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的第二部电梯也换新了。至此,被居民称作“老大难”的两部电梯都换完了。本报从2021年5月开始追踪报道这一案例,为推动问题解决,其间属地小关街道、各家产权单位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本市各相关部门也到小区调研,力求以这一案例为范本,为破解央属产权老旧小区普遍困局找到新的解决思路。

新村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央属老旧小区改造探索新思路)(1)

新村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央属老旧小区改造探索新思路)(2)

工作人员正在为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换装新电梯。

回顾

2021年4月,市民热线12345接到了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居民的感谢电话。楼里的电梯曾经因为设备设施老化常引发各种问题,在电梯停运的关头,社区党委书记竟自掏腰包为大家垫资,解了燃眉之急。

一通感谢电话却暴露出了深层次问题——居民楼电梯坏了,无论是紧急维修还是大修、更换都有相关流程,为何要社区的工作人员垫资呢?记者展开了调查。

原来问题卡在了产权单位上。这栋老楼建于1989年,现在的产权单位共有三家,且均是央属产权单位,小区没有社会化物业,由占比最高的产权单位进行物业代管,该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各项推进工作中,由街道、社区协调央属产权单位难度很大。跨行业跨系统,各单位相互协调也不容易。一轮一轮的协调会上,总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商讨过程中总要被权责不清的问题牵绊。

探访过程中,居民告诉记者,小区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除了更换电梯,还有房屋漏雨、消防设施老化等。

探访

楼里的两部电梯都换新了

“本来以为能换一部电梯就不错了,没想到两部都换了,真好!”回访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楼里的老人对新电梯称赞有加。“电梯比以前豁亮,运行平稳,也不用再担心夹人、关人这些老毛病了。”

居民王先生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楼里只能有一部电梯勉强维持,另一部长期停运,所以早晚高峰上下楼甚至有种等公交车的感觉,“上下都很慢,开门都是人”。他打12345提过建议,要修就得修两部,这一部电梯压力太大了。

“党建协调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属地小关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解决这栋老楼的电梯更换难题,从去年开始,属地街道工委书记带队到涉及的各家央属产权单位一家家跑,通过党建引领协调各家单位,最终各方达成了搁置历史遗留问题、先保小区安全的共识。

工作人员说,在去年的协商会上,属地街道积极为这栋居民楼的3家央属产权单位搭建了共商平台,在街道、社区及法律顾问的共同见证下,3家单位签署了框架协议,这份框架协议也成为了解决难题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楼里产权占比最大的产权单位优先垫资,解决了资金问题,楼里两部电梯的更换立即提上了日程。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今年7月,楼里的第一部电梯更换完毕并投入使用,至9月,第二部电梯也完成更换。

小关街道工作人员表示,属地的工作仍未结束,以解决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换梯难题为契机,为这类普遍性问题找到解决的模板,从而推动央属产权单位老旧小区实现自我运转,这才是这项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在此期间,楼里的应急抢修工作属地街道主动兜底。下一步,属地街道还将积极引导小区的物业改革工作。

转变

从“向后看”到“向前看”

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的两部新电梯均已通过特种设备检测,具备了运行条件,于是居民用上了新电梯。但有细心的居民发现,检测合格证还没有挂到电梯轿厢里。这是属地小关街道这两天正忙的事,挂上这张检测合格证还需要产权单位提出申请,到底是垫资的产权单位来申请,还是全楼的3家产权单位一起“盖章”?还得继续协调。

这样一个细节反映了在京央属产权单位老旧小区的通病,即因为诸多历史原因带来的权责不清。工作人员说,按照过去的认知,不把权责厘清楚,推进任何工作都避免不了绕回到权责问题的死胡同里。但是年代久远,再加上各产权单位的机构改革等客观原因,厘清权责是相当漫长的过程。

资料显示,早在2020年,该楼产权单位提出过物业移交等,但小区至少还存在包括电梯故障、上下水管设备设施老化、房屋漏雨在内的7大问题。这一方面不符合移交条件,另一方面遗留问题太多,没有物业单位愿意接手。

“而此次能够解决更换电梯难题的关键,是把一直以来的‘向后看’变成‘向前看’。属地街道积极搭建协商平台,通过党建引领,让各方先把‘老黄历’放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小区现状上来。”工作人员说。

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的产权单位中,既包含央属企业,也包含事业单位。调查发现,近两年来,各大部委、各系统都在积极推进老旧小区的改善工作。但办事流程不同,推进速度不同,政策落地有先后,便出现了“水桶效应”。产权单位各自反复申请,反复预算,时间就是赶不到一起,这样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工作人员说,随着从“向后看”到“向前看”的改变,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终于迎来转机。各方将目光投向未来,即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相关的政策最终都会落实。于是哪一方先得到了政策及资金扶持,便先行整体垫资,让居民的难题优先解决。

记者手记

相互补位可破困局

梳理近期报道,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换了新电梯,小黄庄一区9号楼也换了新电梯,这些案例本报持续追踪一至两年,见证了各属地从举步维艰到找到突破口的过程。

主动垫资,在本报追踪的这些案例当中,这一办法均是破局的关键。一栋老居民楼里,哪个产权单位先获得了政策及资金的支持,便先行整体垫资,惠民工程的进度就不会再耽误。与此同时,随着各产权单位相关政策陆续落地,再把扶持资金归还到垫资的一方。这一流程是破解困局的新思路。

搁置历史遗留问题,夯实小区的基础,从而确保小区顺利完成“三供一业”移交,让小区逐渐实现自我运转。

(原标题:央属老旧小区改造探索新思路 惠新南里两部老大难电梯换新)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景一鸣

流程编辑:u099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