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一个人的言语体现关其自身的修养和智慧,言既出口,便应做到,不在便是对自身的消耗和损伤。同时如果不能感同身受请做一个倾听者,毕竟任何人所经历的不一样,你的建议未必是帮助了别人,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言语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内心,慎言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万事皆因言多必失(慎言言多必失祸从口出)(1)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时不仅仅是恶语,不适当的言论和不合时宜的话都宛如一把尖刀,会狠狠地刺穿别人的胸膛。

当今社会,大人压力很大孩子们也在这种环境下会受到一些影响,很多孩子还会受到语言暴力。

根据报道2016年,有超过半数的父母,曾用恐吓的方式管教孩子。当父母情绪不佳显示器,儿童最容易成为迁怒的对象。

也许父母的语言暴力不是故意的,只是想威慑孩子,教育孩子,但这种方式往往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我曾经办过一个家庭式辅导作业班,来我家的也就5个孩子,有那么一个小孩的母亲,常常当着我的面还在斥责自己的孩子,常会说:“你猪脑子吗?你真是个累赘!家里有你,真是倒了大霉了!”

听到这些话,我的心里十分不好受,就更不用说孩子了。

如果常对孩子说这种话,对孩子就是一把把尖利的刀子,况且还当着我的面还有其他孩子的面。试想一下,他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内心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观察,很多孩子在受到这些语言暴力后,将加持一生,无法自愈。

我们大人应该学习如何做一个慎言、真正有修养的人,是在说话前就会考虑的人;是深知语言的力量而谨慎说话的人。

万事皆因言多必失(慎言言多必失祸从口出)(2)

慎言,是一种难得的修养

鬼谷子有云:“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圣人以大道行事说话,一句话就可以转危为安;而庸人言多必失,一句话就可使自己陷入困境,给自己招来祸端。

一代人杰曾国藩,在年轻时,就是个话很多,喜欢多嘴多舌之人,而且言辞刻薄,所以常常得罪人。有好几次,曾国藩在席上取笑别人,结果遭到他人激烈反击与讽刺,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有一次,在上朝时,曾国藩不经意地多说了几句话,结果引起同僚的猜忌,虽然他并非有意,但听者有心,搞得他很孤立,也很狼狈。

遭到这样的情况后,曾国藩深刻认识到言我必失的道理,发誓从戒多言、管住自己的嘴开始,重塑个人形象。

与其用嘴巴滔滔不绝,不如让行动成为最有力的证明。慎言也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慎言,达人也达己

人说一个真诚的人,需要的品质是直言不讳,可是这种直言,需要的是一种方法

万事皆因言多必失(慎言言多必失祸从口出)(3)

《易经》有云:“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其者乎。”

一言若善,千里之外相助,一言不善,千里之外相违。言论既出,千里之外可以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