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编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一份国际音标表。

如果你不熟悉国际音标表(IPA,International Phonetics Alphabet)是什么,请戳这里。

有些读者朋友们可能想问,国际音标表那么大一张,难道不会是这样的画面——

国际音标48个的标准写法快速记忆(你能读出几个音)(1)

此图为小编在UCLA语言学系楼办公室和IPA海报的合影

然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国际音标48个的标准写法快速记忆(你能读出几个音)(2)

可能你想说:这是什么鬼??你对我的IPA做了什么??

小编看到这份礼物的第一个想法也是这样的。

这个袖珍的IPA其实是2005年出版的、目前最流行的国际音标表的鼻祖。

最早的国际音标表的想法诞生于1886年,是由法国巴黎的一群语言教师撰写的。这群教师有的来自法国,有的来自英国;他们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所有语言教师都会遇见的问题,就是学生们会习惯于用本土语言的方式来读外语单词。

比如说字母i在法语中通常发/i/音(例如dix),而在英语中则有时读成/ai/(例如dice),而以法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们则习惯性的总是读/i/。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外语中存在的某些音素在母语中不存在,学生们看到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比如在法语中字母h不发音,而在英文中则发/h/音,而/h/音在大多数法语方言中完全不存在,大多数法国学生会下意识把字母h读成法语中的颤音/ʁ/。

这群老师并没有任凭学生们将错就错,而是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一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超出单一语言限制的字母表。

第一个国际音标表草稿成形于1887年,它的音素范围大概是这个样子——

国际音标48个的标准写法快速记忆(你能读出几个音)(3)

上图之外,1887年的国际音标表已经采用了附加符号:

1. /lh/表示清音化/l/

2. /a:/表示长音/a/ (这个符号至今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们还在使用,然而它已经129年高龄了)

3. /ã/表示鼻音化/a/(和长音一样,今天我们还在使用同样的鼻音化符号)

4. /-u/和/·u/表示主要重音和次要重音——这个小编想弱弱地吐槽,当时一定是英国教师们提出这两个符号的。他们提出这些符号的时候,患有严重French Stress Deafness法国教师们一定是一脸萌比。

从上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当时的音标表还只是个孩子,只能简单地表示法语、英语和德语的音素。不过这对于当时的语言教师可是一个喜大普奔的消息,他们终于可以摆脱本土语言的限制,让学生们更加精确地学习外语。

同时,这群教师成立了Dhi Fonètik Tîcerz' Asóciécon ——猜猜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国际音标48个的标准写法快速记忆(你能读出几个音)(4)

是的!就是The Phonetic Teachers' Association,成立于1886年的语音教师协会。

相信大家不难猜出,这就是现在的国际音标协会(International Phonetics Association,缩写也是IPA)的前身。

1889年,协会改名为L'Association Phonétique des Professeurs de Langues Vivantes (AP,现存语言教师语音协会);

1897年,“国际音标协会”这个名字才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L'Association Phonétique Internationale (API),也就是英文的International Phonetics Association。

当时还是“语音教师协会”的音标协会在1888年提出了几条音标表的基本原则(小编对于这些原则进行了分类整理),这些原则被一代代语音学家沿用至今:

  1. 一音一符,一符一音。每个符号只能表示一个音素,每个音素只能对应一个符号,这样避免了在转译过程中的歧义。

  2. 尽量运用常见罗马字母,以便于学习和应用。如必须使用原创字母,新字母应在一定程度上暗示所表示的音素。

  3. 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附加符号,以免产生漏写和误解。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国际音标协会的成员们秉承着更加完整、更加包容的原则修订了1905年版本的国际音标表。而这也正是小编在上图手里拿着的相框中的IPA表:

国际音标48个的标准写法快速记忆(你能读出几个音)(5)

国际音标48个的标准写法快速记忆(你能读出几个音)(6)

这个版本加入了一些非欧洲语言,包括阿拉伯语系语言的音素。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各种各样神奇的鼻音,以及更加丰富(及诡异的)爆破音(包括印度本土语言中常见的卷舌音——卷舌音也在中文中广泛出现,但更多的是以摩擦音的形式);元音表也被充实完整了许多,并第一次引进了英文heat和hit元音的区别。

1932年是另一个IPA历史上的里程碑。在这之前不久1925年的哥本哈根语音大会上云集了世界各地的语音学家,包括来自IPA协会的丹尼尔琼斯。经过大会讨论之后,国际语音协会在1932年推出了新一版本的国际音标表,这时候的国际音标表已经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音标表相当接近了。

国际音标48个的标准写法快速记忆(你能读出几个音)(7)

图上写的是1951,但1932-1951之间并无改动

我们可以看到1932年的国际音标表已经有了成熟的摩擦音系统——小编个人最喜欢的音素们(啥

从1932年到1979年之间IPA经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改动,其中比较显著的区别有:

  1. 变音符系统变得更加完善且精确,例如/˜/鼻音化符等开始被广泛使用,/ ͡ /代表两个音素同时发音的符号也开始被采用。

  2. 为了能够系统地表示大多数亚洲语言的音调现象,表示音调的符号也被加入了IPA大家庭中。

  3. 因为语音学家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吸气音,他们给吸气音单独开了一个专栏。

经过了这些变化,1979年的国际音标表长成这样——

国际音标48个的标准写法快速记忆(你能读出几个音)(8)

有没有觉得好丑!!!

很显然当时的语言学家也是这么觉得的。与此同时,他们发现世界各地的语言学家们有时会使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相同的音素,这个现象严重违反了IPA建立时的其中一条原则——

是什么来着?请读者朋友们向上翻:

一音一符,一符一音。

于是他们在1989年开了一场会,会议的目的就是给IPA做个整容,这就出现了我们现在熟悉的模式——

国际音标48个的标准写法快速记忆(你能读出几个音)(9)

这时候IPA第一次出现了被涂灰的“不可能音”,并且加入了更加精确的音调符号,从此汉语个大方言的音调模式也可以使用IPA相对完整地表示了。

——虽然小编仍然觉得IPA至今对中文的重视也不够。

不过从那之后,IPA走进了新世纪,慢慢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2005版。

国际音标48个的标准写法快速记忆(你能读出几个音)(10)

2005版和1989版并没有什么显著的不同(所以语音学家们近二十年都在做什么??);去年刚出版的2015版也是换汤不换药,对于一些小的注音符号进行了修正。

说了这么多,读者朋友们觉得现在的IPA还需要什么改进?请在留言中告诉我们吧!

参考文献

Association phonétique internationale. (1938). La Maître phonétique, 62, avril-juin 1938.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5). IPA news.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35 (2), 261–262.

Pullum, Geoffrey K., and William A. Ladusaw (1996). Phonetic Symbol Guide, 2nd edition.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Albright, Robert W. (1958).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ts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linguistics (Vol. 24, No. 1, Part 3); Indiana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in anthropology, folklore, and linguistics, publ. 7. Baltimore.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1953).

国际音标48个的标准写法快速记忆(你能读出几个音)(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