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闪光时刻华哥(人物志华哥在成都)(1)

一晃,又过去一年。

这年春节前,听说华哥仍是一个人留在A镇。在中国人万家团圆的日子,华哥为什么不回台湾与家人团聚呢?

某天下班途中,看到城里街道两旁张灯结彩,年味渐浓,忽地念及华哥,便给他打去电话,提前送上新春祝福,末了,礼节性地顺请他到我家过年。

惭愧。我的“四川普通话”里确乎带着成都人的“聪慧”。就像两个朋友偶遇成都街头,道别时总会来一句:拜拜,改天一聚。

改天是好久?鬼才晓得。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只是带了尊重的客套罢了。

但华哥好像听不懂成都语言的多义性,我的话头还未断,他已经一叠声回答:好的啦好的啦……

华哥真厉害。一声“好的啦”便哐当给我上一课。我们习以为常且看似礼貌有加的“下次”,其实也不必下次。

家乡的闪光时刻华哥(人物志华哥在成都)(2)

之前在与华哥交流的过程中,常常听他“吹嘘”其在本地有多少多少了不得的朋友,其中有两位美女,念叨最多。问及大名,居然与我是同城熟人。

为了让华哥感受到成都人的“好客”和大陆春节的喜庆,我准备以家宴的形式款待他。提前备好菜品以后,我试着向华哥的那两位美女朋友及其家人发出邀请。那两家人倒也没给咱成都人掉链子,答应得又真诚又耿直,有一家还因此把回乡下老家团聚的计划临时作了调整。

聚会那天黄昏,两位女士带着老公早早来到我家。她们一进门就争着到厨房给我妻子小叶助厨。那两位先生也如我一样,只管坐在客厅里陪下午就到了的华哥品茶、吹牛。

这场团聚宴,恰好是50后,60后,70后,80后四个不同年代生人的聚会。大家先前还彬彬有礼地客套着,酒过三巡,哪里还有代际差异,哪里还有海峡相隔,全都哥兄老弟起来。

“两岸人民一家亲”,这是华哥敬酒时的必杀器。

但凡酒中君人都知道席上有“三杯通大道”之说,这三杯,主题特别宏大,比如这晚的主题:

第一杯,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干了。

第二杯,敬两岸人民一家亲,干了。

第三杯,敬在座各位身体健康,春节快乐,干了。

三杯之后,便开始互相捉对厮杀。这里面又有“规矩”:敬,或者回敬,每一杯都要有一个说辞,且绝不重复。只要一重复,便意味着你败下阵来。

回首我的酒场生涯,最豪迈的是2015年4月的一个周末,在成都打工的我的朋友小何、小刚、老杨要回泸州老家帮着家里父母收割高粱,行前邀请我去山里体验生活,我欣然应允。

当地山民的热情,是用酒来表达的。

抵达当天晚上,摆了一桌泸州宴席,一起喝酒的都是他们的发小或朋友,一共二十多人。三杯通了大道之后,座中每个人轮流过来敬我一杯 ,我来者不拒。喝完这二十多杯后,我镇定自若,依次回敬回去,又一个二十多杯。

没有把我喝趴下,却把我的朋友吓趴下了。

后来,小何对我说:哥,你那一喝,把我感动得流泪了。

一顿酒,一句话,我们的友情无需再多说什么。打住吧。

且说华哥完全不懂成都喝酒的“杯酒说辞”,每敬一杯,总是重复那句“两岸人民一家亲”。

我们也只好主随客便,把这句话作为敬酒时唯一不设限的敬辞。

一杯,一家亲,干。

双杯,两岸亲,干。

三杯,大团圆,干。

这晚,在成都一户普通人家里,“两岸一家亲”被当做酒歌一样唱响。

喝了多少酒,吹了多少牛,桌间荡起多少笑声……诸多细节,无需细说。

家乡的闪光时刻华哥(人物志华哥在成都)(3)

到了夏天,在我家参加春节聚会的其中一位朋友忽然告诉我一个吃惊的消息:华哥病了,而且还病得厉害,已经离开A镇,住到市中心某酒店去了。

我心有牵挂,晚间给华哥打去电话。电话一接通,一阵带着哈哈的闽南方言传过来,话语仍是惯常的风格,诸如代表台湾人民感谢大哥对我身体的关心云云。

我仍是不放心。大约过了一周,我和那位朋友相约下班后专程去酒店看望他。

那天一见到我们,他神采飞扬,说了几句话,便十二分热情地强邀我们到酒店附近的一个快餐店吃饭。尽管他表现出精神抖擞的样子,但我从他的神色里,明显看出其身体的虚弱。

转眼到了年末,听说他病情加重,已经起不来床了。但我因年底工作超繁,虽也不时打电话送去挂念和鼓励,但一直没再去看望他。

家乡的闪光时刻华哥(人物志华哥在成都)(4)

十一

次年春上的一天,华哥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他的身体康复得很好,已能下地走动啦。

我很是高兴,真诚地说:等过段时间天气好转了,我接你到我老家乡下踏青,那里的负氧离子含量如同我们的友情一样高。

他立即逮住我话头追问:过段时间是好久?小弟我想念老兄你和大嫂啦。

我立即回答:两周以内嘛,我联系你。

还不到两周的时间,他的电话又来,尽管聊些别的事情,但我知道他的用意。

到了下一周的周六,我和妻子一大早开车去酒店接他到我老家乡下。

下得车来,才发现他走路一步一跛,腿脚已经不灵便了,走不了几分钟便要停顿一会。我和小叶搀扶着他走,走得很慢。他一点不在意“被照顾”,一路走一路乐呵呵地讲着我已经听了无数遍的台湾掌故和他当记者时的趣闻。

那天,我们先后车游了新民云凌花村,唐元韭黄基地,花园天府玫瑰谷,唐昌战旗村,这些都是时下城里人周末度假的网红打卡所在。

中午在战旗村吃饭,那里的农家九斗碗很有特色。我专门为他点了软软的甜烧,咸烧,杂烩。他食量不错,吃得津津有味,最后居然把一大碗杂烩汤也给喝个精光。

饭后,我们在草坪茶馆喝茶,懒懒地晒着川西坝的春日暖阳。

最初他仍是一个劲地聊,聊一会便打起瞌睡来,几分钟后就睡着了。我脱下我的外套披在他身上,他微微打起呼噜。我和小叶在阳光下小声聊着,耐心等他醒来。

大约半小时后,他醒了,精神似乎又好起来,讲话仍是很夸张的风格。他大赞我家乡风光的秀美,说这是台湾所不及的;大赞川西九斗碗的味美,说如果在台湾开个杂烩菜馆,生意一定爆好。

这天的太阳很好很暖,晒得我们浑身酥麻。

下午,我提议继续车游川西坝,并说晚上可以邀约他喜欢的美女朋友再次聚会。他说他有些困倦,希望我送他回城里休息。

我送他回城里的路上,对他说下次带他游览我家乡著名的横山平乐寺,千年望丛祠……

他快活地说:大哥说话算话,小弟盼望着啦。

家乡的闪光时刻华哥(人物志华哥在成都)(5)

十二

不料此一去,竟是永诀。

不料此一盼,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今天,面对华哥的亡灵,我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我想,在远离故土台岛的大陆,有我、纪委的M书记、教育局的Z主任等一帮他认可的异乡朋友,华哥离世的时候,也不会带着遗憾走的吧?

家乡的闪光时刻华哥(人物志华哥在成都)(6)

十三

在华哥离世一年后,一位朋友告诉我:华哥的儿子也从台湾到成都了,在琴台路附近开了一家大排档。

朋友问我:要不要哪天我们去感受一下台湾风味?

我回答说:不必了。

家乡的闪光时刻华哥(人物志华哥在成都)(7)

(图片均由朋友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