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玉菡

知否里孔嬷嬷的话(知否原著聪慧的孔嬷嬷)(1)

孔嬷嬷,曾任六局女官,历经三皇五后,她自屹立不倒。

平安地从任上退下来后,又受到各路达官贵人的盛情邀请,作为教养嬷嬷去教导高门贵女们规矩礼仪,因为“不打不骂不红脸”就能将工作做好,以至于盛明兰这个内核为“现代独立工作女性”的人,都对孔嬷嬷的工作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知否》原著里,孔嬷嬷的出场次数并不多,但却令人印象深刻,凭的就是她那一双火眼金睛,以及她那从容不迫之间就能将问题妥善解决的作派。

而作为一个从高压单位“皇宫内廷”出来的人,而且是历经三次改朝换代依然能够全身而退的人,孔嬷嬷无疑很聪慧,那么,她的“慧”体现在哪里呢?

知否里孔嬷嬷的话(知否原著聪慧的孔嬷嬷)(2)

一、与命运的不公和解

坊间曾有这样一种调侃:生活给你一巴掌,又给你一颗糖,可讽刺的是,生活有可能刚给了你一记重拳,紧接着迎接你的不是贴心的嘘寒问暖而是透心凉的背后一刀。

生活对孔嬷嬷不算关照,先是没了亲娘,后又被狠心后娘硬逼着顶替其女进了宫,全然不顾她早已订亲,这来自家人的“背后一刀”,简直让人遍体生寒。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怎么能不寒呢?

更可怕的是,前方是一条险路,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跌落陷阱,落得个身首异处。

面对这样令人心碎的局面,连闺蜜盛老太太都替她抱不平,但她既没有哭诉命运的不公,也没有抱怨人生的不易,她笑着安慰盛老太太:“我这辈子可比常人精彩,没什么好抱怨的。”

知否里孔嬷嬷的话(知否原著聪慧的孔嬷嬷)(3)

然而,在勾心斗角、势力倾轧的后宫讨生活,怎么可能是一件容易的事,连她自己都说“连梦里都思量着那些贵人的肚肠”,由此可想而知,她的前进之路必然充满艰辛。

试想,如若是心性不够豁达、心智不够强大的人,面对这样高压的生存环境恐怕早就丢盔弃甲,但她却扛住了,而且扛得很稳,这一切都绕不开“与命运的不公和解”。

命运对孔嬷嬷是不公的,她本来可以拥有更为自由的人生,她本来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和孩子,但命运之手将她推入了宫墙之内,从此她的人生只能奔着保命而活。

可事已至此,她又该何去何从?

与命运的不公和解,是她唯一的出路。

所以,她认命,亦不认命。

认命,是认清形势并了解自己的实际处境;不认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竭尽全力避免自己被老虎吃掉,以及利用有限的条件去为自己创造美好的可能。

孔嬷嬷认命,她接受了入宫为奴的事实,明白自己身处险境;她不认命,她坚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她努力地坐上了内宫女官的位置,而且成功地坐了几十年。

知否里孔嬷嬷的话(知否原著聪慧的孔嬷嬷)(4)

二、不把恶心的事放在心上

孔嬷嬷心性开朗豁达,为人处事甚至比盛老太太更通透,活得也更加洒脱。

她曾经这样劝盛老太太:“不把恶心的事放在心上,当装傻时得装傻,该卑微时就卑微,该吃吃,该享受就享受,也不枉这一辈子。”

将孔嬷嬷的劝诫提炼出来,无非是八个字:放过自己,善待自己

装傻充愣、委曲求全又如何?只要能让自己活下去,长远地活得更好。

太过斤斤计较、事事都要较真,这不是聪明、不是圣明高洁,这是不放过自己、不善待自己。

可人常常“不放过自己、不善待自己”,比如:把恶心的事放在心上。

所谓“恶心的事”,不过就是那些让自己心里不舒服、让自己感觉不如意的事。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那些“恶心的事”就像包袱,心里装下的越多,负担便也越重,最终为难的还是自己。

所以说,不把恶心的事放在心上,是对自己的一种救赎、一种仁慈。

知否里孔嬷嬷的话(知否原著聪慧的孔嬷嬷)(5)

而且,人活一世,其实主要活得就是一个心态,心态好了,怎么样都能活得高兴。

而心态好的人,不得不提到孔嬷嬷的偶像——静安皇后。

静安皇后,皇帝宠她,她高兴,冷落她,她也高兴;她失去了两个儿子,女儿又被抱走,皇家还不能随便走人,这么多痛苦的事情砸到她身上,她该怎么办?

她学会了自己给自己找乐子。

这样一个恣意洒脱的人,生活砸下巨石,她便以巨石造景,怎么高兴怎么来,轻易不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鲜活;她轻轻地来,走后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于是,在她死后,皇帝对她念念不忘;至于她的忠实迷妹——孔嬷嬷则将她的豁达精神传承下去,对世事看透却不看破,在这纷纷扰扰的十丈红尘之内,尽量自在舒服地活着。

三、懂得看人要看里头货

俗语有言:驴粪蛋子表面光,绣花枕头一包糠。

换言之,要想看清事物的本质,便要剖开表面看内在,如同孔嬷嬷所说“看人要看里头货,外边再花里胡哨也不如人品敦厚要紧”。

这句话,不仅是孔嬷嬷的肺腑之言,也是盛老太太大半生的追悔感悟。

知否里孔嬷嬷的话(知否原著聪慧的孔嬷嬷)(6)

盛家老太太,是一个聪明的人,但她的人生经历两次被打脸,都源于不懂得“看人要看里头货”。

第一次被打脸,是因为嫁给当年的探花郎——盛老太爷。

当年盛老太太正值妙龄,不顾父母的反对,将一腔柔情都托付给了一见倾心的英俊探花郎,可谁知这个男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新婚没多久就领了个美妾回家,后来他贪花好色、不辨是非的行为更是搞得家宅不宁,也成为了盛老太太失去唯一孩子的导火索。

第二次被打脸,是因为收养了林噙霜。

当年盛老太太见林噙霜柔弱无助、知书达理,便发了善心收养她,把她当闺女一样培养,可这样一个讨她欢心的伶俐人,却私下偷偷和自己的庶子有了首尾,还不顾廉耻地上赶着去做小妾,从而导致儿媳妇王若弗与自己离心离德,林氏的举动无疑给了痛恨小妾文化的老太太一个响亮的大耳光。

知否里孔嬷嬷的话(知否原著聪慧的孔嬷嬷)(7)

盛墨兰肖母,学会了其母林噙霜那一套伶俐的手段,在盛老太太放出风声收养孙女期间,盛墨兰的表现可谓是完美,无论说话行动都处处透着乖巧妥帖,可这样一个不管刮风下雪都殷勤地在跟前尽孝的孙女,却在老太太决定将明兰养在自己屋内的那一刻,立马就没了踪影。

由此可见,再花里胡哨的外在条件,都比不过捧着一颗赤子之心的敦厚来得暖心;而话说得再漂亮动听,表现得再完美无缺,都不如“关心则乱”的待人显得真诚。

所以说,学会看人是一件要紧的事,而盛老太太被打脸,就是因为当年没有看清眼前人。

可有人说了:“知人知面不知心,看人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承认,看人是一件需要功夫的事,否则便没有那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了,但“魔鬼在细节”,一个人再善于隐藏,也无法消除所有的活动痕迹,因此,善于观察能帮助我们越过表象去看清本质,就像孔嬷嬷,她看人很准,离不开她的善于观察,比如她能在教导华兰规矩礼仪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观察到了明兰的“大智若愚”。

孔嬷嬷的看人本领,并非一日之功。几十年的皇宫内廷生活,整日整夜地琢磨贵人们的心思,稍有不慎就有掉脑袋的危险,这样劳神费心、小心翼翼的生活,并非孔嬷嬷所愿,却也练就了她的一双火眼金睛,所以她看人看得准、遇事看得透。

知否里孔嬷嬷的话(知否原著聪慧的孔嬷嬷)(8)

命运给了孔嬷嬷一幅烂牌,幸而聪慧如她,即便生存不易,依然靠着自己的奋斗谱写了一番成就;豁达如她,即便命运不公,依然记得要享受生活,甚至她还劝诫闺蜜:“不能白白糟蹋这一世,怎么好过就怎么过,有一天日子便要过好一天”;内方外圆如她,行为处事有理有据、妥帖圆滑,可不管人生境遇如何变化,她的内里依然保持着那份“落拓不羁”;她敢爱敢恨,她不是圣人式的“以德报怨”,她在听闻后娘的女儿过得一团糟、后娘潦倒而死的时候,她释然般地喝了一坛子酒庆祝,她没有辜负她这一辈子,她尽力在有限的条件里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孔嬷嬷的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场应对能力都毋庸置疑,但她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无论经历过什么,始终能够保持清醒,而正是因为清醒,使得她没有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怨天尤人”: 她珍惜当下,懂得从“断瓦残桓”中发现“赏心悦目的美”;她活得丰满也“看得开”,所以她该吃吃、该喝喝、该享受就享受、该妥协便妥协,不将恶心的事长久地埋于心间;她懂得迎难而上、不畏艰苦,也晓得激流勇退、知足常乐;她隐忍规矩却也随性洒脱,她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她让我相信:有人即使出身泥沼,也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知否里孔嬷嬷的话(知否原著聪慧的孔嬷嬷)(9)

孔嬷嬷的一生,看过许多人,做过许多事,她始终没有做的,是:怨天尤人。

真正的生活强者,如孔嬷嬷,他们学会在逆境中掌舵自己的人生,不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对自己无益的事,而对自己无益的事,很典型的一件便是:怨天尤人。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命运不公,你是选择臣服然后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抱怨不休上,还是选择折腾然后拼命地做到无怨无悔?

孔嬷嬷的答案是:好的心态,才能驾驭好的生活。

所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想方设法,将每一天都活得问心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