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起来不是坏事,学习和复习的时候都可以用[送心][送心][送心]。

《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部编六年级上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1)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词解

1.移舟:划动小船。

2.泊:停船靠岸。

3.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4.日暮:黄昏时分。

5.客:指诗人孟浩然。

6.旷:空旷。

7.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8.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更靠近人。

二、句意

1.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

2.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3.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4.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近。

三、中心主题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四、阅读分析

“愁”是诗眼,“低”和“旷”、“ 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衬,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衬托了诗人孤寂之情。

部编六年级上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一、字解

1.望湖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3.遮:遮盖,遮挡。

4.白雨:白色的雨点。

5.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6.水如天: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二、句意

1.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

2.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3.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

4.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三、中心主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西湖突降阵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阅读分析

1.诗歌主要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加上“翻墨”跳珠””的动态表达,准确描写从阴到雨、再到晴的过程变化,让西湖夏季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恍如眼前。

2.每一句诗都描绘了一幅画面: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风来雨走图、水天一色图。

部编六年级上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一、字解

1.西江月:词牌名。

2.夜行黄沙道中:词题。

3.别枝:横斜的树枝。

4.茅店:用茅草盖的旅社。

5.社林: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

6.见:同“现”,出现的意思。

二、句意

1.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鸣蝉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2.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三、中心主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描绘了一幅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山村风光图,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及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四、阅读分析

1.“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一个倒装句。“路转”“忽见”是由于词人沉浸在稻花香中,忘了道途的远近,表达了他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和骤然看到临近旧屋的欢欣。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二者同样是写明月,“江清月近人”描写了江水中的月亮看起来与人更加亲近,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愁”,体现的是诗人独自在外地游历时的羁旅之思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明月别枝惊鹊”描写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喜鹊飞离枝头,以动衬静,描绘出清幽的月夜乡村风景,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喜”,表达了词人对乡村宁静夏夜的喜爱,对丰年的欢欣,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部编六年级上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