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剧中,大家经常可以听到“员外”这个称呼,它指代的对象通常是民间的富翁。

根据辞典上的解释,“员外”的本意是“员外郎”(古代官职名)的简称,不过旧时对财主、富豪也称之为“员外”。

辞典上举的例子是元曲《灰阑记》中的台词:“不是什么员外,俺们这里有几贯钱的人,都称他做员外,无过是个土财主,没品职的。”这句话把员外的本义和引申义都体现地很明显。

但不管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员外”给人的感觉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能被称作“员外”,也是对自身实力的证明。

因此,当看到“员外刘家”这个地名时,很多朋友都会想:“看来这个地方以前出过大户人家吧?”

试炮营村名由来(地名故事龙口有个名带)(1)

刚才说的这个“员外刘家”,是胶东半岛一个村庄的名字,它位于烟台龙口市北马镇的辖区内。

“员外刘家”,从字面上看,也容易让人联想到“刘员外家”。这个名字的背后到底有什么讲究呢?根据村志的记载,村名中的“员外”其实是从“园外”演变而来的。

试炮营村名由来(地名故事龙口有个名带)(2)

相传,明洪武年间,一支梁姓人家从“云南”迁来定居,建起一座园子,取名“梁家园”。到了正统年间,又有一支刘姓人迁来。刘姓人定居在园子的外面,随着人丁不断兴旺,逐渐发展为村落,取名“园外刘家”。后来,园外的部分越发展越大,“园外刘家”也成为这片区域的正式名称。如今的员外刘家,有四五百户,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村落。村里除了刘姓之外,还有王、罗、于、陈、梁、朱、宋、唐等多个姓氏。

“园外刘家”如何演变为“员外刘家”?村志上的说法是刘姓过去有过富翁,因此改名。不过参考其他类似村庄的例子,很有可能是请文人根据谐音润色之后的结果。

试炮营村名由来(地名故事龙口有个名带)(3)

试炮营村名由来(地名故事龙口有个名带)(4)

试炮营村名由来(地名故事龙口有个名带)(5)

试炮营村名由来(地名故事龙口有个名带)(6)

试炮营村名由来(地名故事龙口有个名带)(7)

但不管怎么说,“员外刘家”在老辈也的确出过大户。黄县民间有经商的传统,而根据村志的记载,员外刘家村在建国前就曾有7座染坊、2座粉坊、2座蹄子炉、2座铁匠炉,当地过去还盛行编草编,算是一个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

此外,这个村的泥瓦匠手艺从老辈起就很有名。过去闯关东时,村里的瓦匠经常开春后到关外揽活,挣上大半年的钱,等到年底再回老家。后来,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村里也有不少人因从事建筑业而逐渐致富。总的来说,“员外刘家”这个名字起得还是挺应景的。当地人在口头上,有时也干脆就把这里简称为“员外”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