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在技术革命和全球疫情的双重打击下,非研发岗位岌岌可危,该职业的红利期是否已经过去,互联网是否走向衰退期,未来会如何发展?本文带你一同探讨本行业的红与黑,一起来看看。

不好的交互设计产品分析(关于产品经理已死)(1)

2021年,对于大部分互联网人来说,过的并不好。

蚂蚁集团上市受阻,离“财富自由”就差几步的老员工扼腕叹息;

爱奇艺等互联网企业裁员消息频出,厂内和厂外都弥漫着焦虑与愤怒;

“双减”政策瞬间熄灭学科教育的大火,新东方等教育企业谋求转型;

应届生内卷进大厂,倒挂老员工,没想到最后变成了背星侠和C位咖….

似乎一切都已经明示了:互联网,玩到了头。

其中,作为非研发岗位的代表——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则被部分研发人称之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作为相关者,我理解他们的意思,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我一直认为,行业发展太快,肯定会不好,因为前期跑的太快,可以压住很多问题,而到了发展乏力、增长受阻的时候,就是各类问题频频爆发的时候。

我想,这不过都是高浪潮褪去后的一地沙滩,就好像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基建刺激带来土建黄金十年一般。

本文依托“产品经理已死,交互设计已亡”的舆论论点,依据自己的经验,从行业、职业和技术发展角度来思考产品设计岗位的何去何从。

笔者从事产品岗位一年半,可能看法和理解深度较浅,但还是想做一个初级产品经理的思考复盘工作,有问题和建议大家可评论~

文章核心观点如下:

  • 行业红的发黑:先入场有肉吃,还能制定吃饭规则,后进场疯狂卷可能就只有一口汤
  • 职业素质必卷:产品经理职业的T字形发展越发重要,不但要做专而精,还得要“全“
  • 技术浪潮迟到:产品和技术此消彼长:前沿靠技术、发展靠产品、饱和看运营
一、行业红的发黑

先入场有肉吃,还能制定吃饭规则,后进场疯狂卷可能就只有一口汤

1. 岗位的诞生是分工

话说,产品经理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维基百科对于product manager的定义:

按照联合国训练研究所CIFAL中心发布的“UCPM产品经理”认证标准,产品经理的职责是:“领导和管理愿景驱动的跨职能团队,根据市场和用户研究的结果,形成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从而运用新技术或/和新的商业模式,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流程、工具和方法,开发出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并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同时,他们要协调企业中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协同完成产品的设计、研发、测试、上市、运营、制造、推广、服务和退市等工作,帮助企业实现商业利益,并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家一想到产品经理的经典代表人物都有谁?

第一个毫无疑问就是“产品之神“——史蒂夫·乔布斯,作为苹果的创始人,引导苹果公司研发出多款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产品,如macbook、ipod、iPhone、ipad等系列。

第二个应该就是国内微信老大——张小龙,作为国民级通讯应用的掌舵人,对微信生态的绝对掌控可以看出他自身的产品功底。

但实际上,无论是乔布斯还是张小龙,他们的身份绝不是狭义上的产品经理,换一句话说,所有的ceo都可以说成是产品经理。

而如今我们现有意义上的产品经理,大多数为软件服务(APP软件、Saas平台、服务模式)的岗位,他们的背景在前期居多为技术开发,大学也学得是计算机技术,因为在2010年移动软件开始热火的时候,并没有严格细分出产品或交互这一领域,很多的界面设计依旧是开发团队操刀,其界面体验可想而知。

面对一个蓝海,没有前车之鉴的背景,并且为了更好管理产品、面对市场挑战,研发团队就分出一部分人开始掌控产品方向,处理功能和需求优先级,也开始招聘专业的设计师协同工作。

前期,产品经理是技术背景出生的,而交互设计和APP设计师也是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转变而来,所以,产品和设计岗位本身就是分工而出,是传统概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另一种诠释罢了。

而做到后期,移动产品细分领域越来愈多,单个领域内不同架构还可以继续细分,产品经理岗位的角色就愈发多元,互联网 的模式也越来越欢迎不同背景的同学,例如医疗类产品就要求应聘者有医学背景,资讯类产品的jd中也写明中文、新传类优先。

到此时,产品的工作更多专注在市场、需求和功能上,用户研究有研究部门,技术相关有项目管理,分工之下,如果项目并没有之前那样获利,自然会被冠以为鸡肋。

所以,不要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内部人,每个岗位都是有自己的价值的。

2. 前者红利后者内卷

前期的产品经理时代,真的可谓是百家争鸣。

那时候,空白市场众多、领域还没有巨头、用户习惯还没有养成,很多00后甚至还不知道多年前安卓手机的返回操作还是在屏幕上方。

那个时候,入局的便是规则制订的参与者,功能如何排列优先级、需求如何挖掘、市场如何分析、协同合作如何沟通等等,这些在前期他们摸索下探讨出一整套理论和实践方法论。

这一批产品设计者和开发人员的努力值得市场认可,但后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其中,此时的互联网已经开始跑马圈地,随着巨头的出现、规范的建立,产品同质化开始严重起来,各领域的常规商业模式也被摸清,这时候的产品经理,如同流水线生产一样,标标准准的工具人,从方案编写到协同跟进,都是沿着大致相同的职业路径行走。

2017年,iPhoneX点燃了全面屏的爆发,之后,安卓和IOS的系统操作、发展理念趋于一致、互相借鉴,平台如此,以平台为依托的软件也是如此,更不用说开发产品的人了。

发展停滞、强化存量,各个大厂的坑位有限,而相同的路径却涌入越来越多应届生、转行人员,导致人员技能越发专业和细致,但越发细致,就导致越发内卷,这种内卷已经不是正面的发展,而是无意义的内耗。

话说,如今的产品类报告中,体验五要素的范围层、结构层的分析真的是属于填字数的形式了,大多数都是APP,而能在这几轮红海争夺杀出的软件,基本上都有融资,身后都是大厂的影子,产品的讨论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算法技术、供应链。

毕竟,一块屏幕而已,早就在这十年被玩了顶朝天,一旦哪家弄出了新的功能和交互形式,大部分都能轻易被借鉴。

可以这么说,在如今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功能型产品经理已死、界面交互设计已亡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职业素质必卷

产品经理职业的T字形发展越发重要,不但要做专而精,还得要“全“

1. 业务技能替代性强

上到商业需求文档BRD、市场需求文档MRD、产品需求文档PRD,下到项目迭代计、开发排期、沟通协作,想象应该是绝大多数产品人的标准职责了。

但实际上我们是如何操作的呢?大部分应该都是有一些模板,直接往上面套内容,最后再调整下内容语序就完事了。

模板属于“术法”这一层面,而模板目前也是同质化严重,甚至连填写上的内容,也是参考其他人的报告进行增删后进行粘贴复制。

这也就是程序员天天嘀咕的:写文档有什么技术门槛?画图我也行啊,比你们更专业。

为什么几年前程序员还不会如此显而易见的说呢?因为行业已经不同了。

产品同质化,各类产品层出不穷,程序员自己没画过,但他自己都已经对常规的产品功能都很熟悉了,甚至有时候还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

当产品功能不再是拼市场的关键的时候,产品经理自然就变成了领导的传话筒和粘贴工具,这种工具人的角色太容易被替换。

2. 多领域且软硬均沾

那么如何在相同路径中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呢?

老实说,我也没有具体的想法,但绝对肯定的是,随便画画原型图、跟进协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初级产品经理需要自己卷自己,加快自己的T字形发展。

首先是市场敏锐度这一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业思维。

都说产品经理是CEO的学前班,商业这一块的知识非常重要,上要能大致了解宏观的行业动态,下要清晰明白市场内的竞争格局,在合适的时间下一个硬棋,不限于产品、功能等。

这快非常难,因为很多是产品总监或者总裁才会做的事情,但是,目前的超快变化的市场,肯定会急缺这种高敏锐度的人才,不能再以一成不变的姿态来迎接多变的世界。

其次,便是多领域知识的了解和把握。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全面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强大的软实力,在保证自身产品实力的基础上,往外进行衍生,无论是工业设计、AI算法、前后端开发、医疗、法律等等,都可以进行快速了解,说不定就是后续产品sense的支持点。

永远记住,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快速构建自己多维度的能力,才能保障未来的发展,而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其实也是不断挖掘自己的优点,说不定,哪天打工人摇身一变就成为了企业家。

三、技术浪潮迟到

产品和技术此消彼长:前沿靠技术、发展靠产品、饱和看运营

1. 等革命性技术和杀手级应用

有人说,技术好了,产品才会好,技术都没有成熟,产品再好也只是空中楼阁,啊,我说的不是元宇宙哈,不要误解读。

把视角拉回2007年,iPhone诞生的前夕。

此时的手机市场是诺基亚等巨头引领的时代,没有想到,iPhone却不在红海之中诞生,而是开辟了另外一个战场,影响至今,其AppStore更是无数开发者不断涌入的创业平台,造就了一批“神”级APP,以此也诞生了不少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

在2008~2011,市场空白,此时,能尽快开发完入局做第一批领域软件显得更重要,此时的用户习惯尚未确定,都处在摸索阶段;

在2012年到2018年,行业火爆,各类领域融资不断,而此时,开发技术不再是行业壁垒,拼的就是体验,吸引用户依靠功能和交互。

而在2019年后,各大市场要么成为红海市场,要么是蚂蚁市场,此时运营、商业模式更为重要,增量到头,需要做优存量。

所以,当新技术诞生的时候,产品能开发落地是最为关键的,而当技术开始普遍流行时,拼的就是产品体验,而到技术缓慢、产品冗余时,这时候运营和商业模式更为重要。

如今,每一年都是新(概念)技术的元年,从5G、VR\AR,到如今的元宇宙,都只是一个雏形,因为谁也不知道真正的革命性技术究竟是什么。

但无论如何,技术也都是回归到场景之内,无论是场景优化还是效率升级,都是回归到人这一维度。

四、结尾

作为个人,切记追涨杀跌,需要分析资产和负债,入职产品经理,可能在过去是资产,如今可能是负债,而在未来机会来临的时候可能又会成为资产,带来收益。

所以,产品新人也不必太多焦虑,下一技术浪潮来并且对应产品落地的时间谁也无法预料到,与其惆怅,不如多方面发展自己,寻找更多的机遇,而不是局限于单点、反复追求热点。

抛掉产品经理等这种狭义角色之外,希望大家可以保存对新事物的包容性、保持自己知识体系的开放性,不然,等到下一个浪潮来临的时候,你已经僵在了沙滩之下。

本文由 @loosaumi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