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卯”,是典型的结绳文字,也是结绳机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作为原始形态的契约,结绳是一对打着绳结的绳子,由契约双方所持有,两根绳子完全相同,包括绳结的个数和大小,绳结的间距等。当契约到期时,债权人一方就会拿着自己的结绳,去找债务方要钱。而左方,在会拿出自己的绳子,与债务方所持的绳子相对比,以检验是否相同。

解密甲骨文之谜(解读甲骨文卯)(1)


“卯”说的就是一对结绳的绳结之间的对应关系,两个结绳相同位置的绳结是卯定的,也是完全相同的。在制造结绳时,当第一根绳子打完绳结后,打第二根时,要保证其绳结的大小、个数、间距与第一根完全相同,就需要在打结的过程中,每一个绳结必须与第一根相同文字的绳结卯定。

同时,在执行契约,进行两绳的比对时,也有一对绳结一对绳结地渐次对比,每一对绳结都是卯定的。甲骨文“卿”所描述的,就是一对结绳的比对状态。

解密甲骨文之谜(解读甲骨文卯)(2)


甲骨文“卯”的两个竖线,就是两根绳子。每根竖线上都有一个小半圆结构,指的就是绳结。用半圆,来表示左右绳的绳子是卯定的。

在甲骨文中,绳结本身是用圆圈表示的。甲骨文“系”、“糸”、“玄”等字中的圆圈,就是结绳的绳结,当然这些字也源自结绳。

而且,一对结绳的位置相同的绳结,也就是甲骨文中的那些圆圈,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关”。“关系”、“相关”,原始含义,就是一对结绳的相同位置绳结是相互卯定的。

债权方向债务方讨债时,会以自己所持有绳子为凭据,出示给债务方。而债务方则将会用自己所持有的绳子,与之相比较,以验证真伪。在验证的过程中,是从一端到另一端,一对绳结一对绳结地渐次验证。验证完一对绳结,就是过了一关。每到一对新绳结,就是道了一个新“关口”。所有的绳结全部过关,两根绳子才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关口”、“过关”、“相关”、“关系”的原始义就是绳结。

解密甲骨文之谜(解读甲骨文卯)(3)


现代文字学的观点,认为“关”字没有甲骨文,其字形最早在西周出现,为西周金文,而且其字形中包含着两扇门,每个门上悬挂着一根竖线,竖线上则有一个黑点。于是就认为此字的关键结构是门,而“关”则是源自“关”门。这是受误导了。

这个字形的核心结构是两条悬挂的竖线,就是一对结绳,上面的黑点,则是一对相关的绳结,即一关。加一个门字结构,只是在说,两个结绳在比对时,会象两扇门一样相合、关闭。关闭本来是指一对结绳的关闭,而非门的关闭。


解密甲骨文之谜(解读甲骨文卯)(4)

而且,“关”的甲骨文是存在的,但是却被现代文字学界错误地读成了“绝”。见上表红圈。其中的横线组是在强调两根结绳相同位置绳结的相关性、同步性。此字应该读“关”。

据说,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发了一个悬赏通告,说是谁释读一个新字悬赏10万。我这不仅读出一个新字,而且纠正了一个错字,是否应该得赏金15万。@中国文字博物馆

解密甲骨文之谜(解读甲骨文卯)(5)


事实上,这不是仅仅在纠正一个字的错误的问题,而是在纠正过去甲骨文整体研究范式的错误。去过研究范式认为,甲骨文的基本造字原理是象形,而我认为,甲骨文的基本造字原理是“借符”:直接借用契约符号。

就关、玄、糸等甲骨文字形来说,过去的研究认为这是对丝的象形,而为认为这是结绳,那些圆圈就是绳结。

请问带来一个新的研究范式,需要给奖金多少?再@中国文字博物馆

甲骨文“联”的字形结构是为耳加玄。玄是两个圆圈,指代两个绳结,这里指代结绳。“联”的字形含义是,与结绳相联系的语言。耳朵所听的是语言。

结绳作为原始形态的契约,其本身的信息记录能力非常有限,主要是靠绳结。而绳结一般是用来表示数字。显然,准确地描述契约条款,需要更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则是以口耳相传的语言存在的。这些语言不是一般的语言,而是契约双方经过商定,所达成的共识。这些语言与结绳联系、绑定在一起。而结绳本身则更多起到一个符号作用:信用符号和助记符号。一看到结绳,就会联想到当初的语言性的约定。

因此,“联”的原始义是结绳与与之配套、绑定的作为契约条款的语言之间的联系、关联。

后来,“联”的字形用“关”替代了“玄”,更强调这些语言是双方一致同意的共识性语言。而且“联”中的“关”是没有门字结构的。

下面说一下几个以“卯”为结构的字例。柳为木加卯,而是柳字在甲骨文时代就存在。柳树与卯的关联,原因可能在于柳树的枝条,很象卯定的结绳。

解密甲骨文之谜(解读甲骨文卯)(6)


贸为卯加贝,意思是交易双方,通过货币而卯定、关联。同时,这里边还有交易双方达成共识,形成契约。也就是说,古人是以契约关系来看待贸易关系的。这就涉及到基本的经济思维。

中国的传统的经济思维是契约的、协商协作的。一次交易就是一次契约,一次协商协作,是以人为本的。

但是西方现代经济思维则是所谓的“市场经济”思维,认为存在一个机械的市场机制,这个机制的中心是价格,资源的配置、人的交易行为都必须服从所谓的“价格规律”。这种经济思维,虚构一个非人格化的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并且让人成为这种价格规律和利益规律的被动服从者。

“留”为卯加田,就是让人与一个地方卯定。

最有意思的“聊”:让两个耳朵卯定。两个耳朵如何卯定,显然是通过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语言,通过语言来卯定。

通过以卯为结构的这几个字,可以看到,契约思维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中国文化是以契约思维去观察社会,以及观察自然的。因此,甲骨文的造字师,借用契约的理念和符号去构造甲骨文,去描述社会现象和物理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