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个行业及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请假制度,一般而言申请人打出报告给上级,请假理由合理即会应允,或者遇事紧急,事后请假是一种人情之举。就古代而言,以皇帝为首而形成的由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制度对官员进行着有效的统治,休假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有着严格的程序。古代和现在一样,有病假、事假和休息日,其发展过程呈现出假期种类减少,假期缩短的特征。

秦汉时已有休假制度,不过取词不是“请假”二字,常称为“告归”或“告请”

《后汉书》卷二十七:

王莽时,历太守、都尉。建武初,为左冯翊,在郡修典礼,设条教。政化大行。后告归平陵,望寺门而步。

宋绍熙刻本在此注,告请也,告归,即请假的意思。

两汉官员实行的是“单休”,一般工作五天,休息一天,另外还有夏至、冬至的假期。同时也有病假和事假,病假一般以三个月为限,若超过三个月就会被免职,但一些特殊情况,如皇帝特赐,则不会被免;事假一般是因父母去世,儿子应当奔丧守孝,汉文帝时规定奔丧期只有36天,但是到了西汉后期,延期至三年,这与儒家所强调的孝道思想有关。但是东汉光武帝令三公九卿、郡守和刺史不行三年之丧。三公九卿是中央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是中央的高级官员;郡守相近于市长;汉武帝时设州刺史,类似省长。

古代休假制度表(古代官员有没有节假日)(1)

魏晋南北朝时期,请假制度进一步发展,请假类型增多,出现了“番休”,即轮休制度。

《魏书·十九》

惟陛下资帝唐钦明之德,体文王翼翼之仁,惠洽椒房,恩昭九族,群后百寮,番休递上,执政不废于公朝,下情得展示私室,亲理之路通,庆吊之情展,诚可谓恕己治人,推惠施恩者矣。

帝唐指唐尧,曹植在公元231年上书,建议实行“番休”,百官轮流上书请求休息,这样既耽误不了公事,又能让官员得到休息,体现统治者的恩惠之策。

此外还有田假(农忙假)、受衣假(制备冬衣)、省亲假和婚假等。到了隋唐时期,请假基本延续前文几种,但休假制更为丰富,产生了例假,及每十天休息一天的旬假制度,此外元正(元旦)、寒食、清明、中和(二月初一)、端午、七夕、重阳、东至以及各种诞辰、忌日均是法定的节假日。

古代休假制度表(古代官员有没有节假日)(2)

宋朝时,休假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朝假,即不上朝,二是休务,即官员不值日办公。根据节日的重要程度,朝假有七天、三天和一天三种类型,虽在放朝假期间虽然不用上朝参政,但也得值日办公,七天假和三天假都得有两天值日办公,一天假不休务。

到了明朝,政治制度已发展得比以往更为完备,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管理,在借鉴前朝经验的基础上,休假制度进一步完善并严格。

明朝的休假制度:借鉴前朝休假制度,缩短节假日以加强统治

1.休沐假(法定节假日)

明朝国家规定的假期较唐宋元而言较少,常规假为每初一和十五休息一天。元旦假期较长,为五天,冬至是三天。从永乐七年(1409年)开始,规定元宵节放假十天。但若遇事,停止放假,如弘治四年(1491年)正月,全国灾荒严重,明孝宗命百官修省(修身反省),取消元宵节的假期。

2.病假

成化三年(1467年)成为定制,内外文武官员的病假都不能超过三个月,超过就要停俸,若是高级官员就要自动辞职。

请假手续十分繁琐,首先要上奏,经有关部门核实以及同乡官提供担保后才准假同时对于不同官员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御史不能回原籍养病,而其他在京官员可以回乡休养;进士患病首先在京调养两个月,仍不愈再上奏经核实和作保后方可准假。若经查是借病混假当事人和作保人都得罢职。

古代休假制度表(古代官员有没有节假日)(3)

3.事假

如探亲,祭祀,其流程为本人申请,由部门掌印官堪实代奏然后准假。假期因距离远近而订。弘治时,除往返路程外,在家两个月。超过假期一年的停发俸禄五个月,超过一年半及以上的送交官府审问。对于外官而言,则需三年考满之后才会给探亲假。国子生有父母者,洪武时三年才有一次探亲假。若在京的官员和进士要回乡完婚,经核实后给假。在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下,全国各地官员都得严格遵守请假制度,只有像为父母奔丧、结婚、生病这样刻不容缓的大事才有必要上奏,鸡毛蒜皮的小事绝不在章程之内。

清朝休假制度基本沿袭明朝,但在一些方面有所差异,比如探亲假,除往返路车外,一般以四个月为限度;病假则以痊愈为准。官员自请假之日起就算作自动解职,假满回任后由吏部重新开列铨选。假期内若从事不法之事经核实后以降职处分。

总结

总的来说,休假制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各朝各代的制度均在秦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丰富。同时休假制度是随着政治格局的调整而有所变化,明朝时官员休假的种类减少,日期缩短,与朱元璋废除宰相制有关。应官员管理制度而衍生的休假制度,对促进官员办公有积极的作用,适当的休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也体现了古代管理中的人性化特征。官员利用假期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展自己的朋友圈。此外,国家制定的休假制度也体现着儒家思想的色彩,对守孝的重视,是“孝道”思想的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请假制度的建立也为某些官员托顾逃避提供了制度依据,虽然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但还是不能避免。秦孝公时期,甘龙以身体不佳为由蛰伏自己府中不参政事,但在暗里地却出谋划策,培植自己的势力。因此一些官员往往以生病为借口反对皇帝政见或是结党营私,这对统治是极为不利的。由于统治者总是青睐那些自己喜欢的官员,常会赐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损公平,不利于休假制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政治制度史》

《明会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