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不仅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还是一位积极的改革者,和一个忧国忧民的臣子。

对于北宋和辽朝缔结的澶渊盟约,王安石盛赞宰相寇准对契丹的强硬态度,并在其《澶渊》诗中给予充分的肯定:“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

他虽然不认为澶渊之盟是失策,可心中对于澶渊之盟的看法,他却和宋神宗一样,都认为那是极大的耻辱,所以,他立意改革,就是用富国强兵来抵制异族的入侵。

宋仁宗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冬天,王安石卸任江东提刑,回京述职后不久,奉命送契丹使臣北归。

嘉佑五年的早春时节,一行人到达河北一带,踏上这片故国热土,望着沦陷于辽国的大好河山,王安石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名为《春风》的爱国诗篇。

王安石最著名的诗句(王安石一首构思新奇的七言律诗)(1)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宋 王安石《春风》

简译

春风习习,诗人走马扬鞭,一路向着北方的燕地疾驰而来,明明是身在他乡,却让他感觉是置身在旧日山川。

春天的蓬勃气息浮动在树外青绿色的江水之上,远方尘土飞扬,原野的尽头升腾起野火之烟。

日色附着在柳梢之上,使它染上了嫩黄的色彩,春雨充沛,催促着新绿渐渐回归田野。

本以为回到了故乡,回头却看不到辛夷花开,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已经属于辽国的土地,自己看花还是去年在临川。

王安石最著名的诗句(王安石一首构思新奇的七言律诗)(2)

赏析

王安石的这首诗赞美了北国初春时节的美丽风光,抒发了对故国山川的热爱和依恋之情,饱含其殷殷的家国情怀。

首联写北国的春天和内地并无两样,所以,当他乘着浩荡的春风,跃马扬鞭行走在这片热土上时,心中澎湃着的激情,就如游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园一般。

因为,在诗人的心中,这里的大好河山虽然被契丹强行掠夺霸占,但却终究改变不了它原是大宋疆土的事实。

所以,尽管他“一马春风北首燕”,可在心里,依然是“却疑身得旧山川”。

因为回到了故国家园,当然要春风得意马蹄疾,由此可见,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有多么深厚。

北首燕”,即向着北方的燕地,燕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古时为燕国所在地,彼时为契丹所据。

王安石最著名的诗句(王安石一首构思新奇的七言律诗)(3)

颔联和颈联具体描写北国春景,春风习习,江面上波光粼粼,和暖的阳光和水波一起荡漾,河堤上柳泛鹅黄,田野中雨染新绿。

阳浮树外沧江水”是赞美早春蓬勃的生机,“阳”即阳气,指春天充满生命力的气息。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远远望去,只见那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一般。

一个“浮”字写活了春风、江水和阳光,它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让人感受到北国春光之美好。

“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绿稍归田。”,颈联这两句清新明丽,活泼可爱,充满趣味,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日指阳光,诗人说嫩柳着黄是阳光借给它的颜色,田野新绿则是春雨催促的,阳光和春雨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思想,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心生向往。

王安石最著名的诗句(王安石一首构思新奇的七言律诗)(4)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尾联看似恍然大悟,实则是诗人有意为之,因为只有这样的一个错觉,才能令全诗的情感得以升华。

诗人的家乡江西临川多辛夷树,他在《乌塘》诗中曾有“辛夷如雪柘冈西”之句,柘冈即临川。

这个时节,临川的辛夷花已经盛开,而北国春寒,眼前的辛夷还没有绽放,虽然心里认定此地就是故土,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这块被异族侵占的土地终究不是家乡。

至此,诗人的心再一次被震撼,不免黯然神伤,与首联之热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含蓄地表达了故国山河被异族占领的愤恨之情,蕴藏着其收复国土的理想。

王安石最著名的诗句(王安石一首构思新奇的七言律诗)(5)

写在后面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人又称之为王荆公,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等著作传世。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还是一个卓越的文学家,在诗、文、词等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他主张文道合一,有力地推动了北宋诗文的革新运动。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称其绝句为“王荆公体”,王安石的诗歌虽以五绝和七绝著名,但其律诗用字之工稳,对偶之贴切,亦是十分令人称道。

今天分享的这首七言律诗《春光》就是比较有名的佳作,此诗构思新奇,立意新颖,将对故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寄予字里行间,情感深沉,厚重,其家国情怀令人动容。

王安石最著名的诗句(王安石一首构思新奇的七言律诗)(6)

王安石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