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解放金门岛战役(侦察营长的回忆录)(1)

金门作战之际,我是第28军司令部侦察科长兼侦察营长。由于当时作战科长留福州,主持前方工作的萧锋副军长指定我兼管作战科的工作。因此,我参与一些金门作战的准备工作,对作战全过程有所了解。惟时隔四十余年,不少细节已记忆不清。今天回忆难免同当年事实稍有出入。有些情况是侦察营副营长郑培塘同志(现在北京离休。离休前任空军学院院务部副部长)帮助回忆的。

带侦察营率先南下

在解放战争中,我们侦察科同侦察营常在一起行动。我是科长兼营长,有的侦察参谋兼连长。营部还有副营长和正、副教导员主持经常工作。整个侦察营,人数最多时超过一千,最少时也有七八百。

侦察营经常独立行动。每次战役或战斗发起之前,侦察营首先出动,到敌占区附近活动,开展秘密侦察或武装侦察。1949年夏,上海战役后,当部队休整进军福建之前,我们侦察营就先期到达福建古田、水口一带侦察敌情。当战役或战斗发起后,我们多是进行休整,或执行看押俘虏等战勤任务。必要时也打一下硬仗,如淮海战役就参加了徐东阻击战,截击增援徐州的李延年兵团。打平潭岛我们没有参加。平潭岛后,部队要到闽南参加金厦战役,萧锋副军长就令我带侦察营率先由海路南下,任务:一是肃清沿海岛上的敌人;二是侦察沿海敌情。

我带侦察营四个连,乘坐二十多条帆船向南开进。这些船都是渔民私有的,开船的就是船主。为照顾渔民打渔,我们每走一站,就要换一些船,避免长时间占用。我们白天航行,夜晚停泊。航行时二十来条船排成长队,从头可以望到尾。我们先到南日岛,岛上敌军已撤走,我们一登陆,南日岛就算解放了;接着是湄洲岛,岛上敌人也已逃窜。第三站是惠安县的崇武镇,第四站是晋江县的深沪镇。这几个地方都是我们一枪未放解放的。我们没有碰到敌军,连敌人的飞机也没有来过。从深沪,我们离船登岸,步行经安海到石井(郑成功故里)。记得从安海到水头,中间路过一座很长的海湾大石桥,名字似乎叫安平桥。

分兵到泉州湾找船

军指挥所到达淗江后,我也到了淗江。这时兵团已明确指定要28军打金门。萧锋副军长要我兼管作战科的工作,参与制定金门作战方案等等。

要攻打金门,当时最大的难题是缺乏船只。除参战各师、团自行找船外,军部要侦察营也外出找船。侦察营派出便衣连一些人到泉州湾找船。副营长郑培塘也带2连一部出去找船。他在泉州湾找到五条船,亲自带着,要经过深沪湾绕过围头,开进围头湾,在接近围头时,因距金门岛越来越近,船工害怕敌人开火,借口风高浪大,不肯开船前进。郑副营长没法,只好同意在围头停一晚,等风势减弱时再走。不料一夜之间,五条船上的船工全部逃走,剩下五条空船。郑副营长他们不会驾驶,只好痛心地丢下船步行回来,真是无可奈何。

便衣连成绩不小,找到二十多条帆船,六十余名船工。回来之后,为防止船工逃跑,他们让这些船工集体住在一所大房子里,派干部战士陪着,实际上就是看守者,每天用好酒好菜款待,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解放前的渔民和船工多数吸毒,不吸毒没精打采,吸了毒精神百倍,驾船游水,离了吸毒不行。当时我军从国民党军队手里缴获了一些毒品,各单位就请求上级批准供给船工用。为了渡海作战解放金门,这样做也是没办法的事。当然,也向船工进行政治动员,给他们讲进攻金门、扫清沿海岛屿的敌人、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意义。可惜我们不会讲闽南话,他们也听不懂北方话,思想觉悟提高了多少很难说。战士们每天同船工学习登船驾船,同船工同出同进,都尽力团结帮助船工。

面对大海侦察兵无用武之地

来到金门对岸,我和侦察营的主要任务是侦察敌情。当时兵团确定,战役侦察由兵团负责;战术侦察由28军负责。侦察营在内陆搞侦察是拿手好戏,我们侦察参谋过去经常化装成敌军军官,深入敌营侦察,整个侦察营,也可以化装成敌军,在敌占区活动,我们有几匹马,就是专驮国民党官兵服装的。1947年4月,在山东泰安战役中,战前我们曾抓获过国民党72军侦察科长,得到许多重要情报。但这次到了金门对岸,隔着一片大海,我们熟练的侦察手段,全部用不上了。用望远镜,能看到金门岛北岸的公路和汽车,看到敌人挖工事翻出来的新土,别的都看不到,郑副营长等同志曾设想,派一个连或一个排,夜间乘船登上金门抓几个俘虏回来,也有人建议,化装成渔民乘小船靠近金门去观察,都因考虑到岛上敌人戒备森严而未实行。因此,当时我们十分苦恼。

我们要侦察敌人,敌人也要侦察我们。敌人有飞机。几乎天天来我们驻地上空侦察、扫射和轰炸。有一次一颗炸弹投在军指挥所的院子里,给我们造成一些损失。

直到10月11日,我军攻下大、小嶝岛歼敌3个团,抓获一批国民党官兵,我们才获知金门岛一些近况。萧副军长亲自问了几个国民党官兵,我也询问了一些俘虏。出人意料的的是,不少俘虏是敌十二兵团第18军第11师第31团的,萧副军长询问的就是这个团的军官。本来上级通报,金门守敌只有李良荣二十二兵团25军40师、45师和青年军201师,总共一万两千多人,都是残兵溃卒。大、小嶝岛原是敌40师防守的。敌胡琏十二兵团原驻广东潮汕地区,如今到了大嶝。他们来干什么?一共来了多少人?有的俘虏说,他们是来换防的,来接替二十二兵团的。这个说法可信不可信?经过和同志们研究,我比较倾向换防的说法。要不是换防,敌11师为什么开进到金门外围的大嶝岛?当时厦门还没有解放,如果增援,他们为什么不增援金门?撇开是换防还是增援不谈,金门守敌兵力增加是肯定了,眼前的俘虏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增加多少说不清,如果是换防,起码要兵力相当。目前,原驻守部队还没走,接防部队已到,岛上守敌成倍增加,我们马上攻击金门行不行?

解密解放金门岛战役(侦察营长的回忆录)(2)

仓促发起攻击金门之战

在军指挥所研究攻击金门的时间和作战方案时,萧锋副军长、李曼村主任和司令部、后勤部的同志都认为,目前不具备打金门的条件,主要是船只不足。当时我们找到的船还不够运送两个团,如果加上29军带来的船,也仅够运送三个团。如果有加倍的船,一次运上去六个团,消灭敌二十二兵团似乎不成问题。但敌十二兵团来了,敌人兵力增加多了,就不能不慎重考虑。因此大家认为,应当建议上级推迟进攻时间,一方面继续找船,一方面进一步查清敌情,做好充分准备,再决定攻击时间。

根据以上考虑,萧、李二位军首长,到同安向兵团建议推迟攻击金门,萧锋同志还提出了攻击金门必须具备的条件。据我所知,他向兵团首长正式提意见,至少有两次,我没有随二位军首长去同安,他们向兵团首长怎么讲的,兵团首长怎么答复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反正兵团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只是一再催促早打快打。我还听到一种传说,有人认为,敌十二兵团是从广东潮汕退下来的,到金门立足未稳,没有什么可怕,我们早打可以多消灭敌人。我随萧锋工作几年,据我看,他这个人过去打仗不错,没打过什么败仗,有点爱面子,不大给上级提意见,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提意见。况且,在作战问题上,向上级提意见不宜再三再四。你总提意见,同上级想不到一块去,这上下级关系怎么说?当时28军在兵团领导层中,在兄弟部队中,还有点骄傲的名声,萧锋不愿意担这个名声。你总对上级坚持自己的意见,岂不是骄傲的表现?我想,他很可能是出于这种种考虑,也就按兵团的意见组织发起金门战斗了。另外,我想他大概也有点侥幸的心理。他只想到这个仗很难打,但绝没有想到,金门之战会有那样惨痛的结局。

在这同时,我因为兼管作战科的工作,在军指挥所讨论时,曾明确建议应推迟攻击时间,同时也曾打电话向兵团作战部门提过推迟攻金战斗的意见及理由,没有得到任何反应。这是可以理解的,萧锋、李曼村二位军首长向兵团首长提意见都未被采纳,我向兵团业务部门提意见自然难起作用。

10月17日厦门解放,从29军调过来一些船,此时兵团已知敌十二兵团主力已从潮汕开到金门岛以南海域,兵团就下决心用运三个团的船打金门。当时要求这三个团的船一夜往返两到三次,连续运送六、七个团上金门,并且定于10月24日夜启航发起战斗。

10月24日上午,军指挥所召开攻金前最后一次作战会议。我在会上先讲了敌情,当时兵团说敌十二兵团主力已到金门海域,登陆金门还是去台湾动向不明;接着我又介绍敌情,我军兵力足够,但船只只有二百条,多数是两蓬两桅和一蓬一桅的渔船,最大的船可乘坐100多人,一般的只能乘一个排,总共一次可运送三个团。当时估计船一夜往返三次时间不够用,因去时顺风,返航逆风,启航时已是深夜23时,每只船都往返两次也不可能,总会有船损坏,大部分可以往返两次,这样当夜可再送两个团上去,其他部队大约要等第二夜再过去了。当时谁也没想到,部队登陆时已退潮,船只搁浅,一只船也没回来。主要是对海情、潮水涨落的规律,缺少调查研究,也不太了解金门北岸的详情,连船工也大都没有走过这条航线,没有到过金门。事实上,我们登陆金门,不是停靠码头,而是在海滩上强行登陆,即使不退潮,搁浅的可能性也很大。可当时谁也没注意到这一点。

侦察营也渡过去一条船

当10月24日夜发起攻击时,军部侦察营也跟过去一条船,约有七八十人,带队的是2连指导员崔芹芳。关于这部分人,目前所有的史料和文件都没有记载。我在军指挥所,他们出发的经过我了解不具体,根据郑培塘同志的回忆,其情形是这样的:

24日黄昏,各单位都在准备登船,莲河海岸是一片繁忙、紧张的气氛。当时侦察营控制着七、八条船。自渡江作战以来,侦察营一直当尖兵,战斗积极性很高,大家都要求参加攻金战斗,全营战斗人员都上了船,准备随244团出发。因244团船不够用,团长邢永生派人来找郑副营长,想要侦察营把船让出来给244团先用,因天黑海岸上人杂没有找到,邢永生就请示军指挥所,要求侦察营下船,跟第二梯队过去,萧锋副军长告诉了郑培塘。开始,郑副营长还不高兴,觉得邢永生看不起侦察营,不想答应。萧锋副军长说:“邢永生要我同你商量,你们随第二梯队过去不是一样吗?”萧副军长亲自说话了,郑培塘只好服从,便派营部通信员通知全营各单位下船。

那时侦察营的船并不是紧挨着停靠在岸边,而是分散着停在浅海里。那个通信员在齐腰深的海水里走,一条船一条船地通知,他回来报告郑副营长说全营都通知到了。郑副营长命令全营在海滩上集合。集合后,2连指导员崔芹芳还有几十名战士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原来,崔指导员带三个步兵班、一个重机枪班和一个六O炮班,共七八十人,挤上了一条船。同时,上这条船的还有司令部侦察科参谋王刚(江苏盱眙县人)。为争取时间,他们把船先开到离岸较远的深海里去了,因天黑,那个通信员没有看到这条船,也就没有通知他们下船。他们跟244团登上了金门岛,经过两天战斗,崔芹芳被俘,王刚下落不明。这个情况,是后来崔芹芳被台湾当局放回大陆后讲的。

孙云秀团长增援的经过

第一梯队登陆作战是比较顺利的,一登陆就消灭和俘虏了大批的敌人。但因退潮,船只搁浅回不来,这个严峻的事实很快就清楚了。有人说,第一梯队登陆后,光是一个劲地向纵深攻击,没有组织指挥船队往回开,是船只没有返回的首要原因。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前分工很明确,第一梯队不用指挥船只返航,因为每条船上至少有我军干部、战士各一名,负责指挥船工。他们的职责很清楚,就是负责运送第一梯队并返航再运第二梯队。运送第一梯队的任务,他们完成得很好,基本上都送到了预定的登陆点。船没有返航,有各种原因,有的船只在登陆前被敌炮火打坏,带船的干部、战士和船工也有伤亡,有的船靠岸后因战斗激烈船工逃散,而主要原因是退潮船只搁浅,成了旱船。要等涨潮后开船,起码要到上午9点以后。当明白船只不能返航时,我就向兵团作战部门打电话,建议他们赶快从厦门动员机动船,在厦门装载上部队直接增援金门,因为从厦门找到船开到大嶝装第二梯队再开金门,要花费很长时间。兵团值班参谋接了我的电话后,一直没有给我答复。当然,时间紧迫,实行也有一定困难。

25日天亮后,我在莲河用望远镜看金门,开始只见一片烟雾。约9时许,看到敌坦克在岸边开火,压缩我滩头阵地,敌人的军舰和飞机也出动了。敌我短兵相接,激烈交战。这时我们的炮兵也难以对我军进行火力支援。

当时我们有炮兵团、炮兵营;有100—105榴弹炮和山炮、战防炮,具体有多少门记不清了。记得榴弹炮设在莲河和围头,山炮阵地设在大、小嶝岛。榴弹炮、山炮,从莲河,从莲河、大、小嶝岛可以打到金门西北部敌滩头阵地,掩护我军登陆。从围头开炮,能打到金门岛东部,起策应作用。我第一梯队打进纵深后,由于报话机少,部队向纵深发展的位置上掌握不了,并受射程所限,我炮兵就无法支援了。我曾给兵团作战部门打电话,请示能否令厦门海岸的要塞炮向金门城射击,支援我军。厦门刚解放,究竟能否开炮,因无回音,也就不知道了。

25日上午,指挥所的同志们议论,金门岛上敌众我寡,形势明显对我不利。原先认为岛上有敌人四个师的番号(敌40、45师和201师,加上敌11师),如今我登陆部队已发现敌人8个师的番号。除李良荣二十二兵团一个军外,胡琏第十二兵团的两个军都上来了。这个仗是打不好了。我们有兵无船,即使兵团找来少量的船,我们以少量部队“添油”似的增援有没有必要?有人说,如果派船过去,是不是把登陆部队接回来,接回多少算多少。但兵团首长的指示很明确,就是要增援。开始准备要侦察营过去,军首长还给郑培塘副营长下达了命令,要侦察营待令登船。军首长还有意由我带队过海,我也做了渡海的思想准备。但后来兵团和军首长决定派246团孙云秀团长带该团一个营过海增援。

孙云秀同志从首长那里接受任务后,碰见我就说:“我这次革命成功啦!”并把钢笔和手表摘下来递给我说:“我没有别的东西,只一支笔和一块表,我老家在洛阳。我如果回不来,叫我老婆愿随部队就随部队,愿回家就回家!”我说:“这东西我不能接受。作战离了表那行?打仗还是要用表,你的话我也不能给你传,你好好去完成任务吧!”我们就这样分手了。当晚,兵团调来的船装不下一个营,孙云秀同志带着两个连英勇地过海登上了金门,与岛上我军会合,杀、伤、俘一些敌人。当然,他的增援起不到挽回局势的作用,但这不是他的责任,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够做到的一切。

解密解放金门岛战役(侦察营长的回忆录)(3)

对几个问题的看法

金门失利,根本原因是领导上存在着严重的轻敌急躁思想,对敌人的顽抗和渡海作战的困难估计不足。明明知道敌人已向金门增兵,在我军准备很不充分主要是船只不够用的情况下,仓猝发起攻击,使登陆部队陷入寡不敌众的困境。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有人问,为什么第一梯队派分属两个军三个师的三个团,而不派一个建制师?如果派一整师,情况是否会好一些?据我所知,当初决定派244团、251团和253团作为第一梯队,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团分别是82师、84师和85师的尖刀团,战斗力和突击力都比较强。这三个团登陆之初没有集中行动,分头作战,是按原先由军指挥所指定并经过兵团批准的作战方案执行的。后来发现敌情严重,后续部队未上来,难以完全执行原方案,除244团1、3营被敌分割外,251团和244团2营都向古宁头253团方向靠拢,并统一行动。这几个单位的广大指战员在不利形势下同舟共济,团结奋战,共同坚守古宁头阵地,使敌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充分发扬了我军主动协同,互相配合的优良战斗传统,并没有发生各顾各的现象,即使是一个整师,我想也不会打得更好。

有人问:第一梯队在滩头没有建立牢固的阵地,不等第二梯队到来,即向纵深发展,是否违背了渡海作战的规律?我的看法是:渡海登陆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要根据敌情、地形和我情的变化而变化。我28军打平潭岛,四野15兵团打海南岛,都是登陆后即向纵深发展。攻打金门第一梯队登陆后即向纵深发展,其原因有三:一是因为登陆比较顺利,滩头敌人已溃不成军。他们抓了大批俘虏,那时还不知道敌人大量增兵已到金门,向纵深发展是乘胜前进;二是他们也没有想到船只不能返航,第二梯队过不来。按原先设想,第二梯队天亮前就可以赶回,因而当时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三是不能把“滩头阵地”,单纯理解为就是海滩,要巩固登陆点,不能停留在无法筑城的海滩上等待敌人反击。必须攻占一些敌人的滩头工事,为我所用,同时抢占一些制高点和村庄,可以一面进攻一面巩固滩头阵地。事实上,登陆各团并没有丢下海滩不管,到25日天亮时分,各团虽已向纵深发展,但十里滩头还控制在我军手中,有些在纵深战斗中负伤的同志还回到滩头上来,有的还上了船等待返航。直到中午敌人援兵和坦克出动,大部分滩头阵地才逐渐丢失。这是敌人兵力火力占优势和许多滩头无险可守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古宁头阵地坚守时间较久,重要原因是地形有利,该地形同半岛,敌人只能一路进攻;同时古宁头是侨乡,石头建筑多,也是高层石头碉堡,利于我军防守。因此,后来第一梯队各团大都退守古宁头,形成了我军最大最后的据点,杀伤了大量敌人。如果我军有更多的船,第二梯队继续利用夜暗在金门登陆,是不成问题的,并不存在没有滩头阵地的问题。25日夜(或26日1时)孙云秀团长率246团1营部分同志再次登陆成功,就是一个证明。

还有人说:第一梯队登陆后,为什么没有统一指挥?这是个议论最多问题。我的看法是,这要看对统一指挥怎么理解。如果指没有师以上指挥员随第一梯队登陆统一指挥三个团作战,这倒是真的。本来兵团和军指挥所都指定82师首长渡海统一指挥登陆部队作战。据我知道,他们也做了渡海的准备。至于为什么他们没有随第一梯队过海,我至今也未弄清,据说与缺少船只有关。这当然是一个失误。但我相信,如果当夜船只返航,他们肯定会随第二梯队过去。而按原先设想,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间隔,也就是四、五个小时,第二梯队25日天亮前即可登陆。谁也没想到一只船都回不来。撇开这个要求,即不能说三个团登陆作战没有统一指挥。因为除244团2营船队因航行中方向偏西,错在251团和253团之间登陆,脱离建制外,其他各团营都大都在指定地点登陆,并按预定作战方案向纵深发展,表面上看是分头作战,实际上是统一组织下的行动。而且,在通讯工具(报话机)尚能使用时,军指挥所始终都保持着对三个团的直接指挥。在82师首长无船过海的情况下,25日上午,军指挥所指定251团团长刘天祥统一指挥(记得这时没团只有一部报话机,也难以全面实时指挥)。但此时已发现敌人大量增兵;我登陆部队损失严重,增援部队杯水车薪,谁去统一指挥也无回天之力。因此说,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没有师级指挥员渡海统一指挥第一梯队是个失误。但这不是金门失利的重要原因。

上述几个问题,是金门战斗失利后,机关和部队普遍议论的问题。我的这些观点和看法,是作为学术研究来探讨问题,也不一定正确,目的是找到失利的主要原因,以接受经验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