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教版数学教材的部分插图在网络上引发争议并迅速发酵,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有网友表示插图人物眼神呆滞、缺乏基本美感,更有网友指出,这种“诡异画风”插图是审美的倒退。

老教科书插图辣眼睛(文艺观教科书插图画风引争议)(1)

引发争议的小学课本插图。图源网络

在对现行教科书插图进行批评的同时,有部分网友翻出了自己小学时使用的教材。忧国忧民的杜甫像、瓜田刺猹的少年闰土、坚毅悲壮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伴随几代人集体回忆的经典插画,也随着话题的升温再次回归公众视野。

老教科书插图辣眼睛(文艺观教科书插图画风引争议)(2)

《少年闰土》 图源网络

在这些曾经“刷屏”课本的美术经典里,也有不少自广东美术“大咖”的手笔:潘鹤的《艰苦岁月》、汤小铭的《永不休战》、雷坦的《飞夺泸定桥》等经典作品,都已成为在全国广泛传播、至今依然脍炙人口的经典。

一幅好的教材插图应该具备哪些标准?广东名家在教科书里留下的美术经典为何扣人心弦?这些作品为美育工作者带来哪些启迪?多位广东美术与教育专家学者向小南分享自己的观点与心得。

好的教材插图有哪些标准?专家如是说

尽管教科书插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遴选标准,但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周凤甫认为,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树德立人”,教科书的审美体系是客观存在的,插图的审美趣味同样需要满足其公共属性的要求:“应该做到‘雅俗共赏’。

“要体现出教科书特有的严谨性和学术性,教科书的规范性,与孩子成长时期的身心状态相适应。”周凤甫说。

广州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美协少儿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周鲒认为,教科书因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属性,故谈论教科书插图时,也不单单是谈论审美的问题,更首要的是其传递有效信息的功能性。

“教科书插图,是一种用图形图像带领同学们更好走进学科知识的有效手段。这些插图也许就奠定了孩子在视觉上的‘第一口奶’。”周鲒比喻。

因此周鲒认为,好的教科书插图还应该同时具有“思维导图化的引导视觉”,这样才能够借用视觉完成对知识潜移默化的接收。他建议,教科书插图应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这是学科知识传递与视觉呈现的融合:“这不单是美术领域的问题,更是当代教育学、心理学与画家、设计师共同完成的课题。”

以插图画家出身的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城认为,好的插图既需要对文本有很好的理解和叙述,同时又能引导孩子由一幅插图联系文本内容展开想象。金城概括,插图作者需要有“美育的责任”“客观的呈现”,在“尊重原意”的同时,还能为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广东美术曾留下入选教科书的经典插画

广东画家曾留下一些优秀的作品入选教科书。金城回忆,上世纪70年代,著名艺术家詹忠效为长篇小说《晋阳秋》作的插图,曾经在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中荣获一等奖。“这是对广东插图画家的充分肯定。”金城说。

老教科书插图辣眼睛(文艺观教科书插图画风引争议)(3)

《晋阳秋》插图

广东著名画家林墉,也曾为文学作品《泥泞》创作的插图,这幅图代表了林墉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所画插图的面貌。据当时的编辑回忆,每次创作,林墉都与编辑部互动商量:“他每次都是带着感动进行创作,有时甚至还会请求编辑让他多画几幅插图。”

老教科书插图辣眼睛(文艺观教科书插图画风引争议)(4)

《泥泞》插图

专家认为,作为新时代广东的美育工作者,更应该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建立,立足于美育。“孩子的未来、社会的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应该是我们在做这种公共性内容所必须重视的。”周凤甫总结。

▼回顾:这些广东名家经典美术作品都曾入选教科书

《艰苦岁月》,雕塑

作者:潘鹤

出处:《语文》人教版1988年第六册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潘鹤创作的雕塑《艰苦岁月》生动塑造了艰苦斗争环境中的海南岛琼崖纵队战士信念坚定、开朗豁达的光辉形象。如今,《艰苦岁月》已成为各种中小学美术欣赏教材及百年美术必收录的作品之一,作品原件现存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老教科书插图辣眼睛(文艺观教科书插图画风引争议)(5)

《艰苦岁月》

《飞夺泸定桥》

作者:雷坦

出处:《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第十册

这是出生于广东广州的画家雷坦于1977年创作的油画《飞夺泸定桥》。据说,为了创作这幅作品,雷坦曾用近三个月的时间,重走红军长征路线,以切身经历在画面中还原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的精神。

老教科书插图辣眼睛(文艺观教科书插图画风引争议)(6)

《飞夺泸定桥》

《不灭的明灯》

作者:杨之光

出处:《语文》人教版1988年第六册

《不灭的明灯》描绘的是在严峻的历史关头和极其艰苦的岁月里,毛主席深夜写作时伟大而质朴的形象。作者杨之光运用布局的简繁粗细、笔法的刚柔虚实和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使整幅画呈现出一种写生的韵味,给人以现场感。

老教科书插图辣眼睛(文艺观教科书插图画风引争议)(7)

《不灭的明灯》

《江山如此多娇》

作者:关山月 傅抱石

出处:《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是根据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词意而来。这幅画一改原有山水画表现枯寂深远的习性,让古老的意境获得全新的意义。

老教科书插图辣眼睛(文艺观教科书插图画风引争议)(8)

《江山如此多娇》

【记者】杨逸 关雨晴

【图片】(除标注外)南方日报资料图片

【作者】 杨逸;关雨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