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几年前国内开始加大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后,虽然在芯片、光刻等顶尖领域的发展依然缓慢(受限于专利和技术积累,确实无法一蹴而就),但是在闪存芯片等领域却进展飞快。长江存储、紫光存储等半导体厂商都先后完成了闪存芯片的国产化和商业化产品输出,而且对比国际一流闪存厂商的产品并没有落后许多,让人刮目相看。

熟悉DIY PC装机市场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国产闪存芯片刚推出的时候,致钛等品牌都以低价倾销的方式迅速抢夺市场,其中一些媲美三星高端产品线的型号售价仅为三星的三分之二,性价比极高,以至于当时贴吧老哥们推荐固态硬盘都是首推国产的致钛系列。

三星闪存深度解析(三星要掀起闪存价格战)(1)

图片来源:京东

不过随着抢占市场的福利期过去,致钛系列的价格回涨,装机爱好者倒也是十分现实的又在三星和致钛之间犹豫,虽然有网友看了之后吐槽:“你们不爱国啊,应该无脑选国产”。但是我并不支持这个论点,因为如果国产的产品需要我们无脑支持才能打赢市场,那么反而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试想一下,不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不需要投入研发资金提升技术,只需要宣传爱国就可以赢得众多用户,厂商在安逸的环境下只会停下自己的脚步,最后让产品龟缩在国内市场,无法出海与其它品牌竞争。而且还可能会逐渐失去原有的技术优势,从并驾齐驱变成落后,进而被其它品牌甩在身后。

所以,我是很欣慰看到致钛等国产高端固态厂商并没有一味的以低价为卖点,而是在提高性能的同时保持比三星等一线品牌稍低一点的价格,以性价比而非超低价来吸引用户,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且,随着技术的提升,后续推出更高性能或体验更好的产品也可以轻松定一个更高价,避免了长期锚定中低端价位,让消费者无法接受品牌高端产品的尴尬。

按照目前的竞争趋势来看,未来一两年内,致钛等国产闪存厂商就可以在固态硬盘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仅在高端市场可以与三星等厂商一较高下,而且将全面占据中低端市场。

但是,三星不会坐以待毙。

闪存市场进入激战阶段

在整体的闪存芯片市场转入供过于求状态后,为了争夺剩余的市场,三星等厂商早就已经开始干预市场,早前三星、镁光等厂商都采用降低产量的方式来抑制闪存芯片的降价,但是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好。

一方面的闪存芯片的供应商并不少,而且随着全球的闪存芯片需求骤降,降低产量后的闪存芯片供应量依然高于需求。看到这里估计有读者要迷糊了,之前不是一直说芯片紧缺吗?现在又说芯片过剩了?

其实芯片紧缺主要是一些功能性芯片和高端芯片,前者是因为全球疫情的影响导致生产效率和转运效率下降,进而造成了暂时性的全球缺货,而高端芯片则是因为台积电等厂商的产能受限。

但是随着疫情影响导致全球的经济发展放缓甚至停滞、倒退,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非必要产品的消费支出明显下滑,比如手机、电脑、相机等数码产品,以往有钱的时候大家可能半年、一年换一次,现在可能两年乃至于三年才换一次。早前相关机构就报道过,手机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提高到三年左右,产品销量的下跌直接影响了芯片的需求。

芯片市场从产能不足到产能过剩的转变在短短半年内完成,导致许多低端芯片厂商和经销商都损失惨重,而主要供应先进电子设备市场的闪存厂商则更是头疼,手机、PC等先进电子设备的销量骤降,直接影响了闪存芯片的需求。

三星闪存深度解析(三星要掀起闪存价格战)(2)

图片来源:长江存储

我们常说的闪存芯片一般分为两类:RAM和ROM,也就是易失性存储和只读存储,前者是手机、PC的运行内存,后者则是数据存储空间,比如手机的存储容量和PC的固态硬盘等。虽然两者用途不同,但是从生产技术上来说相似度很高,所以多数闪存厂商都是同时涉猎两个市场。

可以说,其它电子设备市场加起来都没有手机、PC等计算设备对闪存的需求量高,一旦这些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就会直接影响到闪存市场的供需。在2018年的时候,因为手机等产品的闪存芯片需求猛增,加上显卡矿潮导致的显卡需求暴增,一度将闪存芯片价格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价,一根8G内存条当时要价超过1000元,网友甚至用:“贵如黄金”来形容。

但是仅仅在数年后,闪存价格就跌到了“白菜价”,现在打开京东等电商平台,一根8G的DDR4内存条最低仅需139元就可以买到,价格仅为2018年的十分之一。虽然DDR4内存已经进入到技术寿命末期,但是这个价格显然不算正常,毕竟就连已经退出主流市场多年的DDR3内存,现在全新8G内存售价也在百元以上。

三星闪存深度解析(三星要掀起闪存价格战)(3)

图片来源:京东

产能过剩 市场需求萎缩,直接让闪存市场经历了一场大跳水,从2021年开始,固态硬盘和内存条的价格就开始一路走低,三星、镁光等公司的减产对于价格下降的抑制作用微乎其微,加上长江、长鑫等国产厂商的强势入场,再度拉高了闪存芯片产能,造成三星等闪存厂商的库存压力逐渐加大。

根据行业调研公司集邦科技的报告,今年二季度DRAM内存的平均合同价格同比下跌10.6%,NAND芯片的价格也处于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根据报告预测,内存平均合同价格将环比下跌21%,NAND闪存的环比价格跌幅则在12%。

同时,闪存芯片巨头镁光也发出预警,在第二季度末已经有大量客户拒绝购买此前预定的存储芯片,甚至为此支付了数额不少的违约金。而且根据预测,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和PC市场销量将进一步下滑。

在市场需求尚可的时候,三星等厂商可能还会愿意分一点蛋糕出来,但是到了争夺存量市场的时候,三星就要图穷匕见了。

价格战即将到来

三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闪存芯片生产商,不仅有自主品牌的产品销售,而且是多家手机、PC硬件厂商的供货商,旗下产品线众多。所以,在全球市场萎缩后,三星首当其冲,大量库存积压导致三星不得不一次次调低盈利预期。

在2021年,三星、镁光等厂商为了控制价格不惜降低产量,就是不愿意陷入价格战的漩涡中,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三星如今却想主动挑起价格战。

根据业内的相关信息曝光,三星正在试图依靠自己的技术和产量优势压低闪存芯片的售价,用价格让利来换取客户的订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降价抢市场”。说实话,类似的桥段我们也不是第一次看到,每当国内在一些领域取得突破开始与海外大厂竞争,就往往会陷入价格战的漩涡中。

依靠产业规模带来的低成本还有技术优势,通过降价来拖垮竞争对手,算是市场竞争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三星如今摆出架势,显然就是不想让国产闪存厂商有机会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与自己竞争。

对于国产闪存厂商来说,三星的应对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虽然从技术上两者处于同一梯队,但是严格来说三星的闪存芯片在性能、寿命等方面都有着更好的表现,而且品牌声誉在海外也远胜于默默无闻的国产闪存公司。

除了让国产闪存公司在海外市场寸步难行外,还有可能导致部分国内公司倒戈,对于企业来说盈利才是第一要素,如果三星的闪存芯片价格更低质量更好,大多数厂商都会转而与三星签订协议。

三星闪存深度解析(三星要掀起闪存价格战)(4)

图片来源:veer

而且因为闪存芯片往往不会标识生产商(仅少部分主打高端的内存条会标识且基本都是三星颗粒),所以厂商也不需要担心消费者因为自己用的不是国产颗粒而被抵制。

市场萎缩、行业龙头降价抢市场,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国产闪存厂商将面对真正的挑战,能否坚持到市场恢复正常或是三星扛不住,将是国产闪存未来能否走出国内市场的关键。

不过闪存市场的腥风血雨,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是有利的,很快我们也许就能看到固态硬盘和内存条的进一步降价,比如年初价格高达两三千元的DDR5内存,现在已经只要四五百元,部分固态硬盘价格甚至低于618促销期间。朋友,该加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