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

中国乡下人有句老话,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帮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难中救济一下,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了,他永不满足。往往对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结果反对自己的,正是那些得过你的恩惠的人,所以做领导的人,对这点特别要注意。一个人的失败,往往失败在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身上。

我们过去说过用人的故事,最初是感激你,后来变成你应该,最后变成了仇人,就恨你了。所以道家的《阴符经》就说,“恩里生害”,恩太多,对他太爱了,就会成冤家。

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感悟(南怀瑾斗米恩升米仇)(1)

刚就是硬的,柔就是软的,刚就是阳,柔就是阴;一个人有刚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所以带兵的人要能恩威并济,恩是柔的,威是刚的,但是这句话也要注意,《太公阴符经》说“恩以生害”。你对他太好了,好到极点了,也会害了他。

你看历史上反叛你的人,都是你对他最好的,都是你自己培养出来的,决不是敌人。敌人推翻不了你,每一个人事业垮掉,都是由于自己最亲近的人、最心爱的人发生了问题。皇帝都是死在最亲近人的手中;一个人的事业,也往往败在自己最亲近人的手里。(《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

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感悟(南怀瑾斗米恩升米仇)(2)

02 善良的人,不一定能做事

子曰:好仁而不好学,其蔽也愚。

——《论语》

孔子很郑重的对子路说,你站好,我告诉你,仁虽然好,好到成为一个滥好人,没有真正学问的涵养,是非善恶之间分不清,这种好人的毛病就是变成一个大傻瓜。

有许多人非常好,仁慈爱人,但儒家讲仁,佛家讲慈悲,盲目的慈悲也不对的,所谓“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不能过分方便,正如对自己孩子们的教育就是这样,乃至本身修养也是如此。

仁慈很重要,但是从人生经验中体会,有时帮助一个人,我们基本上出于仁慈的心理,结果很多事情,反而害了被帮助的人。

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感悟(南怀瑾斗米恩升米仇)(3)

这就是教育的道理,告诉我们作人做事真难。善良的人不一定能做事,好心仁慈的人,学问不够,才能不够,流弊就是愚蠢,加上愚而好自用便更坏了。

所以对自己的学问修养要注意,对朋友、对部下都要观察清楚,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是对某人不仁慈,实际上是对这人有帮助。所以作人做事,越老越看越惧怕,究竟怎样做才好,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这就要智慧、要学问。(《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感悟(南怀瑾斗米恩升米仇)(4)

03 仅仅当个好人,是很危险的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这是一个大原则;孟子在这里点题,这是中国政治哲学最重要的中心。

一个人,一件事,尤其是政治,光有善心没有办法从事政治;光是仁慈,没有办法管理人,没有办法替众人服务。就等于佛家的一句话,“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还有两句相反的话,所谓“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慈悲有时生出祸害来了;有时候将就一下,给他一个方便,结果就出下流。

所以专门一味只讲仁慈,没有方法,这个仁慈是没有用的,“徒善不足以为政”,这是不行的,尤其是从事政治。

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感悟(南怀瑾斗米恩升米仇)(5)

我们这里同学好人特别多,善人特别多,学佛念《金刚经》,都学成善男子、善女人了。不过,善归善,不能做事,要做事的时候,是非善恶不能混淆,不能马虎,徒善就不足以为政,所以要有规矩,要有方法。

“徒法不能以自行”,你光讲规矩,光讲方法,也不行啊!像我们有些同学办事,“老师叫我这么办”,回来我就骂他,你不晓得变通吗?做事情那么呆板。所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大原则。(《孟子与离娄》东方出版社)

,