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全面整理,重要知识点你掌握了吗?看资深教师杜du给大家出示重点,方便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单元总览。(便于对整个单元进行掌握)
本单元要素: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单元目标:会写34个字,会写38个词语; 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
二、学习第一课《 北京的春节》。
完成课文目标:
会写“蒜、醋”等15个生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本课知识点全掌握:
1、语文基础
了解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话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教师示范,读通课文。
2、课文学习
浏览课文,记录有关时间的词语,提取关键信息。
借助表格,填写人们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了哪些民俗活动,按时间顺序梳理信息,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结合课后题练习题第三题,感受“京味儿”语言特色。
3、拓展延伸
课文哪些习俗活动是详写,怎样详写的;哪些习俗活动是略写,怎样略写的?详略得当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三、学习第二课 《腊八粥》。
课文目标:
会写“腊”“粥”等12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本课知识点整理:
基础:指导多音字:“咽”;指导易错字:“粥”、“腻”。
课文的学习:深入文化背景,了解《腊八粥》的出处,了解作者沈从文的作品及语言风格。
理清思路,明晰课文围绕“粥”(明线)和“八儿的心理变化”(暗线)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理解“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的详略安排,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拓展和延伸:阅读《腊八粥》原著及沈从文如诗如画的代表作《边城》。
读课文第一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四、学习第三课《古诗三首》。
目标:会写“侯、章”等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基础知识:指导朗读《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
指导易错字:“侯”、“脉”
课文的学习:深入文化背景,知道寒食节由来的传说,了解寒食节相关的节日习俗。
关注创作背景,了解韩翃、王建的诗人生平,促进理解古诗大意。
进行知识迁移,回顾分享借月抒情的诗句,初步体会《十五夜望月》的情感。
理解古诗大意,运用结合注释和查找资料的方法,理解《寒食》中“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诗句大意;利用书上注释和牛郎织女的相关传说,初步把握《迢迢牵牛星》的古诗内容。
组织交流互动,跟身边的父母说一说《迢迢牵牛星》这首诗的大意。
总结学习方法,学会依托古诗大意和诗句中的关键词来搜索信息,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寒食》的课前资料搜集;结合诗中的意象和当时的创作背景,初步体会《十五夜望月》的诗歌情感;通过利用注释、查找资料进行补充、联系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等方法,初步理解《迢迢牵牛星》的诗歌大意。
拓展延伸内容:搜集与传统节日、习俗有关的古诗词,增进对民风民俗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
五、学习第四课《藏戏》。
第四课课文目标: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语文基础知识如下:自学生字词语(辨字音、识字形、写词语)。
读准会认字9个和9个词语。
僧 缰 噬 琼 妃 獠 敦 钹 绎
僧人 缰绳 吞噬 琼结 王妃 獠牙 敦厚 水钹 演绎
多音字:“藏”。
指导词义:开山鼻祖 、两面三刀。
课文学习有哪些?
了解作家作品:简介藏戏(查生平、知背景、晓作品)。
读通读熟课文(听范读、速默读、精朗读)。
概括主要内容(明体裁、选方法、精概括)。
(1)浏览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的结构。
文章一共有18个自然段,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的。有的自然段很长,但还有的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有的自然段在介绍藏戏,还有的自然段在写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组建藏戏班子的故事。文章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藏戏来写的。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把描写唐东杰布的故事和描写藏戏的内容说清楚即可。
(2)通过梳理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适合选择“课题扩充法”来概括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在预习笔记上,根据提示,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确定学习重点(看导读、读提示、找问题)。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和前面学到的《北京的春节》《腊八粥》有所不同的是:《藏戏》这篇文章没有生字表,也没有课后问题,只有在课题下面提出的阅读要求。这就是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区别。学习略读课文时,可以把阅读要求作为本课的重点。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概括小标题,批注或者列表格的方法。老师采取列表格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
关注单元导读:阅读时,要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主即主要部分,是详写。详写就是把文章的重点内容细致地描写出来。详写必须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完整。所以,在详写里面,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人物细节描写以及平时我们学过的修辞手法。
次即次要部分,是略写。略写就是对次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或者比较简单的一段话,简明地叙述一下。
这种主次分明、详略结合的写法能使文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令读者印象深刻。
这种写法在本文中也有所体现。可以结合刚才的表格来区分藏戏的哪些特点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拓展延伸部分:
把自己了解的有特色的地方戏曲记录在预习笔记上。
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谚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要求同学们在课后,把这些内容记录在预习笔记上。也可以上网找一找和戏曲相关的谚语,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六、学习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目标: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本次习作知识要点:
1.深入分析、明确要求:通过读书,明确习作要求。
2.搜集资料、准备素材:回顾课文,了解祖国幅员辽阔,各地有独具 特色的风俗习惯。
了解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围绕所选取的风俗习惯可以写哪些内容。
3.布局谋篇、详略得当:回顾课文,学习作家如何安排详略。
出示表格,进一步明确,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应如何确定详略。
4.巧用修辞 写出特点:回顾课文,了解巧用修辞在表达上的作用。
例文赏析,学习如何更好表达。
5.提纲在前、成竹在胸:根据提纲要求,列出习作提纲。
提纲要求:
介绍一种风俗
想介绍哪种风俗?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介绍?
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参加风俗活动经历参加了什么风俗活动?
打算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活动现场?
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要进行具体描写?
6.大声朗读、反复修改可以把写好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建议做进一步修改。
上面的文章就是对整个一单元的把握,大家可以看看,收藏起来。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欢迎点赞,留言和转发。谢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杜du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