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古代儒者的最高理想,莫过于“内圣外王”。按照宋代学者朱熹等人的解释,所谓“内圣”,就是要求学者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达到圣人的层次;所谓“外王”,就是把道德学问用于事业,以施行王道为最高准则。“内圣外王”连用,就是指学者内有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内圣与外王虽然是两个环节,却可以经由“修身”这一枢纽连接在一起,通过修炼自身来达到内圣外王的目的。

内圣外王是哪家思想的体现(什么叫内圣外王)(1)

内圣外王虽然被后代儒家当作至高理想来追求,但这个词其实最早出现在《庄子》的《天下篇》中。庄子说:“天下的人各有所好,都认为自己那一套最高明,于是内圣外王之道就变得晦暗不明,无法实行了。”庄子所谓的内圣,多半是指自然无为、顺世达观,但从内圣与外王的关系来说,与朱熹所说的并无太大不同。

内圣外王是哪家思想的体现(什么叫内圣外王)(2)

在儒家思想中,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学者追求内圣,是为了通过学习上古圣王之德来安邦治国,也就是为了实现外王。反过来说,学者只有实现了外王,让普天下的百姓都领受到圣王的恩惠,才能最终实现内圣。儒家把道德的进步(内圣)与政治的进步(外王)结合在一起,认为政治的进步要建立在道德进步的基础上,而道德的最终圆满要以政治的最终圆满为前提,这是非常有辩证色彩的观点。

内圣外王是哪家思想的体现(什么叫内圣外王)(3)

从孔子开创的原始儒学到汉代的政治儒学,再从宋明理学到现代新儒学,两千多年里,时代在变,儒学对各种概念的诠释也在变,但始终脱离不了内圣外王的修身方式和政治理想,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儒家之所以始终重视内圣外王之道,是与儒家关心现实政治、以效法先王为最高理想的观念分不开的。内圣外王作为儒者的最高追求,为历代贤士大夫所尊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