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渼陂,那一座座用青灰色砖木妆扮起来的民居、祠堂、古书院、店铺等,使人感觉到它依旧静静地躺在历史中。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1)

渼陂一词原为陕西户县古湖泊名,南宋初年,北方饱受兵乱,户县人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迁徙至江西,因怀念故乡,故以渼陂为村名,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庐陵文化第一村。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2)

渼陂古村里有一条小河叫渼水,而陂就是河岸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渼水岸边的一个洲头。这就是地名渼陂的由来。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3)

青石板铺就的地面,渼陂牌坊矗立在眼前。一池碧水后,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恢弘的祠堂首先映入眼帘,远远地就能看见赤底黄字“翰林第”三个大字的牌匾高高悬挂在大梁上。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4)

留住一个村落,就留住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古村群渼陂共有583栋民居,明清的就有367栋,历经风雨沧桑,却仍保留着众多精美细致的木雕、屏雕、石雕、砖雕、灰塑、描金、彩绘、墨绘等,鹅卵石道路,青石板街巷,基本都是保持了明清的格局。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5)

穿越渼陂,犹如走进历史。书院、儒商、历史遗迹、建筑艺术、红色文化……构成了现在的“庐陵文化第一村”渼陂。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6)

“梁氏宗祠”是渼陂村的总祠。祠堂门口两侧默立两尊张牙裂眦的石狮,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宏大宗祠。据权威史料记载,在庐陵先后产生进士3000余名,就一个古代府州而言,大概能称全国之最。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7)

顺着小巷,绕几个弯,“二·七”会议会议旧址呈现你眼前。1930年2月6日至9日,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赣西、赣南特委、五、六军军委联席会议,即著名的“二·七”会议。该旧址是渼陂红色历史的集中体现。“梁氏宗祠”其实也是“红四军总部遗址”。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8)

宋元时期,梁氏按照古代宗法制度修建祠堂、制定族规,形成了一套尊祖敬宗的制度。到了明中期,这里的村民开始从事商贸活动,逐渐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并形成了鼎盛的文风。随后,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逐渐兴起,游彩辇便是产生于这一时期。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9)

早期的渼陂“彩擎”是一种结构简单、高约3米的木架,绑坐在辇架上的男孩人数为3人,由4名壮汉扛抬并控制辇的平衡与转向而巡游展示表演。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10)

参与表演的五六岁男孩洗浴后,在族长的带领下进入梁氏宗祠“永慕堂”盛装跪拜祖先,然后才能开始装“彩辇”。装“彩辇”时,男孩穿上戏服被绑在辇架上,装扮成各类人物,如《西游记》《白蛇传》等神话故事中的代表人物;又如《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中的代表人物;还有扮演“庐陵三状元”——文天祥、吴伦、文武等历史人物以及农夫、渔民等百姓的,一辇一个故事。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11)

后来,在当地梁氏第28代族人梁道伸的建议下进行改装升级,升高到4米,制作工艺也相应复杂。高高的辇架上用靠垫类物体绑坐7~8个男孩,抬辇的壮汉也增加至十余人。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12)

辇架由专人控制转向和平衡,在水平面的道具上按顺时针缓慢旋转,旋转过程中伴有形式多样的表演。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13)

待装扮完成,3声铳响过后,10面彩旗、绣有“江南古村渼陂”的村旗和匾额等领先出发,2对牌灯、8把万民伞随后,各堂“台辇”、“乌车辇”纷纷起架,唢呐锣鼓齐鸣,依次簇拥出祠。在族长的指挥下,长长的“游彩辇”队伍穿街过巷,场面蔚为壮观。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14)

大概从清末开始,“游彩辇”增加了舞龙、舞狮、花灯、花篮、彩龙船、蚌壳灯等灯彩表演。参与人数也从数十人逐渐增加至450余人。2010年,“青原渼陂彩擎”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15)

“游彩辇”的主角是轻巧灵动的孩童,抬辇的则是年轻力壮的青年,达到了一种力量与童趣并存的效果,也寓意渼陂人不畏险阻、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16)

在“彩辇”底座上,经常可以清晰地看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寓意吉祥的成语,木制辇架的柱壁上还可写上“忠、孝、义”等文字。据王满春介绍,这些字是渼陂梁氏一族的立家之本,是数百年来传承发扬的优秀精神品质。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17)

村外又村千户荫,树间生树四时春。人人塘边忙浣洗,家家门前流清泉。在渼陂古村,岁月悠悠,这里的村民依然悠闲地生活在村落中。汩汩流淌的清泉,和挂在檐角的一抹残阳,勾勒出一幅绝美的乡村意境图。

晚上的渼陂古村(江西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