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问初衷,情愫已空,

昔日多少在心中,思忆难敌新意攻,说甚成龙。

山盟付西风,海誓无踪,

少年早作一闲翁,诗酒琴棋终日里,岁月匆匆。

诗心之旅(与诗之缘)(1)

作为一个习惯于封闭自己的人,也没有什么朋友可以倾诉。虽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但却是一个匿名表达自己的好地方。百无聊赖,遍突想可以在这里想说说诗词对我的影响。诗词和古文,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可能是恐惧吧,当然,我也不例外。

在接受的义务教育里面,每当语文老师让我们分析“李白”、“杜牧”写诗时候的心情,又或者让我们把738个字的《前出师表》背诵出来,总是会让整个班级里的同学怨声载道,当然也包括我。我跟诗词的缘分,大概能分为四个阶段吧。

第一阶段,应该是我读高中那会儿,那时候我的字写得并不怎么样。语文老师便让我买了一本字帖,并要求我每天必须练习。当时的我,在课余时间除了练习硬笔书法外也会跟几个被认为"差学生"一起喝酒,慢慢的,字帖上的“将进酒,杯莫停”,“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些关于酒的豪迈之言竟然让我产生了一丝的共鸣。可以说,酒是触发我去了解诗词的一把钥匙。

诗心之旅(与诗之缘)(2)

第二阶段,应该是高中快毕业的时候,读书厉害的同学,都在憧憬着以后的大学生活。而我这种读书真的很一般的人,则是在想像着社会的美好生活。小小的年纪却有大大的梦想,几个人坐下来一说,张口便是经济政治商业,无时无刻都有种明天就要去纽交所敲钟上市的感觉。在现在看来,那时候的自己就是年少轻狂的言行举止妄想把自己包装得老气横秋。到最后,普通的白话文已经不足以让我吹的牛显得更高端了,所以那时候便爱上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种充满着热血激情的诗词,每天给自己打着来自古代的鸡血。

诗心之旅(与诗之缘)(3)

第三个阶段,便是四年前左右吧,正如所有人都经历的一样,年少轻狂的白日梦,终归会被社会拍醒。在事业、感情、长辈等等恼人的事情有所经历之后,人突然的就变得有点负能量起来。这时候,婉约派的词,便开始走进了我的心。“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酻江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本来预留了很长的篇幅来写这一段,但是仔细想想,现在回望过去,那时候的我也只不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最让我感觉到讽刺的是,这句词也是大部分的家长们用来应付孩子内心所经历的阵痛的惯用手法。

诗心之旅(与诗之缘)(4)

第四个阶段,就是近这一两年了。经历的事情更多了,内心更强大但也更复杂了。在各种各样的因素产生的化学作用下,我对诗词的热爱又到了另一个阶段。我不再是看着前人的诗词然后对比自己的遭遇而产生共鸣了,我开始对诗词有了自己看法,甚至开始高频产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我曾经发朋友圈对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示过强烈的不赞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得意才尽欢,那这也太惨了吧。应改成“人生在世须尽欢,莫论得意与失意”。我也独自暗笑过用“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向另一半表达爱意的人,因为对应的下半句是“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关于我写出的不少诗词,作为个人感情的宣泄,我并不喜欢公之于众,偶尔借着两分酒意发了朋友圈,也会在第二天早上删除。这也导致有几个看到过我作品的朋友就打趣道:想看到你的诗就跟武侠小说里面捡到武林秘笈一样,都需要莫大的机缘。这文章,只是我回忆了诗词陪我走过的日子的记录而已,也算是对诗词让我能记住很多曾经发生的故事表示感谢的一封信吧。也许旁人来看这篇文章会显得毫无营养。时间过得很快,但是大脑能储存的记忆还真的多。不过今天也发现,一些人一些事不知是被时间磨去了,还是大脑主动选择了忘记。某些记忆,越想记,便越记不起了。

其实现在应该是诗词与我之间缘分的第五个阶段了。我发现自己有一段时间写不出好的文章或者诗词了,我再也没写出过“纵使佳人难相忘,终是相辞陌路往”的无奈,也说不出“山盟付西风,海誓无踪”的不忿,只剩下了“少年早作一闲翁,诗酒琴棋终日里,岁月匆匆”的颓废主义。这种写不出文章诗歌的感觉让我感到了焦虑甚至暴躁,毕竟,这是我平时宣泄情绪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今天突然想起曾经跟好几个朋友说过的“黯然销魂掌”的故事,就有点释怀了。才发现,这个故事再被我说过这么多次之后,也终于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了。唯一不同的就是杨过的黯然销魂掌不再黯然销魂是因为他苦等了十八年后,终与小龙女重逢,将执念变为了现实。而我的不再黯然销魂,可能是因为“无心便无欲,无欲便无求”这句话给了我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