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析《郁金香泡沫》这款桌游之前,我先带大家了解一下“郁金香泡沫”这一金融泡沫事件。

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1593年,传入荷兰。17世纪前半期,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价格极其昂贵。在崇尚浮华和奢侈的法国,很多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1608年,就有法国人用价值3万法郎的珠宝去换取一只郁金香球茎。不过与荷兰比起来,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郁金香泡沫的制造者(十七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事件与同名桌游郁金香泡沫)(1)

当郁金香开始在荷兰流传后,一些机敏的投机商就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不久,在舆论的鼓吹之下,人们对郁金香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与热忱,并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

在1634年以前,郁金香和其他花卉一样是由花农种植并直接经销的,价格波动的幅度并不大。在1634年底,荷兰的郁金香商人们组成了一种类似产业行会的组织(College),基本上控制了郁金香的交易市场。这个行会强行规定:任何郁金香买卖都必须要向行会缴纳费用。每达成一个荷兰盾的合同要交给行会 1/40荷兰盾。对每一个合同来说,其费用最多不超过3盾。由于这些行会通常在小酒馆里进行郁金香交易,他们所收取的费用也就常常被称为“酒钱”(Wine money)。由于郁金香的需求上升,推动其价格上升,人们普遍看好郁金香的交易前景,纷纷投资购入郁金香合同。郁金香球茎的收获期是每年的9月。在1636年底,荷兰郁金香市场上不仅买卖已经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在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郁金香的交易被相对集中起来之后,买卖双方的信息得以迅速流通,交易成本被大大降低。在这个期货市场上没有很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郁金香合同很容易被买进再卖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经易手。这就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在多次转手过程中,郁金香价格也被节节拔高。

1634年,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为荷兰的全民运动。当时1000元一朵的郁金香花根,不到一个月后就升值为2万元了。1636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地步。面对如此暴利,所有的人都冲昏了头脑。他们变卖家产,只是为了购买一株郁金香。就在这一年,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正如当时一名历史学家所描述的:“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账。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1637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与上一年相比,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1637年2月,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就当人们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时,一场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由于卖方突然大量抛售,公众开始陷入恐慌,导致郁金香市场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溃。1637年新年前后,郁金香的期货合同在荷兰小酒店中被炒得热火朝天。到了1637年2月,倒买倒卖的人逐渐意识到郁金香交货的时间就快要到了。一旦把郁金香的球茎种到地里,也就很难再转手买卖了。人们开始怀疑,花这么大的价钱买来的郁金香球茎就是开出花来到底能值多少钱?在人们信心动摇之后,郁金香价格立刻就开始下降。价格下降导致人们进一步丧失对郁金香市场的信心。持有郁金香合同的人迫不及待地要脱手,可是,在这个关头很难找到“傻瓜”。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郁金香市场全线崩溃。

郁金香泡沫的制造者(十七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事件与同名桌游郁金香泡沫)(2)

一夜之间,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虽然荷兰政府发出紧急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个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已平均下跌了90%,而那些普通的品种甚至不如一颗洋葱的售价。绝望之中,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挽回损失。但在1637年4月,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从而彻底击破了这次历史上空前的经济泡沫。

以上关于郁金香泡沫事件的描述,主要是我从百度百科上摘抄编辑滴,下面我开始通过这款桌游来解读这个事件。

郁金香泡沫的制造者(十七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事件与同名桌游郁金香泡沫)(3)

在游戏中,每名玩家扮演的就是一名1636年的荷兰郁金香投机商。每名玩家都要靠郁金香的倒买倒卖套利,作为投机商人,大家也知道早晚有泡沫破裂的一天,所以投机也会比较谨慎。

因为我们进入市场的时间是1636年,那是已经有郁金香的期货合约了,我们当时交易的其实更多的是期货(当然现货交易也可以,不过由于游戏中给的是卡牌,而且实际上那时的现状就是很多种植的人将还没产出的以期货合约的形式卖到市场上去,而且当时正处于一个投机接近顶峰的阶段,投机商买期货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我在这就把他们当成期货合约来形容),但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只会选择投资三大最稳定的郁金香品类,每个品类下也有细分的多个小品种。

游戏进行七到九个回合,当翻到泡沫破裂的时候游戏强行结束,当翻到泡沫破裂时就意味着郁金香一文不值了,大家都在抛售但没有人会再去接手。当然也正如1637年的时候一样,许多投机商已经预料到了泡沫即将破裂,但不能准确预测,所以说,泡沫破裂被放在了最后三张事件牌中,并洗混。

每个回合分事件、贩卖、拍卖、结束四个阶段。

首先是事件阶段,就是每个回合会翻出一张事件牌,这就是相当于一个市场消息,引发市场价格变动。当然出于游戏的平衡性,事件牌做的也比较均匀。每种郁金香各两张暴涨,再加上一张价格最低的郁金香暴涨两个价格,和一张价格最高的郁金香暴跌两级,外加一张郁金香泡沫破裂。然后再随机从前十张里面抽出一张弃掉,就做成了事件组,还是有较大的可预测性,如果说为了更好的反应现实,我会做更多的事件牌,然后再进行完全随机的抽取一定数量作为事件组,将来作者可能会换个背景去做一个能完全反应泡沫的游戏,但教学意义看到是要大于游戏意义的(德策玩家别打我)。市场变化完之后,会对市场上的货物进行补充,就是新的合约出现。

贩卖阶段,即将自己手上的郁金香合约卖回市场,相当于有人以当前市值接手了你的合约,当然还有一种选择是卖给市场上收购的贵族,因为郁金香的风靡是由当时的贵族掀起的,许多贵族喜欢郁金香,所以他们也会在市场上溢价收购郁金香的组合,当然抵押的是不能出售给贵族收藏家的。

郁金香泡沫的制造者(十七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事件与同名桌游郁金香泡沫)(4)

拍卖阶段,首先是要投标,出于游戏性,我们最多只能拍三个合约(当然这在大多数经济类桌游中都会有所限制的),这其中也加入了一些拍卖机制,有些郁金香过于火爆,引起大家哄抢,多人竞标进行拍卖,轮流出价,价高者得,但市场并没那么贪婪,反而将多出来的钱平分给哄抬物价的人去鼓励这种投机行为(现实中估计不会有这种好事,不过有可能分利一部分)。竞拍结束后,大家会付款,如果钱不够可以不支付钱,进行抵押贷款,直接把郁金香递给银行,银行也不收利息,但会影响你的信誉,每抵押一个就少一个竞标机会。

结束阶段,会有供需反应,就是最简单的市场反应,市场上供应最多的郁金香品种会降价,市场上供应最少的郁金香品种会涨价,三种数量一样多就不会变价,就是经济学里面最基本的供需关系变化导致价格物价变化。供需反映完之后市场上剩的现货和出售的货物会被其他的商人收购,进入弃牌堆。

游戏有两种结束方式一种是购买价值120盾的黑色郁金香,也就是那个真是事件里的“永远的奥古斯都”,这种就不会经历郁金香泡沫,不过一般大家很难达到120盾。一般正常的结束方式会是翻出泡沫破裂这张牌,泡沫破裂之后,游戏会如现实一样,大家迅速抛货,但没有韭菜接盘,所有的郁金香无论是现货还是期货都变得一文不值,最后就只会比拼现金。

郁金香泡沫的制造者(十七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事件与同名桌游郁金香泡沫)(5)

这个游戏在我看来可以很好的反映郁金香泡沫事件,并且也反映了一个商品的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以及投机者的投机套利行为与最终在投机行为下泡沫越来越大,直至最终破裂导致众多参与者都成了韭菜,损失惨重。

以上仅仅是笔者本人自己的的理解,这款桌游非常适合了解资本市场,笔者也会用这款桌游去为帮助大一新生去理解资本市场。欢迎各位金融圈以及桌游圈大佬指点,希望可以联系笔者15762231352,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特别鸣谢资深桌游玩家金融行业从业者半老板的评价:

游戏是套用郁金香背景创作的经济类炒股主题游戏,机制简单,代入感较强,第一次游戏有一种回到一夜暴富再泡沫破裂郁金香年代的感觉,游戏主机制以拍卖为主,互动性较强。重度应该是轻偏毛。作为小游戏还不错,但是单一的线路及策略深度不足,使得重开性较差,无法成为举足轻重的一款桌面游戏。

最后笔者找了一些郁金香泡沫产生的原因

诚然,在17世纪欧洲市场上对郁金香的需求迅速上升,这是促成郁金香泡沫的必要条件之一。可是,许多商品在一段时间内都出现过供不应求的现象,却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泡沫经济。郁金香泡沫的形成必然有其特殊的理由。

⑴在短期内,即使郁金香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也没有办法迅速增加供给。供给数量不能及时增加来满足需求,这就为投机活动提供了空间—有实力的投机者可以通过大量囤积商品或者垄断供应渠道的方式来减少供应,哄抬价格,赚取利润。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一个条件。

货币的增加速度大大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人们除了进行消费和投资实业以外,还有大量的“闲钱”来从事投资活动—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流动性过剩”。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二个条件。

金融市场的形成,为投机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低成本的交易平台。这是投机形成的第三个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