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濒一直非常看重阅读。

2003年成立之初,兰海就创建了“世界通识”和“活书阅读”并行的少年常青藤教育体系。

“活书阅读”更是分三个阶段来扩展孩子的知识领域,提高孩子的学习力。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到教给孩子阅读方法,学会获取、处理信息,到最后呈现孩子深度思考,我们不光希望孩子爱读书,还要会读书,并有自己的观点。

今天,我们整理了上濒老师、父母以及孩子们推荐的100本书,愿每个人都能享受阅读的快乐。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好书没有列入,这份书单,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家庭能够从第一本书开始,慢慢建立阅读习惯,这样将来才能尽享阅读的乐趣。

最适合8到18岁孩子读的10本书(不同年龄段孩子应该读哪些书)(1)

最适合8到18岁孩子读的10本书(不同年龄段孩子应该读哪些书)(2)

最适合8到18岁孩子读的10本书(不同年龄段孩子应该读哪些书)(3)

最适合8到18岁孩子读的10本书(不同年龄段孩子应该读哪些书)(4)

最适合8到18岁孩子读的10本书(不同年龄段孩子应该读哪些书)(5)

家庭中,父母一定是孩子的导师,所以亲子阅读是非常重要且一定需要的,但亲子的方式,和孩子的年龄、状态水平、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来说说不同年龄段亲子阅读的重点。

学前孩子的阅读重点

对于学前阶段的孩子来说,受限于识字量以及生理发育的特点,他们很难完成独立阅读,所以,这个阶段的阅读,更多的依赖于父母辅助来完成。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找一个舒服的姿势,比如孩子可以坐在爸爸妈妈怀里,靠在爸爸妈妈身上等等,然后拿起一本书,给孩子讲书中的情节。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提醒父母注意的是,需要让孩子也能够看到书中的内容。这不仅是在锻炼孩子的听与说、或是增进亲子关系的过程,更是让孩子熟悉“书”的过程。

当然,父母还可以边指着书上的字边给孩子念,帮助孩子逐步熟悉文字,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这样的亲子环节来完成的。

小学之前,帮助孩子建立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低年级孩子的阅读重点

那对于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又该如何进行亲子阅读呢?

我想结合上濒“活书阅读”课程设置的节奏一起来看看。

上濒活书阅读的第一个阶段,叫做把书读宽,它是面向三年级左右的孩子,目的在于扩充孩子的阅读范围,涉及到的历史类、故事类、科技类、自然类、文化类的书籍。

对于三年级左右的孩子来说,其实是应该已经建立好阅读习惯了,如果在前期阅读习惯建立的好,那在这个阶段中,更关注怎么能够让孩子对于更多的类型的书籍感兴趣。

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呢?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可以开始阅读文字稍多的书籍,有一定的阅读偏好,他们的好奇心很强。

对于他们来说,阅读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呢?可能有不认识的字,可能有不明白的内容,可能会觉得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也可能沉浸在幻想的故事中。

所以,面对这样的他们,父母就需要帮助他们找到书籍中和生活中的契合点,让孩子能够知道——哇,原来每种书都有他奇妙的地方。

所以,这个阶段的亲子阅读,就开始从共同阅读逐步转化为内容上的交流了。

当然,父母还是需要知道孩子所阅读的书是什么内容,虽然不一定要同步进行阅读,那怎么交流呢?

比如,我们在上面的书单上推荐了《苹果树上的外婆》。

在阅读后,我们通过针对内容的提问先确认了孩子对于内容的理解,随后,让他们去想自己的外婆是什么样的,如果要向自己的外婆来介绍这位苹果树上跳下来的外婆该怎么介绍呢。这样,就将书中的内容和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小学高年级孩子的阅读重点

再大一些的孩子,比如我们五年级左右的孩子,他们是我们活书阅读二的主体了,这个阶段对于孩子来说,他就需要能够学会阅读方法了,这会成为他未来阅读状况的基础。

在这个时间段,孩子需要区分不同类型的书籍关注的重点不同,需要使用的读书方法不同,提取信息的重点也不相同 。

所以亲子阅读更多的体现在“精读”部分的交流。

比如,议论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用了哪些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孩子有自己的思考,爸爸妈妈也同样要表达自己的分析结果。

比如一篇小说中,作者对于某一个环境或是某一个行为塑造的原因是什么。

中学阶段的阅读重点

再大的孩子,比如中学生,父母仍然能够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只不过体现形式,更多的是思想层面上的交流。

比如结合几部关于二战的书籍,写犹太人的、写法西斯的、写战败国的、写战争本身的等等,引导孩子从一个更多的维度看事物。

父母和孩子的讨论点也可以放在不同的角度,比如为什么有战争,战争中都有哪些人,他们的什么经历造就了他们,战争对于普通民众的影响等等。这样的讨论不是基于某一本书,而是从更高的层次来进行的。

美国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曾经说过: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读书给他听的爸爸/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