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咱们来干一件最值得的事情:一起阅读《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未来简史》,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学历史的好处与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学历史的好处与方法(学历史的作用是让我们更自由)

学历史的好处与方法

今天开始,咱们来干一件最值得的事情:一起阅读《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未来简史》。

超越人类智慧的人工智能、主动的基因改造技术,更高级的经济增长,会把人类变成什么样?同样是人人关心的大问题,经他一分析,就连老司机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能被刷新一遍。

有多少历史学家对当前生物学的进展信手拈来?有多少宗教哲学家了解截止到 2016 年,现代科学对人的“意识”的理解?有多少经济学家能同时用历史、心理和动物学的理论解释明白,让大规模人群合作,和小团队互动,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非得有一位像赫拉利这样通才式的学者,才能把这一切综合起来,让我们对现代世界有点深入的见识。

谈到未来,有乐观和悲观两派看法。乐观的看法包括《理性乐观派》、《富足》这样的书,说毫无问科技进步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好;悲观的说法有的说人工智能将会统治世界,贫富差距将会增大,或者环境将会恶化云云。

这两派意见,放到赫拉利这本书里,连给前言部分做个背景都不配。

赫拉利要说的内容,我可以用几句话做个简单的预告:

1. 推动社会变革的不是我们对真实现实的认识,而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也就是宗教的力量。

2. 人文主义就是现代世界的宗教。

3. 科学和人文主义有一个交易,使得我们现在对人文主义的信念越来越强,而且要根据这个信念去改造世

界和自己。

4. 但是人文主义有个本质缺陷,会让这个故事在未来讲不下去——必须换一个新故事。

别着急。到底什么是“人文主义”,乃至什么是“宗教”,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天仔细解读这些意思。一旦你了解了这套思想,就会获得一个非常不一样的看世界的眼光。我读书这几天正好赶上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第一次电视辩论,我放下书看希拉里和特朗普,就好像看两个小孩一样。

这可不是说读这种“X 万年来谁著史”(如果你认为忠于李鸿章原文更重要,X=1;如果你认为忠于智人历史更重要,X=7)的大书特别容易让人自大。实际上赫拉利就在这本书里说,历史学家的作用绝不仅仅是让你有个更大的视角,而是让你更自由。

学历史到底有啥用?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学历史是为了相信历史是必然的。中国人民必然战胜日寇的侵略,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必然发生,和平和发展必然是世界的主题,中国经济必然是高速增长……这样我们就会充满干劲,相信将来必然能实现共产主义。

但是在真正的历史学家眼中,历史其实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结果。回到历史现场,大事件之所以有了后来的走向,一点都不必然——很可能就是当时一个意外小事件给左右的。

历史在每一时刻都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走向,如果真有平行宇宙的话,我们只不过恰好落在这一个平行宇宙之中。

赫拉利说,我们今天面对的现实,就只不过是这些偶然事件的历史枷锁而已。不是必然的,不是自然规律对我们的要求,那就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说欧美中产阶级人人都喜欢自己家门前有一片漂亮的草坪,每年花很多时间去修建维护这个草坪。草坪就是形象,草坪就是脸面。那么我们对草坪的喜爱,是出于自然的生理需求吗?不是。如果你了解历史的话,草坪其实就是个历史的产物。

对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贵族来说,草坪是个非常好的身份信号。完全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力的情况下,浇水割草维护一个大草坪非常昂贵,而且草坪除了好看好玩之外没有任何实际产出——既贵又没用,一看就是贵族家的东西。所以在历史上,人们崇拜草坪一点问题没有。可是后来的人还崇拜草坪,就只是历史习惯而已。

现在你家既有割草机又有自动灌溉系统,弄个草坪的成本跟当年的贵族不可同日而语,你各个周末割草又想做给谁看,想发个什么信号呢?

了解了草坪崇拜的历史,我们知道这件事只不过是历史习惯,不是自然的和必然的,我们就多了一个选择——也许你就没必要跟着邻居人云亦云,背负这个历史枷锁!比如我看学学中国园林,在门口弄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不也很好吗?

学历史的最大作用,是让我们更自由。

作为中国人我再补充一个例子。最近几年人们爱谈“凤凰男”,本来这说明阶层在流动,是个好现象,但是一个凤凰男自己可能会觉得很痛苦,什么“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之类,有的人甚至憎恨父母。但是如果他好好想想家族的历史,知道自己身上这点猥琐气质只不过是历史的产物,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根本没必要继续如此!理解了父母,他反而可能冲出身份的牢笼,从此不那么猥琐。

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摆脱历史的枷锁。

历史学家的作用不是在紧要关头告诉我们下一步的历史一定会往哪个方向走,反而恰恰是告诉我们你可以想象多种不同的可能性,让历史往一个不一样的方向走。

所以欲知未来如何,我们得先了解历史。事实上这本书大部分篇幅说的不是未来,而是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