱翊钧的父亲,明穆宗朱载垕,终于熬到继位。朱载垕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朱翊钧取名。

整个朝廷都忙碌了起来,各种仪式,各种登记,各种祭祀活动。朱翊钧的名字亦有其内在含义。《明实录》有载:

朕兹恭请命于祖考,赐尔名曰“翊钧”。夫钧者,言圣王制驭天下,犹制器者之转钧也,其为义大矣,尔其念之哉!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不上朝(从孩童走来的一国之君)(5)

明朝皇帝 剧照

翊,是辈分,朱元璋时期就定下的。钧,是古代制作陶器底部的转轮。朱载垕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治理国家,像在钧上制陶一样,让国家强大昌盛起来。隆庆二年,朱翊钧就被封了太子。

在朱翊钧之前,朱载垕有过两个儿子,但都不幸夭折。朱厚熜的冷漠不仅伤害了朱载垕,同样也伤害到了朱翊钧。所以朱载垕对朱翊钧非常疼爱,很多事情都顺着他。

历史上的朱翊钧小时候的学业非常不错,但是这是朱载垕驾崩以后的事情了。明代皇子出阁读书,一般都在七八岁的年纪。而因为朱载垕的放纵,朱翊钧一直到十岁才出阁。即使出阁了,朱翊钧也经常找各种理由逃避学习。

臣子们把状告到了朱载垕这,做爸爸的他却也只是呵呵一笑,对于朱翊钧逃学行为居然保持了沉默。父亲的默许,使得朱翊钧更加肆无忌惮,同时也养成了他放纵的性格。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不上朝(从孩童走来的一国之君)(6)

朱翊钧 剧照

朱翊钧后来做皇帝的时候,对于自己几个儿子的学业并不十分上心,并且也是很晚才让他们出阁读书。除了当时因为“争国本”的牵扯(皇子出阁一般需要明确太子的人选),和朱翊钧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也不无关系。

我们现在人都知道,溺爱孩子,放纵孩子,会直接造成孩子今后的抗压能力低下,并带来性格上的缺陷,包括极端,冲动,固执等。而过晚地进行正规教育,会错过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机。这些因素表现在朱翊钧后来的执政上,就是肆无忌惮地体罚大臣,与“争国本”上体现的固执和极端。

我们只能发出第二声叹息,父亲的溺爱,也许使明朝失去了一个重新走上中兴的机会。

母亲的严苛,助长了叛逆的个性

朱翊钧的母亲,李氏,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朱翊钧登基初期,对于朝局的稳定,朱翊钧学业的进步和不端举止的管束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之后在“争国本”中,对于朱常洛(即明光宗)太子之位的确立,福王(朱常洵,郑贵妃之子,后被李自成所杀)就藩等问题上,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不上朝(从孩童走来的一国之君)(7)

李太后 剧照

李太后虽出生卑微,却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字写的好,也出过书。所以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非常严厉。甚至可以看作是“虎妈”。

十岁继位的朱翊钧,开始了在母亲严格管教下的学习生活。每天一早,李太后就会亲自督促朱翊钧起床学习。在朱翊钧上完课或者参加完经筵(皇帝和大臣的读书研讨会),李太后就会让朱翊钧当面复述老师的讲课内容,以此查验朱翊钧是否认真听讲。

朱翊钧逃学了,李太后就会让他罚跪。做错事情了,就会重重责罚,有些举动让我们这些后世之人看到,都替朱翊钧心疼。

史书记载了朱翊钧犯过的两次过错。一次,朱翊钧喝多了,耍酒疯,要杀了两个太监。旁边的人拉住了朱翊钧,最后割了两个太监头发,又狠狠地打了一顿。还有一次,也是因为喝酒,兴致来了后,要让一个内侍唱歌。内侍不会唱,朱翊钧又要杀人,又被拉住,又割了人家头发。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不上朝(从孩童走来的一国之君)(8)

两宫太后

李太后火了。第一次,让朱翊钧长跪,还拿出一本《霍光传》(此书含义颇深),告诉朱翊钧,皇帝不是你做了就一直是你的,也能够废了你。(结合拿出来的书,有没有映射张居正的感觉?)。朱翊钧毕竟年纪小,吓得不行,一个劲地说软话求饶,最后写了保证书,并把怂恿自己喝酒的太监做了处罚,再加上张居正的求情(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事情才算过去。

而第二次,朱翊钧居然下了罪己诏。古代如果不是大的天灾人祸,或者舆情重大的事情,一般都到不了皇帝下罪己诏的程度。而朱翊钧因为一时酒醉,吓唬了太监,就被迫下了罪己诏,可以想象当时李太后的雷霆之怒。当然朱翊钧也肯定是很没面子。

没面子归没面子,但是李太后的管教还是有效果的。自此以后,朱翊钧就没犯过类似的错误。

李太后除了自己亲自监督管教,还经常发动群众工作。比如让朱翊钧的“大伴”,时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冯保作眼线,随时监督朱翊钧的一言一行,并及时汇报。冯保在李太后那打的“小报告”叠起来估计都能到房梁了。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不上朝(从孩童走来的一国之君)(9)

冯保 剧照

正是由于李太后的严格管束,朱翊钧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本心,努力让自己成为让母亲满意的人。所以即使他努力学习,即使他约束自我行为,即使他道歉,认错,下罪己诏,但这些很大一部分都源于对于母亲的尊重和畏惧。

李太后虽然只是在尽责尽职地教育孩子,却忘了压迫越大,反抗越大的道理。李太后同样不知道,朱翊钧一直在扮演着她和别人眼中的好儿子,好皇帝。朱翊钧演得很累,演得很痛苦,演得很委屈,更演得愤怒异常。而身上的枷锁一旦被解开,其叛逆也将得到最大幅度的解放。

于是,张居正死后,马上就被清算了;冯保被赶到南京守陵了;而李太后自己,也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对于后来的朱翊钧,言官们的各种上疏被当成了另一种版本的说教;处理纷乱复杂的朝政,被当做了另一种形式的约束。美酒,女色,嬉戏玩闹开始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最后连上朝都被他厌恶和抛弃。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不上朝(从孩童走来的一国之君)(10)

李太后 剧照

为人父母,为了子女成才立业,初衷定然不坏,只是在教育方法上,是不是不需要如此的刚劲和一刀切。如果李太后偶尔能够放下严厉,注意和朱翊钧的思想交流,而不搞纯粹的压迫和一刀切,朱翊钧会不会就不会如此得叛逆,性情也会变得温润起来。

第三声叹息,母亲严格的管束,埋下了朱翊钧日后叛逆而乐于破坏规则的性格。

然,凡事皆有两面

爷爷的冷漠,父亲的溺爱,母亲的严苛,造就了朱翊钧性格上很多的缺陷。嗜权,极端,冲动,叛逆,不守规矩。这些消极的因素,在他之后的执政生涯中,让他犯过错,受过教训,也被后人诟病。

但凡是皆有两面,需要辩证地看待。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不上朝(从孩童走来的一国之君)(11)

故宫

朱翊钧对权力的执著,使得他亲政之后,没有出现过外戚,宦官,朝臣专权的现象。而张居正之后,也没有朝臣能够肆意掣肘他,控制他。爷爷的权谋手段,执政方式,亦对他产生了部分的借鉴意义。比如通过密疏的方式控制朝局。

父亲的宠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对郑贵妃和朱常洵这对母子深厚的感情。这是帝王少有的温情一面。在试图把朱常洵推上太子之位的尝试失败后,被封为福王的朱常洵去就藩,朱翊钧给他的赏赐几乎搬空了当时的国库。我们不论其行为是否妥当,单就朱翊钧对于福王的溺爱,我们不难看出当年朱载垕对朱翊钧宠溺的影子。

还有李太后的严苛,使朱翊钧所受的教育程度,在明代皇帝里绝对是能排上前几名的。高文化,高素质带来的,就是对朝局世事的洞悉力,把控力和决策力上。在改革的推行上,人才的任用上,对内对外的用兵上,无不体现者朱翊钧高超的洞察力和决策力。这和他受过的良好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不上朝(从孩童走来的一国之君)(12)

代表皇权的 龙椅

每一个坐在龙椅上的一国之君,也都是从孩童走过来的。他们的执政风格,执政方式都和其小时候养成的性格有莫大关系。我们撕下帝王闪烁着皇权金光的外衣,其骨子里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童年,也有我们普通人有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

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兄弟姐妹,这些帝皇的直系亲属,都对他的童年成长发挥了巨大的影响。有积极进取的一面,自然也有消极惰坏的一面。但这才是一个正常完整的人生。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我们从他的爷爷明世宗朱厚熜,父亲明穆宗朱载垕,母亲孝定皇太后李氏等人的身上,不难发现朱翊钧执政风格的形成和心路成长的历程。

愿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能被生活温柔相待。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明神宗家庭关系研究》等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