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实的育儿经历分享

有一女士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今天我想说的是,好妈妈胜过好医生。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见过医生针刺在针柄上捏上艾绒点燃,那时候觉得艾绒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而我的妈妈虽然也能艾灸给我们治疗一些小毛病,但只要我们病程稍长,妈妈就不敢在家里给我们治疗了,而是领我们到村里的医生那里拿药或者打针。记得七十年代时,村里实行合作医疗,青链霉素等西药刚刚在我们村里兴起,医生给我打一只屁股针,很快地我的感冒就好了,因此在我的心里觉得病了就得打针吃药。

直到生下女儿,在她很小的时候,每当她病了,我也像别的母亲那样,如果发烧就拿退烧的,消炎的,止咳的药,如果拉肚子就拿蒙托散给孩子吃。如果孩子的症状继续存在,我和孩子的父亲每每辗转去找各个医生给孩子看病。偶尔也去人民医院,医生说女儿需要挂吊瓶,我们就和许多孩子一起,把医院的儿童治疗室组成一片很壮观的吊瓶森林。

那时,我已经有了挂吊瓶治感冒,对孩子的健康无益的认识,但是对孩子症状的消除,我又无计可施,因此孩子父亲做出的决定我一般不敢反驳。就这样每当穿梭在那片森林里,我的心焦虑得愈加厉害。

直到我认识了艾灸,认识了单桂敏的博客,那个老人在网上免费教大家怎么制作艾灸器械,怎么艾灸。于是别人追韩剧,我追她的博客,她的每篇文章我都看了几遍,而我渐渐地也能用艾灸治我自己的各种小毛病了。

闺女六七岁时,孩子再有感冒发烧,我试图给孩子用艾灸治疗,但是,每当我给她艾灸,孩子嫌热不配合,我的家人也在身边各种阻止,孩子的父亲甚至大声吼我:“出了问题你负责?!”本来孩子有病就心焦,前几次竟没有成功,灸到一半还是上医院。

于是,我不断地查看那个老人治感冒发烧的博客并通过给自己艾灸得出结论,我之所以没能给闺女治好病,是因为我的灸量太少了。用药不也一样吗?用药少了也照样不治病啊。

直到儿子六个月时,那是他第一次发烧。小小的孩子抱在怀里,身体就像火炭一样。他父亲还想像以前一样,抱起孩子就想向医院跑,我夺过孩子,说“我不去!”

他愣了一下,劈头又是一句:“出了事儿你负责?!”

我说,“我负责!”

我用五六个随身灸,用了大约三四个小时给孩子退了烧,第二天烧返上来,如法炮制,烧退。期间孩子的父亲不放心,买了各种感冒药,回家看了好几次,而我把他贴在孩子头上的退烧贴,当着他的面就扔了。

慢慢地孩子的父亲也接受了艾灸,他不再因为每次艾灸,因为满屋子的艾烟呛得他咳嗽,而让我出去,他主动帮我买艾条,分析哪种艾条质量更好。但是闺女上学,有一次吃坏了肚子,孩子的父亲还是认为挂吊瓶好的快,别耽误了上学,于是第一时间给孩子去诊所里挂水。我真对他动了气,狠狠地说“你再不经过我同意就给孩子挂吊瓶,我就跟你拼了!”

从此以后,孩子发烧了,艾灸;肚子疼,艾灸,而我也慢慢学会了放血、针刺、导药、化浓灸等疗法。

有一次,从幼儿园领儿子回家,刚出门,孩子就吐了,最后连黄疸水都吐出来了,他嘴唇发紫,小便失禁,整个身体软得就像一根面条一样,叫他也不答应。当时我也被吓得惊叫连连,多亏路人的帮助,大家有拿出躺椅的,有给扇扇子的,有拿水的……

等孩子缓过劲来,我回绝了120,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下,抱起儿子坚决地向家跑去。

回到家,给儿子又是十宣放血,又是艾灸,等孩子的父亲回家,孩子已能躺在艾灸床上和父亲说话,第二天,用三个随身灸继续艾灸,下午三点,孩子就自己爬起来玩了,晚上吃饭如常,这期间孩子身体对抗这次疾病的能量消耗最少,几乎看不出消瘦。而这次的热痉挛(中医叫惊厥),如果去医院治疗,得需要三至七天的时间,而以后还需要更长的恢复期。

懂点老祖宗留下的治疗手段,对孩子的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自己在家就能操作,不用出去体验看病难,看病贵的心酸。

真的,在这个全民被西医包围的时代里,毫不客气地说,会点中医是一个好妈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但愿天下妈妈能够操起艾灸,捧起中医经典书来,因为中医的思想和道术有时候就是我们家庭幸福的基石!

如何成为超级好妈妈(好妈妈是怎样炼成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